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牛津大學教授:歐洲應追隨Fed的QE腳步
鉅亨網編輯曾靉 綜合外電
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Andrea Ferrero認為,歐洲央行在QE政策上應跟隨Fed的腳步。(圖:AFP)
10月29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QE退場,並終止資產購買。但Fed仍持有大量資金,自原有的資金中付款再投資,宣告結束擴張期。
《經濟學人》報導,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Andrea Ferrero認為,若歐洲央行(ECB)願意跟隨Fed的腳步,歐元區經濟體將會有長足進展。
Fed最新一輪購買耗費總資產近4.5兆美元,相當於1/4的美國GDP。Ferrero表示,即使從政治、科技等不同層面而言,都很難斷言QE對經濟的潛在衝擊。不過他認為,多個國家央行都廣泛的採用QE,皆顯示資產購買將影響實際的經濟運作。
Ferrero認為最明顯的例子在於,央行透過購買長期的政府債券,換取儲備資產及短期證券來拉抬價格。然而,這些手段僅發生在私營機構的投資組合,反映了私營機構的投資偏好。
他說明,一些支持QE有其實際效果的論點認為,QE造成金融市場的摩擦,使私營機構不能完全阻止央行的干預。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私營機構所持有的資產數量影響它們的回報,尤其是降低期限溢價,並導致消費及投資行為的轉變。
Ferrero說明,目前並沒有直接證明QE有效的證據,其影響幅度也不明確。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不能僅看市場收益,來衡量宏觀的經濟結果。在沒有反證之下,也沒有確實的數據加以佐證。不過他認為,經驗及理論可以克服這個問題,因現有估計顯示,每1000億美元的資產購買中,長期利率會下滑3到5個基準點間。
Ferrero表示,若將所有的公司債、抵押貸款證券、長期國債等一概而論,Fed目前就會擁有3.8兆美元的長期資產,是2009年的許多倍。因此,資產購買對長期利率影響的保守評估是,美國在過去這5年間採行QE,長期的利率降至將近2%。Ferrero認為另外一個重要的議題是,長期利率該維持多低的水平,才能真正影響經濟情勢,並帶動通貨膨脹。
Ferrero在與學者Han Chen和Vasco Cúrdia的QE2相關研究中發現,每花費6000億美元收購資產,便會增加0.13%GDP產值,並使通膨約上升0.03%。Ferrero說明,這樣的數值看來極小,然而一但累積到資產負債表,QE效果便會擴張,並明顯展現在GDP的成長上。
Ferrero的研究中還強調,非傳統政策工具間的互動影響極大。央行採取QE的時機,通常在於傳統的貨幣政策失去效果。Ferrero說明,在此種情況下,短期內利率維持在低點,擴大了購買資產的影響,這便是QE的成效看來極小,卻是刺激經濟及通膨的良方。而在QE過後,央行遲早會傾向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為避免弄巧成拙使利率升高,央行必須採用QE及前瞻指引政策,來維持槓桿平衡。
Ferrero認為,歐洲央行可從美國經驗中學習。目前,歐元區最新的GDP數字為13兆美元。但若歐洲央行採行和Fed同等規模的QE政策,它就必須要購買約3兆美元的長期證券、抵押貸款證券及其它可能資產。若以美國的估值為基準,Ferrero預期,長期的利率會降至1.5%,GDP也會獲得整整1%、近半的增長率。另外,通膨也會增加近1/4。
Ferrero說,如此手段的關鍵在於,央行必須信守承諾,持續擴張資產負債表,並維持低利率。Ferrero說明,如此一來可能會預先見到對利率的衝擊,但在持續的資產採購下,宏觀而言,經濟情勢將會獲得改善。
不過,Ferrero也說,QE並不能解決歐元區的所有問題。但以現前的狀況而言,對於資產購買採取積極態度,再加上適當的前瞻指引政策,最有可能在短期內推動停滯不前的經濟,並爭取深入改革,完全發揮效應的時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