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評論:微軟股票依然是金鵝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裏弗斯(Jeff Reeves)認為,Surface 3 Pro的發布是微軟在正確道路上前進的最新證據,與此同時,他們傳統的強勢依然存在,再加上合理的估值,就形成了一支對值得考慮的科技股投資對象。
以下即裏弗斯的評論文章全文:
本周對微軟來可是段意義非比尋常的時間,他們的紐約發布了Surface 3 Pro。
對這一發布的目標,公司副總裁潘奈伊(Panos Panay)的表述可謂是言簡意賅恰如其分——新Surface是“用來代替你筆記本的平板”。
從許多角度看去,Surface 3 Pro都應該是微軟(MSFT)在之前機型基礎上邁出的一大步。新品屏幕更大,重量更輕,支架設計也更好,使用更方便……就像筆記本那樣。
新品的售價是799美元,價格不菲,因此我還沒有購入,沒有嘗試過在Surface 3 Pro上工作的感覺。從這個角度來,企業和消費者是否會買微軟的賬,用這款平板來替代筆記本,我當然是沒有發言權的。
不過,我雖然沒有買微軟的最新平板品,但是我已經決定購買他們的股票了。
這是因為,微軟的股價現在已經來到了40美元左右的水平,這種情況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代以來還是首次出現。這支股票的表現領先於大盤,也領先於近期步履艱難的科技板塊。考慮到微軟目前的強勢,以及他們在移動領域的潛力——Surface Pro 3就是他們努力的成果之一——對於這支股票,我們顯然有理由寄予更多期待。
以下我就來看好微軟股票的具體考慮。
新領導層的新希望
去年8月至今,這支股票的價格上漲了近25%,相當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漲幅11%的兩倍還要多,今年年初以來,該股漲幅大約6%,也明顯好於大盤。
這一輪的漲勢恰好開始於去年夏季,開始於曾經長期擔任首席執行官的鮑爾默(Steve Ballmer)宣佈辭職之時,這不是偶然。
當然,高層管理團隊的變化,納德拉(Satya Nadella)2月間就任首席執行官的事實固然都是很吸引媒體眼球的,但單單這些本身還不足以構成股票獲得超越表現的理由。因此,我們必須從更深層次去眼,研究領導方針和策略的變化,才能明白問題的關鍵。
微軟的轉型從鮑爾默宣佈自己的離職決定時,其實就早已經開始了。深層的組織變化2013年年中就已經宣佈,大規模的重組將公司分成了五個業務單元,各有其領導力量。
甚至在鮑爾默宣佈要去職之后,這一改變的腳步也沒有因此放緩,相反倒愈加是大踏步前進了。去年晚些時候,他們收購了諾基亞[微博](7.83, 0.03, 0.32%)(NOK)的設備和服務部門,這是一個重大的舉措,標志著公司不僅僅立足於個人電腦和軟件,而更加專注於移動業務的大發展。3月間,他們發布了針對iPhone和iPad的Office軟件,這標志著公司為了獲得未來的成功,已經在改變自己的思考方法。哪怕在一定程度上向移動巨頭蘋果(609.79, 2.52, 0.41%)(AAPL)低頭也沒關係,只要能夠確保公司的旗艦軟件品未來不會邊緣化就好。[NT:PAGE=$]
艱難但正確的選擇
對於微軟股票過去一年左右時間當中的表現,投資者的觀感顯然是非常滿意的,而且實際上,讓他們滿意的還不僅僅只是表現。
讓自己的品進入iPad,專注於商用平板如大屏幕的、更像是筆記本的Surface Pro,這些當然都不會讓他們一夜間大紅大紫,但是至少,這些都是正確的步驟,對於微軟這樣一家很大程度上來依然是追趕者的公司而言,這至關重要。
以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微軟在移動領域當中就將是真正有潛力的。黑莓[微博](7.22, -0.06, -0.82%)(BBRY)日漸憔悴,微軟已經是全球智能手機軟件領域的第三號玩家,考慮到他們在企業市場上的強大存在,Windows Phone[微博]作業系統顯然是大有可為,有望在企業和政府市場上大展拳腳。
無論你是否相信,許多挑剔的科技評論家都對Windows Phone和使用這系統的手機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與此同時,微軟還在持續推動創新(或者至少是模仿),發展自己的Cortana聲控界面。他們最近還允許印度手機製造廠商免費試用Windows Phone系統,希望以此推動自己在這一迅速成長的市場上的份額增長。
當然,整體而言,今日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谷歌[微博](549.2, 4.14, 0.76%)(GOOG)超過70%的市場份額是難以撼動的,但是必須指出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數字當中,Windows Phone也已經有8%,斷斷不能小覷。
當然,我並不是微軟已經“王者歸來”,也不是他們對於企業和消費者的意義依然有十五年前那麼重大。
不過,無論如何,過去幾年以來的發展確實顯示,微軟已經意識到了科技市場正在發生一些重大變化,而他們自己也在盡力追隨變化的腳步,哪怕這意味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
這是一種正確的態度和策略,即便一些具體的舉措未能如願,也不能抹殺其意義。
犯錯的空間巨大
是的,我已經聽到太多人談論類似的話題,微軟正在轉型為一家移動公司,極件玩家們,或者是脫離實際的評論家們都在喋喋不休,討論微軟是否能夠成功的問題。
可這樣的法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事實是,微軟目前所取得的全部進展,其實都只是蛋糕上面的奶油,而蛋糕本身個頭更大,更靠譜。我們應該,微軟雖然被低估,但依然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有資格在任何一個投資組合當中要求屬於自己的位置,哪怕他們的軟件沒有進入iPhone。
我們還是來看看具體數字吧:
——微軟去年的運營現金流為288億美元,賬面上的現金和投資總規模接近1030億美元。
——微軟的股息收益率為2.8%,每股派息從2004年的8美分到現在的28美分,增長了250%。
——相對於2015財年的盈利而言,派發的股息只佔據36%的比例,意味未來的加息是完全可能的。
——2013年晚些時候,微軟承諾將在現在派發的股息之外,再額外投入400億美元,用於股票回購。
——無論你是否相信,過去六個財季當中,微軟有五個財季都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
[NT:PAGE=$]有些投資者,尤其是短期投資者,或許會覺得我在這裏大談微軟的所謂“艱難的選擇”,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某種程度上,他們的想法不能沒有道理,因為微軟對於他們的魅力確實有限。
我之所以看好微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的股息和堅如磐石的資負債表。正如我的一位同行朋友所,哪怕只為了股息,微軟現在都值得購買,而一旦Surface Pro和Windows Phone真的起飛了,你就等進賬吧。
反過來,哪怕微軟的移動業務繼續在糾結中掙扎,投資者也不必驚慌,因為他們可不是一家在懸崖上孤注一擲的公司,相反,他們資本充足,有強大的品陣容,也有足夠的轉寰空間。
不久前,Raymond James分析師圖裏茨(Michael Turits)和魏斯曼(James Wesman)就在研究報告當中指出,微軟那古板的Windows早早就被許多人宣判了后個人電腦時代的死刑,但是實際上,公司卻有潛力以此為基礎,向投資者提供更多。
“我們預計將會發生一場雄心勃勃的,同時也是戲劇性的改造,讓Windows能夠支持微軟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同時也成為傳遞這些服務的多平台之一。”
換言之,Windows將不會如許多人所認為的那樣變成過去式,而是會被整合進一個更廣闊的軟件平台,幫助微軟執行更宏大的任務,為客戶——尤其是企業客戶——提供服務。
哪怕上漲之后,微軟基於盈利預期的市盈率也不過只有13,應該,這是一支價格相當合理的,穩健的科技股。
考慮到其他科技股的表現,其實單單這一點就足夠投資者對微軟重新審視一番了。(子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