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Jyoti Singh Pandey 印度輪姦案曝露英殖民統治遺毒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3-01-07 08:10
印度巴士輪姦案女死者姓名首度曝光,名叫喬蒂.辛格.潘迪 (Jyoti Singh Pandey) 。她的父親巴德里 (Badri) 接受英國傳媒訪問時決定公開愛女的名字,以便激勵其他強暴案的受害人,給予她們勇氣。他說:「我們希望全世界知道她的真名。」分析指,兩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讓印度積累經濟發展所需條件,但殖民統治者藉加劇種姓宗教性別對立來鞏固統治,也為無數性侵悲劇種下禍根。
《星島日報》報導,這宗慘絕人寰的輪姦案,女死者姓名因印度法例一直禁止公開,之前傳媒只形容她是「印度的女兒」,是 23 歲的女醫科生。但她的父親巴德里決定勇敢站出來,向全世界公開女兒的名字。他接受英國《星期日人物報》專訪時說:「我們希望全世界知道她的真名。」刊登女死者及其父親名字的英國報章稱,那是得到喬蒂父親允許的,惟在喬蒂家人的要求下,不會刊登她的照片。喬蒂 46 歲的母親阿沙 (Asha) 則因打擊過大,無法接受訪問。
53 歲的巴德里說:「我的女兒沒有做錯,她只是因為保護自己而死去。我為她感到自豪,公開她的名字,可以給其他遭受類似襲擊的女受害人勇氣。她們可以由我女兒身上得到力量。」
巴德里和家人現居於北方邦比利亞村,他們原在新德里居住,但因為不想觸景傷情,因此遷到比利亞村。巴德里說:「我女兒告訴她的悲慘遭遇時,我氣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宗獸行,我只能說那群強姦犯不是人,甚至禽獸不如,他們簡直不應在這個世界存在。」
他說:「起初我想和兇徒面對面,但現在我已不想了。我只希望法庭把他們繩之於法,把他們問吊,以儆效尤。」
去年 12 月 16 日,喬蒂與一男性友人看完電影後,在巴士上遭 6 名男子輪姦,有人更用一枝鐵棒插入她的私處。巴德里憶述事發當晚,因為女兒看戲遲遲未歸家,妻子開始擔心,家人於是致電她和朋友的手機,但一直沒有人接電話。直至 11 時 15 分,才接到醫院的電話,指女兒遇到意外。當趕到醫院,他看到女兒眼睛緊閉,躺在床上。當他呼喚女兒名字,她張開雙眼,並開始痛哭,訴說自己很痛。
巴德里說女兒曾向警方錄了兩項口供,他形容喬蒂雖然身體很痛,但最終還是鼓起勇氣,反過來安慰家人。
談到愛女志願時,他指她希望當醫生,賺許多錢。喬蒂遇襲時剛完成 4 年物理治療課程,開始實習。至於案發時與女兒同行的 28 歲友人潘迪 (Awindra Pandey) ,巴德里指潘迪不是女兒的男朋友,只是一位試圖救她、非常勇敢的男孩子。他說:「兩人種姓不同,不可能結婚。她從未提過婚事,她很專注在學業上,希望先工作。」
家人計畫興建一所醫院,完成她希望為村民治病的宏願,家人說:「我們希望以她的名義在家鄉興建一所醫院。」
印度輿論對喬蒂的支持,令潘迪家深受感動。巴德里說:「我感受到她不僅是我的女兒,而是全印度的女兒。」但諷刺的是,新德里昨又再傳出有 21 歲女子疑遭姦殺。當地媒體稱,死者在成衣廠當女工,周五晚約 9 時與 4 名女同事乘坐摩托三輪車離廠回家,未料與同事道別後卻出事,其裸屍周末被人發現。(接下頁)
[NT:PAGE=$]
香港《文匯報》分析指出,這宗驚動全球的巴士輪姦案,暴露出印度在「金磚四國」華麗外衣下的不堪:社會文化守舊、男女嚴重不平等、貧富懸殊、罪案頻生、司法體制腐敗落後。兩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讓印度積累經濟發展所需條件,但殖民統治者藉加劇種姓宗教性別對立來鞏固統治,也為無數性侵悲劇種下禍根。
英國殖民統治為印度獨立後經濟發展提供 3 大有利條件:英語、鐵路系統及承自英國的教育制度。然而,殖民統治也在印度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令這個文明古國在語言文化、經濟、司法、宗教乃至社區發展均難擺脫殖民背景的牽扯,形成今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景貌。
居印逾 40 年的塔利直指:「英國最具破壞力的遺產,是令一個針對殖民地而設計的制度,成為現時民主印度的核心。」英語優勢固然是印度發展的寶貴資產,但在文化上,英語普及卻蠶食了印度豐富的方言文化。
英治下,本來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印度,變成以農業為主的低階型經濟體。 1947 年獨立前,印度一直是英國廉價原料的來源地,這不但窒礙印度工業發展,亦將「掠奪文化」帶到當地。從前英國人掠奪印度資源,今日印度人掠奪自己的同胞和國土:劫掠、貪腐、賣子脫貧、瘋狂開發天然資源,都是「掠奪文化」的後遺症。
據英國經濟師推算, 1700 年印度佔全球總收入達 27% ,但至 1950 年降至 3.8% 。去年有 32.7% 印度人活於國際貧窮線下,每日收入僅 1.25 美元 (約 9.7 港元)。
雖然女性早已在印度政壇崛起,甚至出過女總理和女總統,但社會上女性地位仍然低落,童婚、殺嬰、逼良為娼、家暴等非常普遍。經濟發展為城市帶來大批外勞,當中許多是文化較低的單身漢,成為性罪行的潛在威脅。
現時印度用以偵查和審判性侵案的《印度證據法》及《印度刑法典》,分別是 1872 年及 1860 年的陳舊殖民法律,與社會發展完全脫節。這些源自 19 世紀的法例量刑輕、偏袒疑犯 (舉證責任在受害者) 、質證條款令判決耗時,均不利司法伸張正義。
宗教方面,英國在 20 世紀初為遏止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故意離間印度教徒與穆斯林,雙方矛盾以至宗教衝突成為印度歷史一大瘡疤。穆斯林在挑撥下極力爭取建國,成為印孟、印巴分治的背景,兩次印度次大陸分裂亦加深了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對立。
從印度民主發展史來看,首任總理、堪稱該國「民主建築師」的尼赫魯從英國帶回來的費邊主義,因主張「大政府」的計劃經濟,在在左右了印度獨立後的發展。另外,以孟買城市規劃為例,因政府主張依循英國社區發展模式,於是限制建築物高度,雖然出於好意,卻因盲目追求「英式」發展,配套不足,反令孟買成為雜亂無章的都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