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股評論:未來三年蘋果跑贏大盤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6-11 08:15


導讀:投資通訊專家、MarketWatch專欄作家赫伯特(Mark Hulbert)指出,企業分股往往意味管理層相信自己的股票價格上漲可能性大大超過下跌,而這一點也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證明,由此來,蘋果(94.15, 0.45, 0.48%)分股正是股價至少將中期上漲的信號。

以下即赫伯特的評論文章全文:


本周的分股對於蘋果股票的一重重要意義就在於,它未來三年內表現超越大盤的可能性因此而大大增加了。

這一點是必須予以重點強調的,不然的話,分股的決定就變得近乎全無意義,似乎只是一種會計學上的把戲了。畢竟,盡管進行了一拆七的分股,但是公司本身並沒有因此發生任何變化。蘋果(AAPL)的投資者只是手中的股票數量膨脹到了七倍,而具體的股票價格變成了七分之一而已。

那麼,這為什麼會被視作是看漲的因素呢?

答案來自一系列學院派的研究成果,以及《赫伯特金融摘要》追蹤的一份超越大盤的投資通訊的實踐。

科羅拉多州大學利茲商學院院長伊肯伯裏(David Ikenberry)進行過一次關於分股后股票表現的研究,他與兩位合作者發現,在分股決定宣佈之后的一年當中,相應股票的平均表現要好過整體市場7.9%,而未來三年間要好出12.2%。

伊肯伯裏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有趣的結果,其實是與公司最希望看到的自己股票價格區間有關。盡管這一最青睞區間很難明確界定,但是一般來,只要企業管理層相信長期角度,股票會重新回到他們認為合適的區間,那麼哪怕股價急劇上漲,他們也不會做出分股決定的。

這也就意味,當企業決定分股,就明管理層的判斷非常明確了——他們相信自己的股價還會持續增長,而不是跌回到他們更喜歡的價格區間。

這一學院派研究成果在現實投資世界當中的潛力已經被一份投資通訊所證明。這一由麥克尼爾(Neil MacNeale)編輯的投資通訊每個月都選擇一支最近剛剛分股的股票來投資,而投資組合的每一支成份股持有時間恰好就是兩年半。

自《赫伯特金融摘要》2000年下半年開始追蹤麥克尼爾的通訊至今,其投資組合模型的整體回報超過了大盤一倍。具體而言,在此期間之內,計入股息再投資因素,威爾夏5000指數年平均回報率4.9%,而麥克尼爾的投資組合年平均回報率10.3%。

蘋果六周之前宣佈了他們的分股計劃后,麥克尼爾已經迅速購入了這支股票。他會將其一直持有到2016年下半年。(子衿)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