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馬中:中國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 重心向中西部轉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21 11:32


和訊網訊息 2014生態文明企業家(庫布其)年會於9月20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舉行,年會旨在以產業化、資本化、專業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在會上表示中國的經濟還將保持快速增長是有道理,有原因,有根本,中國經濟現在重心在向中西部轉移。這種產業的轉移會支援著保證著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增長。

以下為文字實錄:


馬中: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很榮幸,很高興來到庫布其參加生態文明企業家(庫布其)論壇。今天能夠在這里演講的題目是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兩難雙軌。中國的經濟過去30年以來出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3年的時候經濟總量已經達到50萬億以上,過去三年來,增速將近10%,即使“十一五”期間,仍然是超高速的增長,達到10.4%。即使在“十二五”期間規劃的增速是7%,在今天“新常態”的經濟增長之下,依然是超越了規劃增速。因此,這里得出結論,中國的經濟在過去三年多以來,一直在保持一個非常快速的增長,也是持續的、穩定的,高速的增長。

在今後大約十到十五年的時間內,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還會保持在6%到8%的這個速度上。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還要再繼續快速增長15年。總的看來,中國的經濟將會持續高速增長大約50年的時間。在這種高速增長的支撐下,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占比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我國的經濟總量2011年已經占到世界總量的1/10以上,最多再有十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將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那個時候,經濟總量將占到全球的1/4。

中國的經濟還將保持快速增長是有道理,有原因,有根本,中國經濟現在重心在向中西部轉移。這種產業的轉移會支援著保證著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在這種增長的背景之下,也產生了一些機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能源的增長速度,幾乎等於經濟增長速度,是同步的,盡管我們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大力推進能效的提高,但是能效提高趕不上我們增長的需求。因此,在能效不斷提高的衡量下,我們能量消費依然穩步增長,現在僅僅煤銷售總量已經超過35億。另外水資源方面,長期以來,每年我們需要6000多億立方米的水來保證我們的生產生活,農業占了61%,生活占了13%,6000億噸的水價值18萬億,僅僅生活用水,我們實際上是兩萬億,但是實際上我們為水做出了很小的支付,大自然為我們做出了非常慷慨的貢獻。中國的農業在過去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增長局面,實現了糧食的十年增,或者十一年增。但是,在糧食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當糧食以每年平均2%的速度增長的時候,我們的化肥總量年度增長率是6%,大量化肥使用,包括低效的使用,雖然保證了糧品的增加,但是同時造成了巨大的環境污染。

從環境角度看,已經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水污染、cod等,化學污染這一塊,在本世紀總量基本變化,依然每年有大約3500的cod排放出去。在大氣方面,霧霾是我們直接的產物,氮氧化物在2011年的時候超過了2400萬噸,成為“十二五”的主要控制目標。在二氧化碳方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排放體,而這個地位還將長期保持。是中國的城市空氣和水質發生了嚴重的影響和變化,2013年96%的大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這個標準是很低的標準,但是依然無法達到。地下水引用不達標,全國城市有60%左右需要飲用水。

在霧霾方面,去年蔓延中國,從南到北橫掃中國,這個范圍日益擴大。在中國的版圖上,經濟的發展主要放在沿海地區,中西部經濟依然落后,但是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它的環境、資源、生態地位卻十分重要。中國的能源、資源和生態都在西部,在西部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時候,污染物的排放占到大約全國的1/3。

因此,中國的過度發展,雖然增長很快,但是從時間上來看,首先達到世界第一的不是經濟。上個世紀二氧化硫排放達到世界第一,鋼鐵產量也在上個世紀末達到世界第一,直到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到世界第一,同樣我們經濟達到世界第二。

因此,經過我們綜合的評估,比較來看,雖然我們經濟已經占到全球的1/10,但是能源消費已經占到世界的1/5,糧食產量占到世界的1/4,這是一個糧食安全的目標。但是,我們消費化肥量卻占到全球的40%。同樣,我們鋼鐵占了世界的一半,但是他們都需要耗費巨量的能源和資源。因此說,中國的經濟增長非常快速,而且保持了很長的時期,但是這個增長,最基本來源有三個方面。第一、我們改革開放政治的經濟政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改革的紅利。第二、人口紅利,我們龐大的而且是供給充足,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在過去30年支援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第三、環境紅利,實際上我們這一代人,從上一代人繼承下來的相對寬裕和豐富的環境容量和資源,我們把它利用了,但是同時我們的行為卻透支了我們子孫應當享受的環境資源。因此,產生的巨大的環境紅利形成的財富也保證和支援了中國的經濟快速增長。生活和消費過程中,基於環境外部性產生的超額效益,分為環境容量紅利和環境制度紅利。工業水價0.26元每噸,全年水費73億元,工業污水排放標準是環境標準的5-20倍,企業節省污水治理成本1萬億元。由於環境紅利的存在,轉化成的財富,也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經濟增長和環境之間存在不對稱和不同步的現象,經濟增長是即時的,短期的,私有的,環境成本是累計的,滯后的,公共性的,短期的,經濟總量大於環境成本,長期來說,經濟總量小於環境成本。環境成本等於治理+損失+損害+包括我們必須支付的環境修復成本。因此,在長期來看,環境紅利會不會轉為對環境的負債,當超過環境容量的時候,環境紅利就以債務的形式出現,目前全國3.6億畝耕地被污染,修復需要6萬億。因此說中國的經濟經歷了30年的快速增長,大家了世界第一的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因此,污染物排放,化石能源浩劫和生態系統退化水平比經濟發展提前達到世界高位。環境保護和能源保障能力遠遠之后經濟的發展。

我們預測了一下,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長模式,保持目前的結構,我們保持三個增速,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速,大約2020年碳排放總量會增加90%,如果保持過去的增去,10%,到2020年碳排放將會凈增加1.5倍,什么衡量下可以實現碳的不增加呢?只有經濟增速降下來,就是4%以下的時候,但是這種靠減速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面臨這種局面,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發揮市場設定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提出要用制度保護成本。但是通過制度的建設同樣可以規範和創建生態環境的資源,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可以市場設定,生態文明資源就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對我們描繪出了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要求。而且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特別是14項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每一項都需要落實。

因此,中國應當實現生態文明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保護環境不會阻礙經濟發展,保護環境是和經濟發展相互促進,保護環境可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中國能夠在農業效應里面做出一些顯著的提高,其實我們已經做到了,就是在上海。如果全國達到上海的能效水平,意味著可以減少5.6億噸標準煤,意味著可以減排350萬噸的二氧化硫及可以減排385.2萬噸的氮氧化物。北京也已經做到了,當然這個產業是短期能夠做到的,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的,意味著我們要少燒11億噸的煤,少燒700萬噸的二氧化硫和800萬噸的二氧化氮,如果5億噸的標煤能夠被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方面有巨大的減排,同樣它會節約大量的環境保護治理的投資和運行成本,它可以獲得大約12億噸碳的市值,同時可以免交800萬噸二氧化硫和300萬噸氮氧化物的排污費,同時可以節約脫硫電補貼等。

因此,可再生能源,它的真實經濟價值,不僅等熱值標煤的價值,而且包括所有投資設施投資的節約,包括脫氮設施的節約,包括我們的發展能力,包括我們可以避免的巨大的風險,包括礦難造成的死亡等。所有這些應該是可再生能源真實的經濟價值,所以它的實現是非常有意義,但是這個價值之間,市場不會發揮作用,一定需要通過治理的聲音來實現。

因此,中國的發展要推行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中國能不能做到獨立自主的發展,以中國的人口,中國的發展方向,獨立自主能夠實現高效率的發展,這個發展應該在環境、能源和社會經濟各個方面實現多贏,只有這樣的發展道路,才是中國真正意義的低碳發展,可持續發展道路,謝謝大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