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供氣協議的深層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22 14:10
21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見證下,中俄簽署天然氣供氣協議。
和訊網訊息 據ft中文網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終於將一份拖延已久的天然氣供應合同授予俄羅斯總統,從而結束了長達10年的漫長談判。在這10年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中俄雙邊實力平衡朝著有利於北京的方向傾斜。
根據這項4000億美元協議的條款,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將在30年期間每年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對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來說,這筆交易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得俄羅斯能減輕對歐洲客戶的依賴。這種依賴因莫斯科吞並克里米亞和破壞東烏克蘭穩定而面臨風險。
“至少從象征意義上說,(俄方)已經證明,他們能與中國找到足夠的共同立場來發出這個強大信號,”莫斯科智庫——俄羅斯外交與防務政策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and defence policy)主席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fyodor lukyanov)表示。
“中國沒有過分利用當前形勢來榨取最大利益。”
普京在登機飛離上海的幾小時前出席了簽約儀式。此前他已在將近兩天的盛大場面中露面,包括啟動了中俄聯合軍事演習。“這些演習告訴你,沒有什么阻止我們兩國邁向一個真正的聯盟。”熟悉莫斯科方面亞洲政策的一名俄羅斯官員表示,“而這(俄羅斯完全轉向中國)是有望說服美國重新與俄羅斯接觸的唯一尚存的論據,因為華盛頓方面不希望出現這種格局。”
然而,對中國來說,這筆交易的地緣政治意義很可能要小得多,盡管中國渴望進一步分散其石油和天然氣供應來源。
在一些中國分析人士看來,這筆交易主要說明了一點,即莫斯科需要北京的支援。“普京知道自己的局限,”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義桅表示,“俄羅斯不是蘇聯。它不是一個帝國。”
北京方面仍然很清楚一點,即中美雙邊貿易的規模是中俄貿易的3倍。
“中國仍希望與美國建立大國間的關係。”王義桅表示,“中國與世界、特別是與西方的相互依賴比俄羅斯與世界的相互依賴要強得多。中國更關心自己與西方的關係。我們正受益於全球化。”
俄羅斯在201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比中國晚了10多年。
雙方都沒有透露天然氣供應協議中關鍵的定價細節,也沒有商定管道和其他仍有待建造的必要基礎設施的融資安排。管道輸氣最早也要到2018年才能開始,設想的出口量也僅相當於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目前出口量的16%。
“普京在對西方說,‘如果你們不要我,我會轉向東方’,但他其實做不到這點。”一名業內高管表示,“如果你看看實際的格局,就會發現所有管道都是通向西方的。他們轉向東方將需要巨額的投資。而且,靠近中國的氣田蘊藏量並不是很豐富。”
關於天然氣供應協議的談判始於10年前,當時普京在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而中國國家主席是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
隨后的談判因中國嚴格的價格控制機制而變得復雜起來;這種機制將國內價格定在低於國際價格的水平。其結果是,中石油每進口一立方米天然氣都會賠錢。
雖然中國政府去年上調了價格,但由此產生的沖擊讓某些最終用戶吃不消。“(調價的)全部原因是讓中石油終於有機會通過天然氣交易賺錢,”上述業內高管表示,“突然之間,曾經可行的工業項目的經濟性蕩然無存。”
接受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的高昂價格,只會加劇中石油及其客戶的麻煩,這促使北京方面拖延談判,與此同時,美國頁岩氣繁榮壓低了國際市場價格,提升了中國的談判地位。
但在另一方面,采掘西伯利亞天然氣、並將其輸送至中國所需的基礎設施的融資成本近年來不斷上升。
在習近平的考量中,這類實際因素(而非普京在抗衡西方方面的有用性)最終占據了更大的份量,這導致中國政府致力於通過艱苦的討價還價達成協議。
烏克蘭發生的危機使中國對其北方鄰國的忍耐面臨考驗。盡管中國一直謹慎把握,不去批評莫斯科對克里米亞及其人口(以親俄派為主)的吞並,但中國人民大學的成曉河表示,此舉令人對中國長期堅持的立場(即任何國家都不應干涉他國內政)的可信度產生了疑問。
就中國一些不安分的地區(如新疆和西藏)而言,此舉也提供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先例。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