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市場規模年底或達5000億 真正風險來自高杠桿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近年來,P2P行業經歷了爆發性增長與集中性倒閉,平臺的安全性也被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7月9日,花果金融聯合30多家媒體,在北京召開了P2P行業發展研討會,主要討論P2P行業發展中最重要的風控問題。
資料顯示,P2P行業自2013年6月起進入了高度發展期,整體交易規模從2013年300億元增至2014年5月的2000億元。花果金融CEO惠軼預計,今年年底可以達到5000億元。目前,中國小貸市場規模為9800億元,但已經發展了20年有余,也就是說,P2P行業僅用一兩年就達到了小貸市場一半規模。
P2P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滋生和暴露。
面對已經形成常態的P2P平臺倒閉和跑路潮,惠軼並不擔憂:“跑路和欺詐是暫時現象,一個健康的市場會自行修復這些缺陷。”他預計,下一個P2P欺詐跑路高峰會發生在9-10月份,但這段時間過去后,P2P行業將慢慢回歸理性。
“高杠桿才是真正的風險!”惠軼強調,未來P2P行業中,真正給投資者帶來大損失的,不是騙子,而是“大公司” 。隨著網絡借貸平臺的過度擴張,加上行業資金錯配和期限錯配的助推,融資杠桿無限放大。一旦中國經濟出現較大波動,資金鏈斷裂、平臺倒閉、投資者血本無歸將是分分鐘的事兒。
為分散風險,同時也為取信投資者,包括花果金融在內的多家P2P平臺引入擔保機制,與中國具有金融牌照的擔保公司合作。由擔保公司向其推薦借款企業項目、提供擔保及貸后管理,並承擔100%連帶責任擔保,借款企業需向擔保公司提供足值固定資產抵押作為反擔保措施。如果項目出現問題,擔保方會首先進行償付,再進行資金追討,這也是結合中國目前的投資環境所作出的一個選擇。對於P2P平臺,尤其是新進者而言,融資性擔保公司無疑是一道天然屏障。
但擔保公司並不是“救世主”,由於能力有限,實際並不能為平臺兜底。隨著監管趨嚴和實體經濟的下行,擔保公司面臨的風險越來越高,收益與風險也越來越不匹配,3%的擔保手續費收益和保證金根本不足以承接100%的風險。一旦面臨大面積的資金鏈斷裂,擔保公司便會出現破產倒閉。
因此,惠軼一再提醒投資者,P2P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不適合所有投資者,“不能全民P2P”。
P2P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救市良方,是金融市場風險定價的自然產物,控制規模,控制杠桿,讓她成為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一粒“感冒藥”。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