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反壟斷法》向液晶面板價格壟斷“亮劍”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對境外企業價格壟斷開出了首張單。

1月4日,三星、LG、奇美、友達等6家國際大型液晶面板生商遭到國家發改委經濟制裁,款額達3.53億元人民幣,包括退還國內彩電企業多付價款1.72億元,沒收3675萬元,款1.44億元。據悉,經濟制裁的理由是上述企業“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大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出金額最高的一張價格壟斷違法單。


公開資料顯示,2001年至2006年期間,這6家企業在台灣地區、韓國共召開了53次“晶體會議”,上述企業依據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有關信息,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實施價格壟斷行為,涉案液晶面板銷售數量合計514.62萬片,違法所得2.08億元。截至目前,這6家企業已將1.72億元多收價款全部退還,承諾“公平競爭”,並將對內銷電視提供的液晶面板無償保修服務延長至36個月。

這是一張“遲到”的單。在此之前,歐盟和美國針對同一違法事實給出了更為嚴厲的處。2010年12月,歐盟開出了總額為6.48億歐元的單;2012年9月,美國對6家企業合計判處金12.15億美元,還對3家企業的9名高管追究了刑責。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國內彩電企業來說,如今這個“姍姍來遲”的判決已不能輓回他們當初喪失的發展先機。

與此同時,地球的另一面,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谷歌公司歷時19個月的反壟斷調查有了結論:並未發現谷歌在搜索結果中不公平地支持自身服務的證據。根據和解協議,谷歌同意將向手機行業的競爭對手授權特定專利,並停止在搜索結果中加入來自其他網站的片段信息。據悉,這項調查始於2011年,此前包括微軟在內的一批互聯網公司指控谷歌操縱搜索結果,將自家品顯示在更靠前的位置。

在歐盟,谷歌同樣“身陷囹圄”。歐盟委員會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從事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2012年7月,谷歌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了非正式的和解建議。12月18日,該委員會要求谷歌在一個月內提交詳細的和解計劃以終結對其的調查。報導稱,如果谷歌未能解決這些投訴並被判有罪,該公司可能面臨最高相當於其年營收10%的款——40億美元。

回顧歷史,IT業界最著名的一次反壟斷案例當屬“微軟拆分案”。上世紀90年代,微軟為了搶奪競爭對手網景公司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的市場份額,利用其作業系統的優勢地位,將自身開發的瀏覽器“探索者”與視窗作業系統捆綁銷售。微軟這招棋,最終令一度佔有市場份額80%的Netscape Navigator被打入了“廢舊軟件陳列室”。2000年,美國地方法院認定微軟壟斷,判決該公司拆分為兩家獨立的公司。盡管最后微軟躲過了這場浩劫,但這也導致了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茲黯然引退。2004年,歐盟針對微軟在作業系統中捆綁媒體播放器的壟斷行為開出了當時創紀錄的4.97億歐元單。業內人士評價,微軟反壟斷案給行業帶來了更多公平競爭的空氣,避免了某一企業一家獨大的局面,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事實上,微軟在經歷數次反壟斷案的“洗禮”后,如今的風光已大不如前。

(楊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