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將是信用風險“踩雷”高發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23 18:05
劉東亮?中國金融資訊網人民幣頻道特約專欄分析師
今年以來,信用環境不斷趨緊,以超日債為開端的違約、準違約事件不斷爆發,銀行不良率明顯攀升,一些資質較差的民營企業債發行困難。盡管中央出臺了規範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辦法,較大程度緩和了地方債務違約風險,但從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而言,我們認為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信用環境將繼續趨勢性收緊,非政府類債務將成為“雷區”,明年有可能進入“踩雷”高發期。
信用環境由緊轉松需要多個內外條件的配合,目前來看,這些條件均未出現,而在明年,這些條件將呈現動態博弈的過程,整體仍不樂觀。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信用環境好轉的決定性力量是宏觀經濟的回暖,但目前來看,這一點至少在明年年中之前不大可能實現,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信用環境的好轉通常滯后於宏觀經濟的回暖。
從外部來看,海外市場風險大於機遇。風險來自於兩方面,一是除美國外,其他經濟體依然低迷,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難以持續,且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將保持高位,可能造成出口部門的經營狀況再次轉冷;二是隨著美聯儲啟動加息周期,國際資本大概率流出新興市場,其中包括中國,而為了尋求海外機會,國內資本的對外投資料進一步升溫,這些因素都不利於營造趨緩的國內信用環境。
從內部來看,明年上半年經濟的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目前中國經濟最大的下行壓力來自於房地產帶動的投資下滑,考慮到今年下半年陸續出臺了有利於地產的政策,特別是放松限貸限購,銷售端回暖將逐漸帶動投資端反彈,我們預計至明年年中,地產投資將出現反彈。
但如我們在此前評論中指出的,受制於人口結構和庫存壓力,新一輪地產景氣周期可能是比較溫和的,難以實質性緩解產能過剩問題,因此,部分相關行業的去產能、去杠桿仍將繼續,這將成為信用事件爆發的策源地之一,同時溫和的地產周期也難以使總體經濟出現明顯改觀,無法全面“排雷”。
而且,信用環境的好轉通常滯后於宏觀經濟的回暖。以美國為例,過去20年間經歷了兩輪信用周期,美國企業債收益率與國債的利差較好的反映了這兩輪變化,但在信用利差見頂回落后,美國的破產申請數量仍呈上升趨勢,較信用利差的好轉約滯后1-2年;最近一輪信用利差見頂發生在2008年底,至2009年底,信用利差已經回落到較低水平,失業率也在2009年10月就見頂了,但破產申請直到2010年2季度才見頂。
因此我們相信,即使明年年中宏觀經濟開始向積極方向轉化,但信用風險上升仍將繼續,至少會持續至明年年底,甚至更久。
其次,信用風險的下降有賴於債務鏈條的松動,也即資金可獲得性的提高,但目前形勢可能剛好與此相反,實體經濟獲得融資的難度還有所加大。
一方面,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融出資金的水龍頭正日益收緊。這里的金融機構並非僅指銀行,也包括信托等非銀機構,面對客戶資質不斷下降、風險頻發的局面,任何資金持有人都會提高選擇客戶的標準,實際上,民營企業債發行屢遭困境,就已經清晰表明了資金的風險厭惡情緒。
另一方面,影子銀行的過快收縮,似乎也加大了實體經濟融資的難度。對影子銀行的嚴厲監管本意應是控制表外風險,並將表外融資壓回表內,但依賴於影子銀行的企業,其資質又很難達到表內融資的標準,表外轉表內的渠道不一定很順暢,可能意味著融資規模被實實在在的壓縮掉了;同時,以往的影子銀行起到了騰挪表內貸款額度的作用,如今這種騰挪作用開始打折,也將限制銀行表內放貸的能力。
資金可獲得性的下降,將使得企業債務鏈條繃緊,借新還舊的壓力上升,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信用鏈條更加脆弱。
第三,信用風險的下降還有賴於融資成本的下降,以減輕財務成本壓力。實際上,這也是決策層今年以來一直著力實施的,但迄今為止尚未達到理想效果。
今年對融資成本的降低,更加側重於市場化和定向調控的手段,而非全面降息,比如央行通過投放SLF來提供流動性,對沖外匯占款下降,並通過下調正回購利率來引導市場預期。從效果而言,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利率已經出現明顯下行,但貸款市場仍未受到影響,事實上,面對客戶資質下滑的局面,貸款的真實利率可能還有所上浮。
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如何降低貸款利率將成為政策的重中之重。貸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客戶對貸款的需求依然很高,絕大部分企業是沒有資格去發債融資的,與影子銀行相比,貸款利率仍然有吸引力;二是隨著銀行風險偏好的提高,貸款利率中隱含的風險溢價也在上升;三是雖然債券、票據利率的下滑,引起部分理財產品利率的下行,但對銀行整體負債成本的降低作用不大;四是已有政策效果傳導到貸款利率,仍需假以時日。
我們預計明年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將會較今年有所下降,但可能存在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假如央行實施全面降息,那么將會加速降低融資成本,特別是貸款利率的下行,對緩解信用風險將大有幫助;但假如央行維持既定貨幣政策,那么貸款利率的下降可能較為緩慢,一是已有政策效果逐漸傳導到貸款定價中需要時間,二是隨著風險偏好的進一步提高,銀行的新發放貸款將會集中於優質客戶,造成貸款利率的自然下降,這也需要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總體而言,明年有利於緩和信用環境的因素會有所增多,但不利因素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在既有政策基調不變的前提下,信用事件將呈現高發趨勢,如何選擇優質客戶和資產,避免“踩雷”,將成為所有金融機構必須面對的問題。
(作者系招商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金融資訊網采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資訊,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務必保留此電頭,注明“來源於:中國金融資訊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 2025掌握債券投資契機主動 + 靈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