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此不可/草莓對榴槤 陳文茜:這個時代對不起年輕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1-11 08:15
日本有個名詞叫失落的一代,說明在失落的十年間,當代青年面臨派遣氾濫、高失業率等職場亂象,因此成為「窮忙族」、「飛特族」,這些名詞當然是歷史上前所未見,即使在戰爭時都沒有這些人。僅一海之隔的台灣,也出現了類似狀況。資深媒體人陳文茜過去在平面媒體專欄中,曾說「這時代對不起年輕人」。
大家都聽過草莓族一詞,但它最原始的意義是什麼?維基百科所述,某食品業者用草莓形容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青年,在溫室中長大,一捏就破,比喻青年抗壓性低、受挫性低、重視享樂,且將個人利益擺第一,忽視群體權益。在該詞傳遍全台時,有人提出反動,表示這是在高工時、低工資、低生育率、高貧富差距的「格差社會」下,對青年相當不友善的一種評價。
台灣也不時聽到背負學貸的青年,清大學生陳為廷據傳也是以學貸完成學業。也有國立大學畢業生工作多年,月薪仍無法破3萬。媒體稱這代的台灣青年為「崩世代」。
正如清大教授彭明輝所言,台灣全球化後,財團壟斷大部分消費模式,導致青年無法透過創業來增加就業率,就如長輩開設水電行、餐廳或是飯店,雇用年輕人來為他工作,創造共存共榮環境。但財團以大吃小的模式搶佔小店生意,連帶使青年創業的難度增加,因此,「年輕人失去向上流動的管道,成為永遠的奴工。得利的少數人將財富用來炒房,使年輕人更看不到未來。」在起薪偏低,以及前10%的富人透過炒房套利,造成房價連番漲的情況下,勞動的可貴早已蕩然無存。
不少年輕人為了不讓長輩看衰,選擇積極進取的行事態度。在青年低薪化的同時,許多青年選擇航海業作為它們的第一份工作,只要能熬過在海上工作沒有網路的空虛,與無法與家人聯繫的孤寂感,即可月入10萬元。許多22歲出頭的青年男女為了家計,投入航海工作,忍受難受的想家過程。且不少青年從事第一級產業,從養蚵到搬家都有人作,在高學歷高失業的現代,他們低下頭作些「總是有人要作的工作」,值得鼓勵。
比台灣還早陷入格差社會(高貧富差距、高社會落差)的日本早有青年進行反動。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素人之亂。一名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的青年松本哉,在校期間早就是校方的頭痛人物。他曾因學生餐廳無端漲價,號召同校同學包圍餐廳抗議,最後一群大學生湧入餐廳內進行搗蛋。其後,餐廳不僅降價,還推出多項優惠措施。
另一項充滿樂趣的抗爭活動,則是他不滿用來交流知識的學術殿堂,被當成企業的就職訓練所或駕訓班,加上校方不鼓勵學生舉辦活動,因此準備暖桌在校內廣場煮火鍋。一開始只有兩三人,之後多位師生響應,有人搬來更多的暖桌,以及電視、冰箱或電鍋,上百名學生與教授在入夜的廣場上同樂,場面溫馨,即使校方祭出校規並報警,仍難擋師生熱情。該活動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才解散。
五月天在歌曲中唱道說青年是草莓族的人才是榴槤族,一身傷人無辜,還要人不哭。許多人讚頌加入反媒體壟斷的青年,實屬草莓族的反例。有部分長輩對於社會一股腦地對青年猛貼標籤感到不平,但很不幸地,仍有部分長輩急於批評年輕人,而這些批評年輕人不肯從事3K(辛苦、汙穢、危險)產業的老闆,也被年輕人反嗆:應該是起薪過低。這場兩代間的戰爭,在經濟復甦後,是否能獲得解決?恐無人敢逆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