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走向幕后的日本電子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07 08:16


王珍

盡管日本電子品牌在大消費市場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環,但是它們依然在上游核心部件領域“悶聲發財”。美國、韓國、中國品牌的崛起讓其在B2C(企業-消費者)領域腹背受敵,日本電子業集體向B2B(企業-企業)領域轉型已是大勢所趨。也就是,日本電子業今后將繼續“靠技術吃飯”。


放眼全球,從手機、筆記型電腦、彩電、空調、冰箱到洗衣機,日本品牌如今沒有一個問鼎冠軍。智能手機,蘋果、三星“壓頂”,華為、小米、聯想等中國企業緊追其后;彩電,三星、LG雙雄稱霸,海信、TCL輪番衝擊索尼第三的位置;筆記型電腦,聯想併購IBMthinkpad之后優勢更明顯;家用空調行業,已由格力、美的“領銜主演”;冰箱、洗衣機,海爾已持續多年份額領先。

雖然日本電子企業在B2C市場衰退,但如果以為日本企業已經失去了競爭力,那是錯覺。

日立、東芝是較早向B2B(商用)領域轉型的日本電子巨頭,它們向智能電網、電梯等基礎設備等領域轉型,業績平穩增長。松下近年從B2C向B2B轉型的力度也很大,已經扭虧為盈。去年,松下的汽車電子、住宅相關業務成長迅速,家電業務的收入貢獻只占23%。

如今,日本企業依然在核心零部件、上游化學材料方面保持優勢。夏普、JDI(JapanDisplay)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許多明星零配件,隱藏在智能手機、超大屏幕電視、平板電腦、電動汽車等品裏。

中國製造商多數採購日本高端零部件,品涵蓋範圍廣泛,從顯示屏到WiFi模組,再到微小的儲能電容陶瓷等不一而足。拿中興來,該品牌部分手機的顯示屏購自日本夏普,鏡頭組件則交由索尼生。

作為中國智能手機崛起的受益者之一,日本TDK公司表示,其向中國市場的銷量在三季度增長了50%。JDI近日也表示,預計向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的銷售額將翻三倍至1800億日元(16.8億美元)。

手機終端市場有幾十個品牌在激烈競爭,一些製造商提供的手機價格甚至低於100美元。但分析師表示,比起蘋果或者三星,中國智能手機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更多。

群智諮詢副總經理李亞琴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千元機”雖然市場龐大,但一則國資委要求運營商減少手機補貼;二則“營改增”使企業費用增加,所以國手機廠要轉戰中高端市場,這帶動了高分辨率的高端手機屏的需求。而國內高清晰手機面板尚未大規模供應,所以目前中國手機品牌廠的高規格面板主要使用日本夏普、JDI等的品。

靠核心零部件賺錢“保留火種”后,下一步日本電子業將為“創造未來”而投資。

為了擴大汽車電池和能源業務,松下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31日)將投資1090億日元,包括在北美與特斯拉合建電動汽車電池的超級工廠,第一批品預計在2017年下線。

今年7月,索尼宣佈將投資350億日元,提升積層型CMOS影像感測器能,有望在2015年8月將索尼的影像感測器生能力由目前每月60000片晶元提升至68000片晶元,增強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部件供給。10月,索尼又推出用於車載攝像頭的影像感測器,將積極拓展車載市場,新品計劃於2015年12月量。

避開終端市場競爭激烈的“紅海”,擴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藍海”,日本電子業想徹底從虧損的泥潭中抽脫出來,積累資本為未來而投資。按松下的中期規劃,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運營利潤率要達到5%,經營現金流要達到6000億日元,之后可以為未來進行大力的投資。

技術儲備已經在推進。松下電器社長津賀一宏10月14日在中國事業35周年的演講中透露,為了解決環境問題,預計各國在氫氣、水、空氣三個領域的投資,到2030年達到100兆日元的規模,松下已展開相關課題。第一個是氫能源利用技術,“現在,安全並且高效的氫氣貯存、釋放器件的開發正在進行。如果能夠實現,氫能源將用作汽車燃料,這會有助於加速普及所謂的‘終極環保型汽車’”。

津賀一宏,第二個是跟安全飲用水生相關的技術。現在正在開發的是將地下水的有害物質用太陽光凈化的技術。一旦實現,將能夠降低安全飲用水的生成本。第三個是有關柴油機廢氣凈化的技術。柴油汽車傳統的凈化觸媒需要使用貴金屬,而松下開發了不用貴金屬的新觸媒,新觸媒既成本低,又有效削減PM2.5。

除了向B2B領域轉型,日本電子企業的文化正從封閉走向開放、合作。從夏普引入三星、鴻海、高通的戰略投資,到松下與特斯拉合作,再到索尼音樂也向蘋果iTune平台開放。松下將於2015年廢除員工序列制,而夏普也在改革激勵機制,都想激活“百歲”的機體。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日本電子業已過了輝煌的頂峰,必須轉型。從B2C領域,向B2B領域以及核心零部件領域轉移,仍是日本電子企業的大勢所趨。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