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疫情爆發 要如何看待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8-13 08:20
伊波拉疫情爆發 要如何看待它(葉柏毅報導)
一九九五年,由達斯汀霍夫曼等演員所主演的電影「危機總動員」裡,描述了致命的出血性病毒「伊波拉」大爆發,造成全球極大的恐慌。將近二十年前的電影,如今竟然有可能成為事實。今年在西非的三個國家,伊波拉病毒疫情,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態勢。由於伊波拉被稱為是「世紀病毒」,而且目前為止無藥可醫;因此疫情爆發之後,人心惶惶。然而,與其害怕它,不如正視它,恐懼往往來自無知,因此我們只有面對它、瞭解它,才可以理性地因應它,而不至於自己嚇自己。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到底什麼是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是一種會導致出血熱的病毒,它的最長潛伏期是二十一天。感染到伊波拉病毒的人,會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痠痛、體內體外出血等症狀。而且病情惡化之後,患者會因為併發的中風、心肌梗塞、休克或器官衰竭等原因而死亡。這種出血熱病毒,第一次爆發,是出現在非洲「伊波拉河」附近的部落,科學家因此就以「伊波拉」來稱呼這種罕見的出血熱。伊波拉是一種人畜共通病毒,通常會藉由體液、黏膜、皮膚等接觸而造成感染。
在簡單瞭解了伊波拉病毒之後,我們就需要進一步探問:為什麼這次會造成伊波拉病毒的大爆發,而且似乎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態勢?科學家研究後認為,這次伊波拉病毒之所以會大爆發,主要可能必須歸因於相關國家太過大意,而且管理鬆散。以往,伊波拉疫情因為以往發生在地處偏遠,而且交通不便的地區,所以通常在疫情爆發後幾個月內,就會受到控制;但這次的疫情,卻是發生在西非的幾內亞、獅子山共和國,與賴比瑞亞三國的交界地帶;這裡的道路已經改善,摩托車與小貨車四處穿梭,人員來往頻繁,因此疫情才會迅速蔓延;再加上這幾個國家經濟改善,國際貿易密切,所以讓專家擔心,伊波拉病毒有可能會藉由飛機,傳往全球。也因此,這次的防疫,成了艱鉅的任務,這也是為什麼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宣佈這次的伊波拉疫情,已經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需要高度關注。
然而,公衛專家也指出,雖然這次的伊波拉病毒疫情,可以算是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但伊波拉病毒也並不是輕易感染得到。主要原因就在於:伊波拉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也就是健康的人,黏膜組織有破損,或是皮膚破皮,而且要接觸到感染者的體液、排洩物,或是沾附有感染者體液的物品,像是衣物、床單之類的,才有可能感染上伊波拉出血熱。而正由於伊波拉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而不是「飛沫傳染」或是「蟲媒傳染」,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今年的伊波拉疫情雖然嚴重,但還沒有造成「全境擴散」的主因;這也正是為什麼,只要不要接觸到伊波拉患者,人們多半不需要太過擔心。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的專家也指出,由於伊波拉病毒主要是靠接觸傳染;而目前所知,患者的血液與糞便中,病毒是最多的,並且,被感染者也要有讓病毒入侵的管道,例如皮膚有未癒傷口,或是接觸到患者的體液、排洩物,或是不小心被帶有病毒的針頭刺到,這就是為什麼感染伊波拉病毒的高危險群,會是照顧患者的家人,以及治療患者的醫療看護人員之故。
專家並指出,理論上,只要透過適當的公共衛生措施,像是一旦發現有感染者,就必須立即將他隔離,同時監控曾經與患者有過接觸的人二十一天,就可以控制疫情。而目前西非疫情難以控制的情況,在於主要疫區的人們,對於醫護人員有排斥心理,他們在醫學知識不足的情況下,擔心醫護人員會把病毒帶進村子裡,但本身卻繼續跟有可能染病的親友,有近距離接觸;或是在親友的葬禮上,與屍體有直接接觸,像是擁抱或親吻等,反而才會讓當地的伊波拉疫情,越傳越廣。也就是說,是當地的種種社會文化因素,使得伊波拉的防疫工作難以推展。
因此,總而言之,伊波拉病毒有沒有可能傳到主要疫區以外的其他地方?有可能,但不需要太過擔心與恐慌。只要聽從專業的醫事人員指示,遵守已知的防疫公共衛生措施,伊波拉有可能會呈點狀散佈,但目前看來,應該不至於有全球爆發的可能。總而言之,還是老話一句:我們雖然不可掉以輕心,但也不需要整天食不安枕,自己嚇自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