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放開電動車資質:小米或入局新能源汽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3 08:20
本報記者 周開平 廣州報導
如果沒有耽擱,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已經背上行李,去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硅谷“閉關”,做小米的新品。
硅谷是目前全球最熱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總部所在地,去年小米董事長雷軍拜訪了偶像特斯拉CEO馬斯克,回來后寫了一篇長文談電動車,“相比他的其他計劃,我對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很感興趣。”
黎萬強是帶“拓荒哥”的名號在10月28日宣佈出發的,外界猜測他做的項目正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小米電動車早已經在網上有諜照,但一直處於嚴格保密狀態。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成為雷軍名言“站在風口,豬都會飛”的“風口”,除了很多沒有拿到轎車生資質的汽車關聯企業,很多行業外企業也躍躍欲試。11月26日,樂視董事長兼CEO賈躍亭也透露他的新計劃,可能與新能源汽車有關。
當天稍晚,國家發改委網站掛出《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企業投資項目和生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計劃為純電動車生準入放開口子。
“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國內目前能達到這些要求的,也就為數不多的兩三家。”11月28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邊研讀《規定》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只放給純電動和增程式
2009年前后,中國已經是全球汽車廠最多的國家。為了對汽車能進行宏觀調控,防止重覆建設,國家開始嚴控汽車生資質發放,原則上不再發放新資質。
按照這項政策,小米、樂視這種非汽車行業企業,除了收購或和其他整車企業合作,完全沒有進入純電動汽車生領域的希望。連多次錯過獲取整車生資質機會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萬向集團,也几乎被封死了路徑。
特斯拉在全球的興起,讓決策者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不一定出自傳統車企。“傳統企業受制於政策和自身的既有資源等,往往在發展和創新新能源汽車上更保守,可能導致新能源汽車發展思路狹窄。國家發改委就想針對純電動車放一批非汽車行業企業進來,看能不能出個中國的特斯拉。”接近政策制定核心人士稱。
今年年初,放開純電動車準入的政策制定就已經啟動,“目的是放一些較高水平的企業,口子不能放得太開,數量肯定不會多。”
11月26日,國家發改委掛出了《規定》,就放開純電動車準入徵求意見,確定了準入政策的大致框架,要求企業在申報前具備一定的條件。
《規定》要求的三條基礎能力中,最核心的是:(申報企業)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基礎,具有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整合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整體來看要求比較高,不過要求正向研發能力並沒有標準的衡量準則,有些是可以通過購買和合作實現的,就像目前的傳統車企一樣。”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認為,很多自主品牌車企現在就具備了正向研發能力,只不過品不是很出色。
電動汽車核心技術有電池、電機、電控三項,在《規定》中要求了兩項——電池、電控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電機可以通過採購獲取。
此后,申請企業要根據投資項目的基本要求編製投資項目申請報告,按照研發、生、銷售以及售后等進行規劃,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對不能保持生準入相關條件、投后量過低、不能履行承諾、已經破或進入破清算程序等情況的企業”,進行相應的懲處。
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要求新建企業只能生純電動轎車和純電動其他乘用車(包括增程式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不在準入範圍內。
“基本的框架已經確定,目前的意見稿整體上還是體現了業內此前的主要思路。過幾天相關部門會找一些專家開會徵求意見,可能也會有一些修改。”一位應邀參會的專家。
符合條件的企業不多
電動車準入放開后,國家形成了貫穿新能源汽車全鏈條的扶持政策,從特殊照顧放開資質,到品研發、銷售、用車補貼等等,是近年獲得政府扶持最大的行業之一。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銷售5804輛。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4.7萬輛,同比增長近5倍。市場撬動也在加速進行。
想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其中IT、電子和汽車零部件企業是牆外主要的“窺探者”,小米、萬向集團等都已經謀劃多時,目標很直接,就是生資質;另一些IT、電子企業則和車企合作,比如華為簽約東風。
能拿到資質的企業不會多,“篩選國內企業發現,符合《規定》的企業不算多,我比較了解的算起來也就兩三家,當然還有一些不太了解的。”上述人士稱。
IT企業盡管有比較強的意願,但就目前來看,他們在準入基本條件——研發核心技術等方面仍有較大欠缺。小米的黎萬強匆匆前往硅谷,尋找的可能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很多人認為,最有可能拿到準生證的是萬向集團。萬向2003年就成立了萬向電動車公司,幾年后搞出了樣車。據萬向公開資料,其2008年就已經獲批了特殊用途電動車輛生資質,並於去年上了工信部新車目錄。
萬向集團還收購了美國電池製造商A123和增程式電動車生商菲斯科,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萬向似乎已經為拿到資質做好了充足准備,不過其最具代表的技術擁有方菲斯科復仍面臨很多問題。
另外一種情況是,國內一些企業因為沒有轎車生資質,不得不借用其他企業的生資質進行電動車生。山東新大洋公司就借用泰汽車的生資質,生知豆純電動車,並已經進入量階段。
據接近新大洋公司的人士稱,在技術上它基本具備《規定》條件,比如《規定》要求準入企業品最高車速高於100km/h,“和山東低速電動車沒有整車架構不一樣,新大洋按照整車架構設計,按照‘雙80’標準設計的。”(“雙80”標準指的是,國家純電動車標準要求,純電動汽車需滿足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於80公里/小時、工況法續駛里程大於80公里。)
據上述專家稱,根據《規定》,另一個放開的口子是只具有SUV生資質的車企。這些車企沒有轎車生資質,對準入機會垂涎已久。
“很多SUV生資質的企業在搞電動車,就是為了趕上這波準入。但實際上,要進軍電動轎車還得有真材實料,研發、投資和實際推進都要進行嚴格審核。能不能拿到資質,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盡管《規定》沒有明確即將發放的“準生證”數量,但能搶到第一批名額,對企業搶奪發展先機至關重要。而且后期爭取資質會越來越困難,“可能還會有第二批,但為了保證高水平發展,第二批的要求還會高於第一批。”(編輯 徐鋒 何芳)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