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從金銀本位制到紙幣本位制(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31 10:36


內容提要:社會貨幣總量的被動擴張實際上來自於信用膨脹后被迫收縮的倒逼機制。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緣於壟斷資本推卸最後貸款人的責任,以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控制政府體系為前提,中央銀行的產生是應壟斷資本要求實行的政府職能轉變。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不會改變市場貨幣總量,而會強力調整市場信用膨脹機制。政府信用成為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掏空國家財政基礎、將政府財政過程私有化和資本化的途徑和方式。政府鑄幣發行緣於統治者的私利動機,如果從商品市場抽吸資源就成為一種變相的國家征收。貨幣發行依賴於市場關係,諸多的貨幣發行準備實際上是這些關係形成的結果。

正文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貨幣從黃金本位制過渡到紙幣本位制歷時近60年,人類有關這段歷史的記憶並不久遠,對紙幣發行泛濫的指責常常停留在問題的后果上,鮮少有人去探究從黃金到紙幣演進的經濟動力和機制。近年來關於放棄紙幣本位制而回到黃金本位制的呼聲仍然時有所聞,其目的在於尋求一種健康穩定的貨幣體制;那么究竟是哪些社會和經濟因素推動了這種演進或者變遷?我們究竟能不能回到黃金本位制?回到黃金本位制的主要困難和阻力是什么?貨幣體制的演進不可能是人們偶然拍腦袋隨意為之,只有對這些方方面面進行深入探究,我們才能深刻理解當今貨幣體系的現狀和混亂根源,為貨幣體系的未來改革進行充分的理論準備。

信用膨脹和存款準備金

銀行自有資本因為雇傭勞動者,因此成為一種廣義的產業資本。銀行自有資本的循環方式的特殊性在於,銀行資本的預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銀行經營的物質條件的設定,比如營業場所和相關設施與工具,另一個方面就是雇傭銀行工作人員所需的工資,而銀行資本回收主要來自於銀行存貸款的利息差。在早期或者近代的銀行業,在資本預付或者支出和原始存款總額及存款利率相對既定的情況下,為了提高利潤水平,銀行擴大收入的主要來源也就必然來自於貸款方面,利潤動機推動銀行行為的發生,導致在既定原始存款的基礎上擴大貸款和延長貸款的授信期,也就是極力進行信用創造,貸款總額和授信期限開始超越原始存款總額和存款期限能夠支援的限度,這個限度也就是資本在金融過程和產業領域運動的客觀限制。如果資本在產業和金融兩個領域的雙重循環發生阻滯或者斷裂,資本向貨幣資本回歸並回到存款所有人手中要么數量不足,要么發生延期,這種不足和延期都會誘發擠提存款風潮的發生。擠提存款風潮是一種羊群行為的過程,存款人出於自身利益保護的需要要求銀行兌現,追索過程引發越來越多的人恐慌並且加入追索行列,這個過程自我強化,嚴重者甚至會引發銀行體系的信用危機或者金融危機,導致金融過程中的借貸關係體系瓦解。

存貸款派生機制實際上是銀行私有產業資本利潤欲望膨脹的結果。擠提存款風潮的后果,一般而言是銀行自有資本的所有者被掃地出門並且被趕出銀行業,屬於他的自有資本毀滅或者死亡,圍繞這個銀行自有資本建立起來的存貸款借貸關係體系要么迅速消解,要么被新的銀行自有資本收購接管。銀行在一定的地理區域的人群、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中建立起來的存貸款借貸關係網絡體系一旦被資本所有者(存款人)要求解除存款借貸關係的追索行動所瓦解,那么在這個地域上的市場體系運行就會受到沖擊,與這家銀行借貸關係體系有關的市場其他交易關係和借貸關係同樣會被迫解除或者消解,新的市場關係體系和結構的形成要么受到阻礙,要么需要時間和參與這個市場所有人的重新努力,才能恢復到先前的狀況;處於這個市場體系中的所有資本的運動會發生紊亂,資本活動發生萎縮,進而影響參與到這個市場中所有人的生存。危機不僅削弱甚至剝奪相應的社會人群的生存,而且直接擾亂市場關係體系或者資本循環,在減少資本獲利機會的同時可能會危及其他資本的市場生存環境。

如何避免信用膨脹后果對銀行自有資本的反噬和動搖銀行體系,同時維持資本賴以循環與運動的市場體系的穩定,防止存款擠兌和金融危機的發生,成為近現代銀行業面臨的中心課題。就銀行信用膨脹機制的特點而言,反銀行信用危機的措施來自於三個方面。第一,就是針對資本推動信用摻水的利潤動機進行抑制,對信用摻水行為本身進行約束,比如一直綿延使用到現在的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信貸規模與總量控制,從而將信用擴張行為套上籠頭;當然這種措施的局限性在於,銀行信用資本的循環是以相應的產業資本循環做為基礎和前提的,如果產業資本的循環出現停滯,甚至產業資本本身死亡,銀行信用資本的循環也就無以為繼;因為某些大額貸款的回流出現呆滯甚至根本無法償還、導致銀行被擠提存款的現象並不鮮見。第二,針對存款所有人對資本安全的擔憂推行存款保險(放心保)制度,消除擠提存款行為的社會心理基礎,阻止羊群行為的發生,這種措施的實質在討論政府信用問題時我們再予以分析。第三,在存款準備金出現不足導致擠兌行為的初期,獲得新的存款準備金來源以保證到期的存款擷取,從而消除存款所有人對自身資本安全的可能擔憂。就單個的銀行而言,存貸款的不匹配而需要臨時增加存款準備金來源,一個方法是吸收新的存款或者到期存款的續存,也就是將現金流通的貨幣轉為銀行體系中的貨幣,或者將銀行體系中的貨幣繼續保持在體系內;另一個方法就是或者銀行業者相互拆借融通存款準備金頭寸;銀行使用這兩種方法進行維持,取決於它潛在的債權人的意愿以及新的借貸關係能否形成;如果借貸無門,銀行的麻煩也就接踵而來。在經濟危機和蕭條期,在整個社會范圍內的產業資本循環紛紛出現阻滯,呆滯貸款在銀行體系內的所有銀行不同程度地發生,以致於即使在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存款保險的情況下,信用資本循環仍然發生到期存款的支付難題,比如隨著失業增加和工資下降,人們為了生活繼續而不得不擷取存款;或者大額資本所有者的存款不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在危機和蕭條中生存並且自我保護的經驗同樣會導致他們擷取現金。在此時的社會貨幣系統中,銀行體系內的貨幣向銀行體系外流動具有傾向性。

在經濟擴張時期發展起來的信用膨脹過程或者累積的社會借貸關係,在經濟或者金融危機時期因為產業資本和信用資本的雙重循環,會逐步發生消解,這種消解過程因為資本的私人占有和觀念,具有強制性並且會自我強化,從而戳破信用膨脹的氣球。銀行體系如果想在信用收縮期保持穩定,銀行自有資本如果想在信用收縮期自持,在銀行體系內貨幣向社會現金貨幣持續轉化、銀行體系無法通過既有的市場途徑獲得金銀貨幣準備的情況下,只能向市場體系之外尋找新的金銀來源,充作存款準備。換言之,既超越銀行體系現有的金銀貨幣儲備總量、又超越在市場體系中既有的社會貨幣總量並且銀行體系需要的額外金銀貨幣準備,是被資本推動的信用膨脹機制倒逼產生的,銀行信用擴張推動銀行體系內貨幣的擴張。

最後貸款人和中央銀行

市場壟斷是指市場關係向某個或者一批資本主體集中而言的。雖然被私人占有的人類生存所依賴的基礎或者條件的資本化存在普遍性,但是因為市場中資本的相互殘酷淘汰過程,因為資本的自然積累更順利,對市場借貸關係維度或者交易關係維度的積累越來越豐富,對市場運行的控制也越來越徹底,壟斷資本也就逐漸形成並且壯大自己,成為市場主導資本;市場主導資本通過控制市場體系,進而控制社會生產與分配。產業資本循環與運動的實質在於對勞動進行投機,在生產和交換領域雇傭勞動者,支付工資,而在消費領域將勞動者聯合生產的產品以高價再賣給勞動者;在社會生產上,市場主導資本控制產業體系的運行,並且主導絕大部分的生產和交換活動。金融過程不過是資本的私人占有關係在市場中的社會展開過程與方式,實現資本的社會設定,加入產業資本運動,並且根據資本的私有占有本身參與產業資本所獲利潤的分配;市場主導資本同樣控制和主導金融過程,通過市場投機完成壟斷資本對社會中小資本的經常性絞殺,社會資本及其所代表的物質財富向社會中的極少數人持續集中。銀行業同樣會在業內自有資本的相互殘酷淘汰中走向壟斷,進而作為壟斷資本控制社會資本循環與運動的前提之一或者重要一環。

在金銀貨幣時代的銀行業中,壟斷資本的所有者也是銀行信用危機的最後貸款人。因為對產業過程和金融過程的控制和壟斷,他們能夠擁有社會中最多的貨幣資本;這些大資本所有者會提供私人控制和儲備的金銀,貸款給陷入麻煩的銀行,以拯救他們一手創立和控制的銀行信用體系,防止市場體系崩解。但是隨著他們實際主導的銀行信用膨脹的規模越來越大,銀行信用杠桿比例也越來越高,他們同樣面臨兩難困境,一方面,需要要調動更多的金銀補充銀行的自有資本和存款準備金,以擴充信用規模實現最大限度的自有資本增殖,另一方面,信用摻水吹起來的膨脹氣球被擠兌風潮戳破的同時,也對他們投入銀行的資本進行反噬,信用氣球吹得越大,對他們的反噬越猛烈;他們的自有金銀的數量分配的主觀選擇,在膨脹銀行信用規模牟利和信用崩解時用於解決自身制造的麻煩時自救之間,自相矛盾。事前諸葛亮,與其說是運氣,毋寧說是神技,因為在緊繃的信用鏈條中,意外對壟斷資本而言依然足以致命。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產生。在論述資本與國家的關係時,我們曾經指出,政府作為社會資本運動和市場體系的一個環節,被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控制和操縱;一方面,資本通過派遣代理人對政府體系進行控制和改造,使之成為壟斷資本勢力集團控制市場中所有人基本生存的工具;另一方面,就是壟斷資本勢力集團通過操縱政府財政過程,資助資本在市場中運動和牟利,或者承擔壟斷資本勢力集團轉嫁的損失。中央銀行這個資本統治時代的特有政府部門因此應運而生。中央銀行首先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革新,通過繳存存款準備金制度,控制銀行體系內資本循環與結算,控制這個體系中的貨幣,同時獨占貨幣的發行權。其次,中央銀行充當銀行信用體系的最後貸款人,壟斷資本的意志通過中央銀行得以貫徹;在銀行信用體系中壟斷資本可以自由地開展他們的信用摻水事業,在信用膨脹與崩解之間的兩難困境因為最後貸款人從壟斷資本向中央銀行的華麗變身而不復存在。

在整個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通過法定準備金和再貸款制度,成為“銀行的銀行”; 通過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中央銀行將金銀貨幣集中集約使用,各個銀行通過在中央銀行準備金存款賬戶進行結算或者拆借,從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與各家銀行自有的存款準備金一起,構成銀行體系的貨幣。同時在既有的市場壟斷格局下,不同壟斷資本勢力控制的銀行彼此之間因為信用體系的市場密切關聯而利害相生,他們彼此妥協以維持和穩定社會資本運動的體系;存款準備金的相互拆借以及準備金短缺的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貸款,既保證銀行對外的日常支付,同時又與各自銀行的存貸款的信用膨脹程度相適應。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站在了貨幣提供者的關鍵位置,它提供貨幣材料,一旦這種材料成為人與人之間關係(這里是中央銀行和申請再貸款銀行這兩個社會組織之間)的工具,它同時成為貨幣,貨幣被人帶著進入金融過程,被私人或者社會組織賦予增殖的意志就資本化,開始進入市場體系。存款準備金因此成為支撐整個社會信用體系或者貨幣資本金融體系的基石,而奠基的基礎則是政府財政,或者說是一個國家治下所有人的集體生存基礎。

中央銀行獨占貨幣發行權的所謂政治權力的賦予,不過是壟斷資本意志的產物。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的責任履行,實際上是接過了壟斷資本轉嫁過來的燙手山芋,資本因為私欲膨脹的造孽被壟斷資本偷偷塞進了政府治下所有人集體生存的公共體系之中,穿上了“公衣”。而在現象本身,壟斷資本則運用其市場話語權,鼓噪中央銀行依法行事,額外提供或者發行貨幣“拯救”資本私欲膨脹的造孽,履行最後貸款人責任;同時遮掩造孽者,銀行信用危機不再是資本私欲的孽果,而從此永遠是中央銀行拯救不力的罪責。資本對作為公共生存基礎的政府體系的“強奸”,充分利用了市場作為人類生存組織方式的社會化特點和貨幣本身的作為社會觀念載體的特點,同時結合壟斷資本自身對市場體系和市場價值主導和控制的條件,將自身的私欲與私利滲透進政府的政治權力體系。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只是一個影子或者傀儡。

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

在流行的觀念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會對市場貨幣總量產生重大影響。這是一種誤解。誤解絕大部分緣於將貨幣與信用混為一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只會導致銀行的存貸款體系產生收縮或者擴張,對銀行信用膨脹機制產生松緊的作用。但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對市場體系內的貨幣總量並未產生影響。我們首先得明確一個事實,在銀行體系內的貨幣,本身已經作為貨幣資本處於循環或者運動之中,銀行體系中庫存金銀的變化,只能是因為產業資本循環的變化,引起銀行體系外的金銀向銀行體系內流入或者流出。在銀行體系外的現金流通狀況是,不同數量的金銀處於不同時空位置的持有者手中,這些人的持有時間也是不同的,如果產業資本循環和周轉的頻率相對較快,那么他們的持有時間也會相對較短;而在銀行體系中,比如因為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引起銀行體系庫存金銀的增加,是因為存貸款機制的收縮,導致存貸款總額有所下降、存款的時間總體上有所延長和貸款的時間總體上有所縮短,銀行體系內的歸屬於不同所有者的金銀貨幣因為集中在銀行金庫,也就體現為數量上的相應的增加;而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則反之。市場中社會貨幣總量因此不變,而社會資本的循環與運動卻在整體上發生變化。存款準備金率越低,銀行信用膨脹程度越高,銀行體系相對越脆弱,存款準備金率越高,銀行體系相對而言運行越穩健。(待續)(本文作者清湖漁夫系和訊博客著名博主)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