IPO風潮今年將再起?專欄作家:歷史不見得重演
鉅亨網編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13-01-11 20:30
很多時候歷史會重演,即使在資本市場也不例外。要真是如此,今年可能是首度公開募股 (IPO) 復興之年。不過,《路透》專欄作家 Dominic Elliott 指出,如果仔細觀察,現在的情況並不同以往,部分銀行家眼中的歷史法則預測可能不會成真。
歷史資料顯示,在金融危機之後,常見的模式是-首先,投資等級的債券開始復甦,接著,連垃圾級別的債券都會增高,如果這樣的模式存在,今年將可見到 IPO 的再起。
在 1989 及 2001 年兩次危機中,這類的模式都適用。在「黑色星期一」這一年,與「.com」泡沫破滅之後,全球投資等級公司債發行逐年衰退,不過,到了 1991 及 2003 年時,就重新回到危機前的水準。高殖利率債券緊接著在 1992 與 2003 年跟著回升,然後,我們就見到,在 1993 及 2004 年, IPO 越過危機前的高水準。
但是,Elliott 認為,這次的情勢較前兩次顯得更為嚴竣。投資等級的債券確實從危機時的低點反彈,卻仍維持在 2007 年水準之下。相較之下,垃圾債券發行的反彈速度,更快過 1989 及 2001 年,並在 2009 年達到新紀錄。去年,高收益債券發行是危機前的 2 倍,達 3690 億美元。
雖然有不一致的情況,但許多資本市場銀行家依然認為,前兩次的模式還會上演,今年會出現一波 IPO浪潮。不過,這麼猜測恐怕會是錯的。一方面,10 年期公債長期處於低點,而德國公債、美國國庫券的實質利率也還是負的,垃圾債券相較之下依然受到喜愛。再加上股市起伏不定,投資人這種時刻去買新上市的股票,只怕也難會心安。
Elliott 表示,現在高殖利率債券也還未出現明顯的泡沫。穆迪的資料顯示,去年全球的違約率為 2.6%,較歷史平均水準 4.8% 為低。這樣看來投資資產類,會比投資新上市公司股票來得安全。同時,現在也沒有更多投資股市的需求來源-據法國巴黎銀行研究顯示,股市投資最主要旳年齡層 35-50 歲,最快到 2015 年都不會上升。
因此,這一年也許會偶而出現銀行業議題或併購的資金投入,但要見到 IPO 風潮,可能還得再等等吧。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