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王和:保險業未來發展需做系統性反思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18 13:18


和訊保險(和訊放心保)訊息 由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的“2014年第十一屆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於4月18日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戰略思考與路徑選擇”。會上人保財險副總裁王和發表主題演講。

他表示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社會在廣泛思考和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再出發”。即我們在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之后,站在了一個歷史的高度,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和艱巨的改革任務,但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再出發。與以前相比,我們面臨著更深層次的矛盾衝突和問題積累。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更加深刻和前瞻性的戰略思考,需要面向未來和本質創新的路徑選擇。如果我們把目光收縮到保險行業,面臨的形勢、問題、矛盾和挑戰也一樣,為此,我們也需要對我國保險業的未來發展做一個系統性反思。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副總裁王和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副總裁王和

以下是王和的發言實錄:

首先,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同時,也非常認同這次論壇的選題:戰略思考與路徑選擇。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社會在廣泛思考和討論的一個話題是“再出發”。即我們在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之后,站在了一個歷史的高度,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更加嚴峻和艱巨的改革任務,但我們沒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再出發。與以前相比,我們面臨著更深層次的矛盾衝突和問題積累。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更加深刻和前瞻性的戰略思考,需要面向未來和本質創新的路徑選擇。如果我們把目光收縮到保險行業,面臨的形勢、問題、矛盾和挑戰也一樣,為此,我們也需要對我國保險業的未來發展做一個系統性反思。在此基礎上,從新時期、新認識和新路徑這三個維度,對未來做一個全面的觀察,並提供一個系統性解決框架。

一)關於“新時期”問題

就“新時期”而言,需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去觀察面臨的形勢。首先,是行業外部形勢,一個重要視角是對三中全會《決定》的全面解讀、理解和把握。《決定》提出了未來國家治理要實現“兩個現代化”,即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在實現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關鍵是要解決以往過於依賴行政和財政的做法,全面引入並發揮市場的作用,作為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市場化手段,保險無疑應當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應將保險納入未來國家治理范疇,對社會風險管理體系進行再結構,一方面能夠提升治理效率,另一方面能夠充分利用保險行業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實現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同時,在政府轉型的過程中,關鍵是處理好“兩個關係”,即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保險作為一種現代經濟制度,同時具有社會性和市場化兩大特點,為此,保險應當成為政府處理“兩個關係”的重要載體和實現途徑。保險業需要思考如何在這種轉型中扮演“接手”和“助手”的角色。所謂“接手”更多的是在政府剝離社會風險管理職能的過程中去承接,以減少行政和財政的壓力;所謂“助手”更多的是在推動全社會的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中,通過保險的正外部性特征,積極參與並發揮作用。此外,本屆政府在改革轉型中提出的兩個基本訴求也需要保險業予以高度關注,即“花錢買機制”和“惠而不費”。“花錢買機制”意味著巨大的空間,但這種空間是需要行業去發現和實現的。“惠而不費”需要保險業提供的服務是“實惠”的,更重要是“不費”的,這就需要保險業認真思考自身的服務能力和經營效率問題。

其次,是行業內部形勢,過去30年我國保險業取得成績有目共睹,但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尖銳和突出,許多問題已經繞不過去了,比如壽險發展邏輯是什么?是堅持保障,還是突出理財。涉及近400萬的個人代理營銷員制度怎么改,往哪里走?銀保模式的未來是什么,特別是在銀行系保險公司異軍突起的背景下。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已明確,但面臨的問題是實現路徑,特別是在財產保險行業進入盈利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問題很多,也各不相同,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即我們需要正視並回答一個基本問題:靠什么發展,憑什么盈利!在解決好這個問題的基礎上,行業要深化改革轉型,形成一個面向未來的科學發展新模式,並打造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能力。關鍵是要學會“跳出保險看保險”,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用一個更大的視野去看保險,去構建行業發展的大格局,實現自身的大發展。

二)關於“新認識”問題

就“新認識”而言,保險業需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對自身職能和作用的再認識。社會往往更多地關注保險的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職能,卻忽視了保險的社會管理,特別是風險管理的作用。面向未來,無論是行業,還是政府和社會要高度關注保險的管理功能,並加以充分發揮。在社會管理的過程中,人壽保險通過跨期安排和財富管理,能夠很好地穩定人們的預期,繼而促進和擴大內需,確保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各種責任保險能夠集合廣大投保人的利益,形成一種“利益集團”,對相關行業形成一種有效的監督和制衡,繼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現代保險業除了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和管理性外,一個最重要特征是正外部性,也稱為“溢出效應”,即經濟行為個體在開展活動過程中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過去保險的正外部性作用,更多的是一種被動和盲目體現的,面向未來,保險業應從制度、產品和服務層面,實現一種基於主動設計和廣泛合作的正外部性安排。保險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應當創造更多的機會,讓社會和投保人能夠“免費搭車”。保險業要深刻理解並光大傳統文化中“大我小我”和“渡人渡己”的智慧,學會在服務社會的同時,成就自身的發展。

二是對科技發展形勢的再認識。科技,特別是資訊技術的日新月異,正改變著人類社會的基礎,包括我們的認知能力、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甚至是顛覆了許多傳統思維和方法。面向未來,保險業的根本出路在於:基於新技術創新應用的商業模式創新。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對新技術有足夠的敏銳和把握,特別要關注四大領域:第一是平臺化問題,社會的平臺化是一個大趨勢,平臺化將挑戰保險,乃至金融行業存在的兩大基礎:1)數的集合。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集合的可能性與效率。2)專業性。在搜尋引擎時代,專業已不再是個體,或者機構的專利,它成為一個社會概念。保險需要思考從一個更制度的平臺向一個更技術的平臺過渡。第二是大數據問題。大數據將從根本上改變保險業,因此,如果說任何行業均可以,但只有保險業不能忽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將改變認知科學和預測科學,將改變大數法則的基礎。風險的判斷將從基於歷史數據的分析走向基於實時數據關係的決定。關於新技術的話題還有很多,比如基因工程,當生命已經成為可知和可控的時候,人壽和健康保險還保什么?當基於車聯網的永不碰撞的汽車上路的時候,汽車保險還保什么?同時,從初期看,行業的創新訴求和動力來自洞察並實現新需求,更好地服務社會,同時,更好地降低成本,提高行業的經營效率。但面向未來,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助力改變社會和生活,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面成就自我。

三)關於“新路徑”問題

把握形勢,提高認識的落腳點的探索一條面向未來的新路徑,回答“靠什么發展,憑什么盈利”的問題,是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實現路徑。近年來,我國保險業在這些方面開展了一些非常有意義,且極具建設性的實踐。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三個案例。

1)醫患糾紛的保險解決模式。長期以來,醫患糾紛已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個焦點和難點,“溫嶺事件”以一種極端的形式再次將這個問題暴露出來。我國醫患矛盾問題背后的原因是復雜的,有醫療資源短缺、醫療體制改革、法制環境不健全和民眾醫療知識缺乏等因素,在這種錯綜復雜的關係下,往往將政府、醫院和患者置於一種相互不信任和對立的局面。從國外的先進實踐看,通過市場化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的介入,能夠很好地集合並代表廣大患者的利益,對醫療事故的原因和處理進行專業判斷,同時,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補償,為和諧關係奠定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較好地解決以往醫療事故處理中的資訊不對稱,有利於重塑醫患之間的信任。

寧波保險行業在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保監局、衛生局和司法局等部門的支援下,探索出了醫患糾紛的“寧波解法”。220家公立醫院均自愿參加醫療責任保險,保險行業設立了“醫療糾紛理賠處理中心”負責醫療事故案件的資料收集、咨詢評估、溝通協商和理賠處理,同時,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將醫療事故的處理從醫院內轉移到醫院外。制度設立至今,累計受理糾紛4740起,調處4099起。糾紛金額從7.7億元下降到1.7億元,醫院和患者的滿意度均在98%以上,最重要的是醫患糾紛,特別暴力事件大幅度降低,“醫鬧”現象基本杜絕。

從發展的角度看,還可以探索醫療責任保險與職業年金有機結合的模式,通過建立“公共賬戶”和“個人賬戶”,在單位和個人之間,實施保費和責任的分攤制度,同時,通過醫師職業年金制度,將二者的管理有機融合,將醫療責任保險的“個人賬戶”與職業年金進行有效對接,形成一種與醫生個人長期和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激勵機制。

如果按一個大中城市2000-5000萬保費計算,我國的醫療責任保險的市場空間大約在100億—200億。如果配合推動醫師職業年金制度,則市場潛力則更大。

2)農業風險管理的遙感技術應用。農業保險的經營管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一是資訊不對稱可能導致的道德風險,二是經營管理的效率困境。2007年在“三農”政策的引導下,各級政府高度關注農業生產風險管理,通過保費補貼,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業務開辦七年,累計為近1.5億戶次農戶支付了保險賠款760億元。

中國人保在開展農業保險過程中,通過對空間資訊技術,特別是遙感技術的利用,搭建了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風險管理和農業保險經營的新模式。新模式通過網格化技術,對種植面積進行基礎資訊處理。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按圖承保”和“按圖理賠”的全新模式,徹底改變了以往一旦發生大面積災害,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不得不深入田間地頭進行“勞民傷財”式的查勘定損模式,通過無人機遙感技術,能夠直觀和精確地分析並確定損失范圍和程度,將損失與承保資訊關聯,確定具體的損失農戶和損失金額。不僅大大提高了定損的精確度,更是大大提高的經營效率,避免了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同時,快速理賠也大大提高的農民的滿意度。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應用也為地方政府管理農業生產,包括確定實際播種面積、病蟲害防治、災情報告等均提供了科學的管理手段,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好評。

3)交通事故處理的遠程技術解決方案。隨著我國進入汽車社會,交通擁堵已成為許多大中型城市的“通病”,交通事故及其處理已成為交通擁堵的一個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隨著汽車保險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的事故處理能力也面臨巨大挑戰,而能力不足勢必導致客戶的滿意度降低,影響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廈門保險行業與當地交警部門合作,利用交警智慧交通控制中心(itcc)的道路視頻監控系統,並與110報案電話進行聯動,探索出了一種全新的保險車輛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模式。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進入交通控制中心,在視頻監控中及時發現交通事故,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拍照取證,自動識別車號,自動調取車輛資訊庫核對車型,繼而進行定損和理賠,通知事故雙方快速撤離現場,並將定損情況傳送到指定的4s店。

這種模式將大幅度降低保險公司查勘理賠的成本,提高案件處理的效率,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和保險費率,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同時,通過快速處理能夠大大緩解交通擁堵壓力,給社會創造巨大福祉。

以上僅是保險業許多實踐的三個典型,順著這個思路,我們還可以有很多的想象空間,如在解決我國養老資源的供給方面,在通過物聯網變革醫療管理模式方面,在巨災風險管理,特別是災后重建資金保障方面,在食品安全保障和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應當講保險均是大有可為的,也應當是大有作為!

最後,作為結語,我想說:中國人講“審時度勢”,在我國保險改革開放走到了今天這個時點,需要對未來和大勢做一個判斷,對方向做一個把握。中國人講“本立而道生”,在我國保險再出發的時候,需要對許多問題有一個根本性和前瞻性的認識,因為,只有把握根本,才能夠把握未來。中國人講“謀而后動”,總結行業先進實踐,充分發揮正外部性特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探索行業發展的新路徑,中國保險業就能夠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謝謝大家!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