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蘇格蘭獨立公投 年輕票成統獨兩大陣營主要拉攏對象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9-15 12:35


图片说明 
獨立派領袖、蘇格蘭首席部長薩蒙德(中)上周六(13日)在格拉斯哥出席公投拉票活動,與年輕支持者合照。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明報

「這是關於下一個世代的事,學生和青年人變得在政治上更積極。」英國全國學生會蘇格蘭分會主席馬洛尼昨日接受香港《明報》專訪時表示,學生在這次公投中不單成為兩大陣營的主要拉攏對象,更通過舉辦模擬公投、校內辯論主動介入及主導輿論,「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次機會讓我們這一代更深入地思考:你想住在一個怎樣的蘇格蘭?」


香港《明報》報導,今次公投將可投票年齡降至16歲,因而誕生了一批首次擁有投票權的新生代選民。「這裏有很多學生自行成立的組織,你未必在路上見到他們的街站,但當傳統政客仍在派傳單、建立網頁,青年人已經通過Twitter的#indiref將信息傳了一圈。」

將法定投票年齡降低便一直被認為是獨立派拉攏年輕選民的手段,24歲的馬洛尼(Gordon Malony)對此不以為然,「這個公投的結果會由我們來承受,很多人覺得年紀輕就不夠成熟去做決定,但我遇到的16、17歲年輕人,都可以清楚地闡述支持或反對的論據,即使立場不一也會互相尊重,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情緒化」。

從民調結果看來,年輕選民似乎未成為獨立派最主要票源,最新一輪由ICM進行的民調中,16至24歲已決定投票取向的選民中有51%反對獨立。本身支持獨立的馬洛尼解釋,今次公投不是世代之爭,更多是不同社會階層之爭。「支持獨立的人多是勞動階層,他們希望有更好的福利制度,而已經在社會上層的人,他們不想冒險改變。」

蘇格蘭32個縣當中,有26個縣政府按照教育部對學校必須政治中立的要求,嚴格禁止統獨兩派到校內宣傳,但一般不阻止老師和學生進行討論。甚至有不少縣由多家學校自行合辦模擬公投,讓學生演習投票流程。愛丁堡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16歲至18歲選民當中,如曾於課堂上討論公投,37%認為自己有足夠了解作出投票決定,而沒有課內討論的學生只有28%認為足夠。

對於至今已經有97%合資格選民登記投票,馬洛尼表示非常興奮,「過去選舉主要是老人家在投票,因為青年人總覺得選了誰都一樣,不關心。但今次不同,今次人人都覺得自己可以作出改變。」

昨日公布的4項民調有3個由統派領跑,領先幅度由2至8個百分點不等。《每日電訊報》委託民調獨唱反調,獨派與統派支持度為54%對46%,但民調專家指出,該民調抽樣規模較小,只有705人受訪,誤差率比其他民調高。

俗語云「大樹好遮陰」,但對許多蘇格蘭人來說,英國這棵大樹似乎正在淍零。「統一陣營的賣點是維持現狀比較好,留在英國沒問題。英國沒問題?我會說英國現狀得人驚(Aweful)!」馬洛尼認為英國是在世界大潮流中逆水行舟。

「我希望蘇格蘭會成為一個更公平的地方,有更好的公共服務、可負擔的教育、更環保的能源,通過創新和更高質素的工種來增加國民收入,而不是依重金融服務業。」馬洛尼指出,英國目前實施的移民政策位處全球最不友善之列,「如果蘇格蘭是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可以降低學費,教育應該是公共服務而不是商品,來自不同地方的人才是我們的財產。」

在馬洛尼眼中,如果可以做到高度自治,理論上蘇格蘭也可以往他希望的方向發展,「但兩年前倫敦不讓我們在公投中有自治這個選項,只讓我們選獨立抑或統一,如今選情告急才重提自治,我實在很懷疑他們到底會下放多少權力給蘇格蘭議會」。

將會於周四投下反對票的愛丁堡龍比亞大學退休教授博尼(Norman Bonney)則直指,上述的獨立陣營理念根本是「烏托邦主義」,「他們想要更多更好公共服務,覺得要人人平等,但同時又自私地認為北海油田的收益應該由蘇格蘭獨佔而不用於英國其他地區分享」。馬洛尼反駁稱,「這不是什麼新概念,北歐可以做到、德國可以做到、瑞士也可以做到,我們所設想的蘇格蘭只是更像歐洲大陸而不像英國而已」。(接下頁)

[NT:PAGE=$]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對於英國蘇格蘭16至17歲的年輕人而言,本周四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因為他們手上一票,將對蘇格蘭是否獨立發揮關鍵作用,「統派」和「獨派」均動員年輕人積極參與投票。綜觀全球,年輕一代對國家政治的參與度和影響力近年明顯增加,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若他們在參與政治運動時走上偏激極端之路、被政客煽動,勢必帶來社會動盪。

在今次蘇格蘭公投,合資格選民年齡降至16歲,而16至24歲年輕人佔蘇格蘭人口12%,其選票成為「統」、「獨」兩派兵家必爭之地。由於很多人是「首投族」,對政治欠缺了解,政客和青年政治組織紛紛舉行模擬公投、時事辯論等活動,鼓勵年輕人「政治覺醒」,對蘇格蘭前途表達自己的聲音。有政治組織表示,希望打破年輕人的政治冷感,讓蘇格蘭形成新的「選民世代」。

年輕人為政治注入生氣和活力,但其衝勁同時可能威脅政局穩定。有政治科學家認為,「青年膨脹」現象(Youth Bulge,即大部分人口為30歲以下)跟政局動盪、社會衝突背後存在一定因果關係。

目前很多陷入動盪的中東及南美洲新興國家,年輕人口與老年人口比率均接近高峰值。隨著年輕人長大,社會未必有足夠配套容納他們,例如就業職位不足、貧富懸殊、樓價高企等,均是新興市場常見問題。年輕人帶著雄心壯志投身社會,卻迎來無情現實,專家形容他們就如「迷失世代」,失去憧憬,只剩下對現有制度的不滿及怒火。

關注人口發展的華盛頓智庫「國際人口行動」研究指出,在1970年至2000年間發生國內衝突的國家中,多達80%的人口是以30歲以下為多數。美銀美林近日報告亦提到,17世紀英國革命、18世紀法國大革命、1920年代納粹主義在德國崛起等知名歷史事件,背後亦與「青年膨脹」有一定關係。

埃及是近來最鮮明的例子,該國60%人口是30歲以下,國民年齡中位數約25歲。2011年穆巴拉克政權倒台,部分原因就是埃及失業問題嚴重、經濟疲弱,引起年輕人不滿。回看今天的歐洲和美國,2008年金融海嘯後遺留的青年失業問題,始終未見顯著改善。近一兩年來西方極右和反移民政治勢力崛起,就是利用青年的不滿並加以煽動,作為政治工具。

今年5月公布的調查顯示,蘇格蘭青年失業率自2008年以來上升7%,而今次公投中,經濟也是他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政客力陳各自經濟主張,務求影響投票意向。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若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隨時誤信政客片面言論,作出錯誤的投票選擇。

不過「青年膨脹」有危亦有機,例如韓國和日本等東亞國家,早年便受惠於勞動人口增加,迎來經濟發展黃金期,這現象被稱為「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專家指出,活用「青年膨脹」的關鍵,在於提供高質素教育,讓年輕一代準備好投身社會,同時要有精明策略擴展經濟,確保有足夠能力容納這些勞動力。

一直拒絕就蘇格蘭獨立公投表態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昨(14)日終於首次公開發聲。據報英女王昨日在蘇格蘭一間教堂出席彌撒後,罕有地在教堂外向圍觀民眾發表講話,呼籲蘇格蘭人在周四的投票前,應該「非常審慎地考慮」。

正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度假的英女王,昨日按王室傳統在克拉西教堂出席彌撒。報道指,以往女王一般在彌撒結束後直接乘車離開,但王室昨日卻突然安排守在近200米外的記者前往教堂門前,拍攝女王離開。

照片顯示,英女王與3至4名蘇格蘭民眾談話,其中一名女子引述女王當時稱:「你們在周四將有一次重要投票,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非常審慎地考慮這次公投。」

這是英女王首次公開就蘇格蘭獨立公投發表意見,英國不少政客此前均呼籲女王向公眾闡述她的想法。白金漢宮發言人昨日表示,不會評論女王與個別民眾的私下對話,《星期日電訊報》則引述王室消息人士稱,女王當時只是回應教堂外民眾的問題,強調完全是女王自發表達的個人意見。 (接下頁)

[NT:PAGE=$]

蘇獨公投拉票活動進入白熱化階段,多項民調顯示「統」、「獨」兩派的支持率互有高低。英國首相卡梅倫今日會再次赴蘇,據報他將轉採較強硬態度,警告公投是條不歸路,一旦獨立,蘇格蘭便要從此與英分道揚鑣。

蘇獨其中一個焦點議題,是英國現有資產該如何攤分,獨派蘇格蘭民族黨(SNP)黨魁薩蒙德要求英軍無償提供大量軍備,包括「颱風」戰鬥機、護衛艦及多達9200名士兵和特殊部隊,估計總值接近100億英鎊(約1261億港元),恐將大幅削弱英軍實力。

蘇格蘭獨立公投將於本周四舉行,由於當地議會去年通過下調公投年齡門檻,令一批只有16至17歲的少年成為「統」、「獨」兩大陣營積極拉攏的對象。英國廣播公司(BBC)早前在格拉斯哥舉行蘇獨電視辯論,並邀請在場年輕選民填寫問卷,結果發現97%受訪者認為學費是重要考慮因素,其次為經濟(94%)、貨幣(88%)、福利(88%)、退休金(84%)。

問卷設有6條選擇題,包括投票時關注的議題、會否受到喜愛的名人取態影響、認為自己有多了解今次公投等等,不過未有問及他們自己的投票意向。

愛丁堡大學社會及政治科學學院教授艾科恩認為調查結果並不意外,因為學費對於很多年輕人是最切身的,就如老一輩會較關注退休金一樣。

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曾經兩度否決獨立公投的加拿大魁北克省自然成為比較對象。加拿大社會學家迪朗今年3月發表報告,指1979年及1995年的兩次「魁獨」調查顯示,18至34歲法語人口中,有超過63%支持獨立,但時移勢易,有關數字已降至少過40%,原因並非魁北克人突然「愛加」,而是他們更關注就業及置業多於獨立,部分更認為獨立已成為歷史議題,不應阻礙社會前進。加總理哈珀亦看穿魁省年輕一輩的需要,「他們抗拒公投,只想要一個能集中改善經濟及創造職位的政府」。

理智勝於感情的魁省青年對獨立的憂慮和反蘇獨的人相同,他們關心貨幣、與安大略省經貿關係、美國如何看待獨立後的魁省等。加上近年魁省人口老化、失業率高,稅基相對窄,年輕人財政負擔沉重,留在加國反而能獲資助,紓緩他們的壓力。

由此可見,一腔獨立熱誠終敵不過現實顧慮,迪朗的報告同時指出,如今已沒有一個年齡組別有多過45%人支持魁獨,可見不少老一輩魁北克人均已放棄獨立念頭。

《文匯報》「環球點評」分析,蘇格蘭將決定是否脫離逾300年歷史的聯合王國,英國力挽蘇格蘭之際,自己亦面臨是否脫離歐盟的抉擇。歐盟成立以來,致力推動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但近年內部分歧愈見明顯,各國民族主義復興,更使聯盟的裂痕逐漸浮現。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機構主張世界政經融合,「地球村」村民卻各有盤算,成為全球化大勢下的逆流。

歐盟的建立推進了歐洲經濟發展,並為區內創造了相對溫和的政經環境,但在推動一體化的進程上,歐盟近年不僅舉步維艱,甚至有倒退跡象。歐債危機過後,德國無視多國經濟元氣大傷,主張厲行緊縮政策整頓財政,引起多國不滿,更讓打著民族主義旗號的疑歐派政黨乘勢崛起,並在早前的歐洲議會選舉,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績。

歐盟常以自由貿易守護者自居,但對非成員國往往採取排他性的保護主義。以共同農業政策為例,歐盟會巨額補貼區內農產品,即使這些款項最終大多落入地主口袋,同時卻把非洲貧困農民的產品拒諸門外。對於要爭取選民支持的政客,利益和理念在天秤上本來就不平衡。

放眼世界,不難看見發達國家奉行民族主義,以鄰為壑。美國聯儲局(Fed)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日本寬鬆政策促貶日元等,就被稱為「貨幣民族主義」。要重新為全球貿易自由化注入動力,有必要增加中國、俄羅斯和非洲等新興經濟體的發言權,改革那些已淪為美歐「富人俱樂部」的國際機構。

全球一體化、地球村、烏托邦、大同世界......這些名詞耳熟能詳,奈何在利益面前卻是如此陌生。觀乎蘇格蘭、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以至烏克蘭東部,令人不禁慨嘆那個沒有隔膜、沒有戰爭的夢想國度,現在仍是那麼遙不可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