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各國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可能延後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經濟正在放緩;歐元區經濟停滯不前;日本第二季經濟滑坡;英國面臨薪資縮水問題;而美國經濟則頂多緩慢增長。在烏克蘭、伊拉克、加沙以及西非爆發埃博拉病毒等地緣政治危機占據人們注意力之時,全球經濟狀況稍微受到冷落。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盡管利率處於紀錄低位帶來充裕的現金,但經濟仍面臨困境。

路透社報導稱,全球很多決策者都想撤出為擺脫金融危機而出臺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但經濟狀況並不配合。


尤其重要的是,經濟乏力使得央行可以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時間推后。事實上,很多央行放松政策的機率要比收緊更高。

以中國為例。7月數據顯示,流入經濟的現金驟降至近六年低位。占經濟總量約15%的房地產市場也舉步蹣跚。

因此,即便今年的整體經濟增長預測仍基本處於正軌,但最新數據卻有可能促使中國放松貨幣政策。

中國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在接受路透專訪時稱,流入經濟的資金減少將損害經濟成長,並表示中國目前已到降息和降準的時間視窗。

同樣,在經濟停滯不前的歐元區,焦點也不在於控制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在於歐洲央行是否應該在量化寬鬆(qe)計劃中購買公債,從而提高政策寬鬆程度。

歐洲央行已經向經濟注資逾1萬億歐元(約合1.3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資金已經得到償還。如有必要,歐洲央行已準備好再注資1萬億歐元

但是,歐元區第二季經濟並未成長,且通脹率僅為0.4%,存在通縮威脅。

歐元區經濟前景仍面臨下行風險,”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本月稍早稱。

**經濟支柱不穩**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jacob funk kirkegaard認為,各央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全球經濟增長支柱並不平衡,而且各經濟體之間沒有合作。

kirkegaard稱,“(現在)沒有國家能擔起重擔。想要美國消費者來拯救全球需求的話,還是省省吧。”

最新的美國就業數據也凸顯了這點。數據顯示,美國就業穩步增長,但民間部門薪資持平,長期失業率也鮮有起色。

同時,美國經濟也只是溫和擴張。這些都足以說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主席葉倫壓低對升息的預期,等到就業和薪資數據反映金融危機的影響“完全消除”。

英國作為今年七國集團中增長最快(盡管基數較低)的國家,也處境類似。英國央行上次會議記錄顯示,委員們自2011年以來首次在利率問題上出現分歧。

這說明有人希望現在開始升息。

但是央行會議之后出爐的數據又顯示,英國平均薪資五年來首次下降,通脹下滑,而就業增速也進一步放緩。

英國央行總裁卡尼回應薪資數據時稱,央行需確信在利率上調前薪資將會持續增長,盡管薪資增速不必快於通脹。

此后,對英國央行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升息的預期就一直搖擺不定,不過總體上要比此前更加推后。

**夏季低潮?**

德拉吉、葉倫都在本周出席懷俄明州杰克森霍爾會議的央行官員名單上。他們可能要大費周章說明,全球經濟現況究竟是許多國家共有的持續問題,或者只是特定的小問題。

例如,日本第二季經濟環比年率為下滑6.8%,創2011年3月以來最嚴重的萎縮。但日本希望這主要是由於4月1日調升消費稅影響家戶支出所致。

同樣的,英國薪資下滑,一部份可以歸因於一年前所得稅最高稅率下調后,推高了薪資。但這項因素的影響終將消失。

不過以整個g7來看,經濟成長速度遠低於趨勢水準。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以及加拿大,1981-2013年的平均年成長率只略高於2%。今年的預估為低於1.5%。

而這還沒把俄羅斯制裁、中東石油供應受干擾,或其他地緣政治壓力等可能的長期影響算在內。

包括卡尼與德拉吉在內的許多決策官員,已承認目前發生的許多事件,超出央行的控制能力。

“地緣政治風險升高,新興市場經濟體與全球金融市場的情勢發展,都可能對經濟情況帶來負面影響,包括透過影響能源價格與全球對歐元區產品需求等方式,”德拉吉本月稍早表示。

短期內沒有什么能夠改變這點。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