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前海建基地 武器交易中斷後 兩國第二個蜜月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0-09 10:37
2013年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圖片來源:新華社/大公網
香港媒體《亞洲周刊》10月12日(提前出版)刊文:中國與以色列的新蜜月基地。文章稱,中以擬在深圳前海建立「中國以色列中心」,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以國高科技產品需要中國市場,而中國則可借助全球猶太人在金融與電影業的經驗,提升軟實力。這是當年武器交易中斷後,中以享受的第二個蜜月期。
香港大公網報導,文章指出,早在去年5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華期間,網絡雜誌Tablet就發現兩國密切互動的玄機:「中以關係正享受第二個蜜月期」。
種種跡象都在釋放蜜月期的信號:今年4月,以色列政壇的常青樹、總統佩雷斯率團訪華;5月,中國銀行代表團訪問以色列;6月,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訪問以色列;同月,兩國簽署互免持外交、公務護照人員簽證協定;7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率團訪問以色列,同以方經濟和科技官員及企業會面。
曾在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任高級官員的邁克爾·伊特紮·布蘭切維斯奇說:「總理內塔尼亞胡訪華成功克服了兩國間的危機,這場危機源起美國壓力下被迫中斷的武器交易。我們相信,重啟並改善兩國關係對雙方都有好處。」
看來,中以雙方已經走出2005年武器交易「流產」的「情傷」。除了高層之間的頻繁互動,民間的交往亦愈加廣泛熱烈。8月21日,以色列工黨主席伊薩克·赫爾佐克的法律顧問烏茲·平哈斯、葡以商貿局主席邁克爾·伊特紮·布蘭切維斯奇等人率代表團,考察位於深圳的前海深港合作區,探討擬建「中國以色列中心」事宜。
「以色列是一個投資機會有限的小國家。我們要考慮到大多數的以色列公司都是小公司,他們需要一個中國合夥人。」布蘭切維斯奇說:「我們預估,前海項目蘊藏?很多(合作)潛力,我們仍在尋找合適的合作方案。前海也將被更多有興趣在中國工作和合作的以色列公司所熟悉。」
對於兩國的合作前景,籌辦此次考察的亞太交流與合作基金會執行副主席肖武男認為:「中國在尋求和以色列合作時,不應該局限於我們已知的這幾個層面,信息技術、農業、軍事……合作應是全面性的。」
作為中國改革的試管,前海項目的使命不僅僅是招商引資,更要從法治、制度、文化等層面探索中國的未來。「影響中國在未來世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兩個因素,一個是現代服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融;另一個是媒體傳播。」肖武男說:「這兩點不得不要考慮和以色列合作。」
肖武男提出一個看待中以合作的新視角,這種合作超越了國家的概念,上升為兩個民族間的交融。正如與會的一位以色列代表所言:「我不是代表以色列,我是代表猶太人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上海、哈爾濱為首的中國城市曾接納了大批從西歐逃出的猶太人。從1933年到1941年,僅上海就先後接納了三萬多名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有數據統計,當時中國接納的猶太難民比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南非和印度所接納的難民的總和還要多。
2004年6月,時任以色列副總理的奧爾梅特訪華期間,專程到哈爾濱猶太人公墓祭掃祖父母和親友的墓地。「感謝你們保護好我們家族的過去,並讓這裏的猶太人感受到尊嚴。」奧爾梅特說:「我們將永遠銘記中國人的恩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