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新動力受束縛CarPlay褒貶不一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娜
很久沒為用戶帶來曾經的驚艷感覺的蘋果,終於又推出了多少與以往“不太一樣”的新品。
日內瓦國際車展上,蘋果公司宣佈現已向主要汽車製造商推出在車內更便捷、更安全及更有趣地使用 iPhone的功能,即 CarPlay。
曾經,蘋果是新科技發展的第一風向標。而在早已熱炒的智能穿戴設備和iTV遲遲不發、久未推出“驚艷品”的情況下,CarPlay的推出,終於讓人們再次開始熱烈地談論蘋果的新品。它能否讓這個已經略有褪色的品牌重拾往日輝煌?
改革汽車業?
雖然有人把CarPlay看作是科技品改變汽車業的一個信號,但也有分析師認為談變革過於誇大,蘋果只是將iPhone的功能滲透到更多的領域,而汽車剛好是個不錯的市場。
不管怎樣,此次蘋果品攜手廠商的亮相至少為其賺足了眼球。
據悉,在iPhone同一輛整合了CarPlay功能的汽車建立連接后,用戶便可以利用Siri輕鬆讀取手機內的聯繫人信息、打電話、回電話,甚至是收聽語音留言。如果收到新信息或者新通知的話,Siri也可以通過讀出信息內容或者讓駕駛者使用語音命令聽寫的方式來進行信息回復,或者給對方回電。
“事實上,蘋果在幾年前早與汽車廠商展開合作。”艾媒諮詢CEO張毅對記者表示,兩年前蘋果已經准備將Siri語音系統整合到通用、本田等12個品牌的汽車中,實現駕駛者與汽車的語音交互。而它的競爭對手Google也通過闖入最底層,用Android把那些廠商已經採用的Siri系統變成了汽車上的一個插件。
“而從目前車載智能平台的格局來看,蘋果的進一步投入將會使整盤水活起來。”張毅對記者表示,汽車這個高價值的移動互聯網入口很快會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而像蘋果和谷歌這類科技巨頭的發力,無疑將加快推進車聯網的普及。
不過,這套系統仍以iPhone為中心,而非汽車,這不僅讓一些人質疑,這到底算是創新嗎?
還在創新嗎?
在關注CarPlay的同時,蘋果的創新能力再次被提及,投資銀行巴克萊分析師本·雷澤斯前不久甚至做出了蘋果將是下一個微軟的結論。
他表示,作為一名消費者,他對蘋果商店中所陳列的品感到興奮。但是作為一名投資人,他認為蘋果做得還不夠。在他看來,蘋果現在完全依靠iPhone,“新品類別”似乎是為了增強iPhone實用性而設計的,而且,這些品並不會幫助iPhone維持其雙位數增長的業績水平。
在1月份蘋果公司公佈的2014年第一財季業績中,蘋果營收為575.9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45.12億美元增長5.7%;凈利潤為130.72億美元,略低於上年同期的130.78億美元。
但這並沒有影響到蘋果CEO庫克對公司品的自信,在一周前的股東大會上,庫克表示蘋果公司在創新方面仍領先競爭對手。被提及的一個數字是,在上一財年,蘋果公司的研發支出接近45億美元,而過去16個月收購了23家公司。
“事實上,蘋果是一家專注的公司,在軟硬結合一體化的探索中,目前並沒有什麼消費電子公司可以超越它。” 奮達科技董事總經理汪澤其對記者表示。
過往一年中,與地理位置相關的收購是蘋果的重點方向之一。這些收購,或許能夠與汽車生更多化學反應。
張毅則對記者表示,不管是iTV、iWatch還是CarPlay,蘋果要琢磨的事情就是移動設備使用場景越來越多樣化后,如何繼續增加品與用戶之間的認同感和黏性,從家庭到汽車,只是場景變換而已。
庫克在股東會上強調,蘋果一直專注於長遠發展,並且不擔心股價。過去15年中,蘋果公司股價也曾陷入低迷時期,然而,在推出iPod、iPhone和iPad等突破性品后,公司股價仍實現了大漲。同時,蘋果公司目前依然擁有高達16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因此,它們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人才收購、技術收購和有利於公司發展的併購交易。
競爭者們
雖然庫克很淡定,但這並不代表競爭者們會在創新上放慢腳步,尤其像谷歌這樣的巨頭。
此前,谷歌已經成為汽車和家居領域“炙手可熱”的角色。就在美國電子消費展開展前,谷歌已表示要和5家公司組建Android開放汽車聯盟,包括奧迪、通用、現代、本田、NVIDIA。一方面,這些汽車廠商的加入可以繼續完善整個安卓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谷歌憑藉著安卓的開放性已經在物聯網控制下的智能領域走得更遠。
汪澤其對記者表示,在開車的時候,谷歌的品並不能與駕駛人生更多的聯繫,基於此,谷歌的創新方向和蘋果一樣,雖然不追求軟硬結合的極致體驗,但方向也是從數據的角度盡可能地挖掘出自身品的最大價值。
據媒體報導,奔馳已經開始招募系統開發人員,計劃將安卓系統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進行整合。其招聘啟事顯示,公司將進行“谷歌投射”模式的開發,即將車內某部安卓智能手機或者平板的功能,“投射”到車內的控制面板顯示屏、按鈕、揚聲器和觸摸屏上。屆時,安卓系統將會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實現無縫整合,駕車人將實現接打電話、發送短信、路線導航、媒體內容播放等功能。
但是,谷歌更吸引人的並不是這些功能,而是其“無人駕駛”方面的探索。在蘋果還在關心如何在駕車時回短消息時,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行駛了30萬公里。而通用汽車公司的阿蘭·陶伯估計,2020年——也即短短6年之后,自動駕駛系統將成為汽車標準配置。
此外,還有更多的小公司也在加入爭奪“智能未來”的隊伍。在美國消費電子展的創業專場上,超過200家創業公司和VC們聚集在一起,努力在更多的領域實現“人機互動”。
張毅對記者表示,對於大公司來,這是一個比過去更容易被顛覆的時代,過去以手機、平板、電視等為主的電子消費品正在被更多更新的品所顛覆,包括手環、車載娛樂設備等,蘋果和谷歌等巨頭公司應該更多地從消費者那裏汲取創新的力量。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