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邱震海:中國改革的靈魂到底是什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3 09:35


文章摘自邱震海《當務之急:2014-2017年中國的最大風險》

提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思路能否落實,取決於未來三年我們在關鍵問題上的作為:房地產調控、醫療改革、行政改革、自貿區建設、人才危機、世界能源格局、國際貿易規則。鳳凰衛視著名評論員邱震海為你透徹解讀中國改革遇到的難題和風險!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三天,《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出臺。60項改革林林總總,洋洋灑灑,帶給人希望,也帶給人很多解讀的空間。

這種希望,與三天前《公報》出臺時人們的些許失望,形成強烈的反差。

客觀來說,中國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土地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收入分配機制改革等,每一個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每一個改革進展下去,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環環相扣,帶出后續一大片更為深刻的改革。

正因如此,我在很多場合將今天中國的問題稱為“良性綜合症”,含義有二:第一,至少現階段中國的所有問題都還是良性的,屬於轉型期出現的專業問題,只要能遵循轉型的邏輯,對症下藥,就能有效治理這些痼疾;第二,今天中國的問題大都是“綜合症”,絕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能解決,也絕非用純粹的經濟、社會或政治邏輯就能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平日我們推進的改革,還是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方針,抑或正在快速而艱難推進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其目的只有一個: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架構框架。

我在很多場合都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的改革與發展中,到底什么是靈魂,什么是框架?若用建房子和造橋梁來比喻,一個合乎邏輯的問題就是:房子建完后是要有人居住的,不然就成了“鬼屋”或“鬼城”,橋梁建完后是要有車和人走的,不然就成了擺設。既然這樣,對今天和未來的中國改革與發展來說,很顯然,土地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等都是“房子”和“橋梁”;沒有這些“房子”和“橋梁”,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將有很多障礙,但這些“房子”和“橋梁”建成后,我們依然需要“房子”里的“人氣”和“橋梁”上的“車”與“人”。換言之,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更為終極的切入口和目標,那么財稅改革、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完成,充其量只是完成了“房屋框架”的建設或“橋梁”的搭建,“房屋”里住的人到底在哪里?“橋”上跑的車又在哪里?須知,只有“屋”里住的人和“橋”上跑的車才是未來真正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

比如,現在強調城鎮化,然而城鎮化也是一個框架,是一個“橋”,目的是讓農民進入城市,使普通農民變成合格的市民。上海自貿區現在也要“搭橋”,以實現貿易便利化、自由化,上海做好了自貿區的模式就要復制到廣東,復制到天津,復制到福建。然而這是中國經濟的靈魂嗎?它只是在搭好框架。就像我們的房子一樣,房子建好了,除了窗明幾凈,有空調,不會地震倒塌以外,我們還需要一個內在的東西——我們需要有思想。

現在大家都在談改革,“十八大”有很多改革措施,而今天中國的問題很多,經濟問題也很多:房地產問題、國進民退、財稅制度改革、土地改革,等等。由於財稅體系沒有理順,農村土地改革沒有推進到位,金融制度尚有許多障礙,中國今天和未來的發展將遇到重重阻力。因此,李克強總理說,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是繼續釋放制度的紅利,挖掘改革的紅利。

未來的中國經濟千化萬變,目前所有的改革都是在“搭橋”、“搭房子”、搭框架。如果我們只看到房子和框架而忽略本質,未來幾年中我們又會出現偏差。因為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綱舉目張”里的“目”,而不是“綱”,都是框架,而不是靈魂。中國經濟需要一種靈魂,用我的話來說這個靈魂就是創新和保持經濟自由度。

具體而言,中國經濟有兩個動力:一個是創新,中國需要逐步培養創新精神,尋求從全社會尤其是從每個人的角度去挖掘創造能力;第二個是經濟自由度。今天的中國不再是一個純粹的計劃經濟體,今天的中國經濟中,大概有三分之二是市場經濟,但至少還存在三分之一的計劃經濟成分。一個經濟體,只有真正擁有自由度,才能真正擁有發展的原始動力。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