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銀行再融資的積極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01 12:27


在政府借助股票市場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銀行系統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時,很多股市制度層面的限制必然也會有所松綁。

近日讀了幾本有關美國次級債危機的書后,我突然想到今日之中國。想當初,美國走到金融崩潰的邊緣之前,是房地產的高燒,按揭房貸和CDO、CDS的泛濫,還有投資銀行的普遍高杠桿。近年來中國的情況則高度近似於當年的美國:高得離譜的房價,迅速增長的個人按揭貸款和房地產開發貸款,以及不鮮見的帶有高杠桿率的非標產品和信托類公司。我們暫且不討論中國是否會步美國2008年危機的后塵,出現金融系統的大崩潰,而是單就問題的解決方法而言,總結起來無外乎是從資產價格角度,或者資本補充角度來求得問題的最終解決。


首先是控制資產價格的穩定。房價也好,貸款也好,只要市場有足夠的流動性為其延遲生命,資產價格就能保持在相對穩定的高位。雖然這種人為的穩定並不自然,可能也缺乏公正性,但在解決危機的關鍵時刻,這些都不是事兒。因為救命的前提是患者必須還活著,所以危急時刻,只有通過猛藥先勉力維持,然后再尋求平衡之術徐圖改之。當然,下猛藥之時,必須懂得總量控制,否則未來為維持資產價格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是不可估計的天文數字。

我們最近看到的央行頗有針對性的資金放水,和新一輪的再貸款,以及國開行對棚戶區項目的集權式資金管理,包括銀監會127號文的嚴厲和全面都是這些思路的體現。與2008年“4萬億”時代不同的是,在宏觀經濟的寒意滲透多個行業的今天,決策層改用更為精細的定向調節手段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體現。正是當年十分粗曠的資金投放制造了今天多個領域尾大難調的後遺症。

如果說127號文控制了規模,國開行的動作降低了中央推動的地方項目的負債成本,那么之后還會有什么變化呢?我們推斷,下一步將必然是金融機構的資本金擴張,這是證監會的事。市場已經看到的金融機構發次級債和優先股就都是這個規劃中的先行軍。只是由於二者在法律和成本上的不明確,所以廣大投資者多是抱著不理解、不買賬的態度觀望,並將之貼上“再次圈錢”的標簽,所以大家順理成章地看空市場。

這種想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們還需要看到另一個積極的可能性。在政府借助股票市場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銀行系統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時,很多股市制度層面的限制必然也會有所松綁。IPO也好,新三板也好,提高私募基金地位也好,總之在有效利用股市的同時,股市的質量必須有所提升,更多用以吸引投資者的措施肯定會出臺。這樣,那些有價值的公司和有價值的項目才有機會順著股市制度解放的潮流進入市場,而那些沒有創造真實價值的老市場套路就可能因阻礙了政府借助股市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而被邊緣化。所以,我們可以預見一個因禍得福的股市在制度和結構上得到改良,進而是股票市場的全面發展。

繼IPO和新三板后,金融機構之間因金融危機所導致的政府指引性並購會增多,海外資本和中國市場的對接會更密切,之后還會有上市公司資產和資金以及各項報表的透明化和正規化等等。這是一場被迫的前進,但無論它的起點在何處,結果終會是催生一個更適宜各類投資者的良性發展的股票市場。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