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資質爭奪白熱化:長城華冠們等待批文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
從陸群透露的時間表來看,首批電動車資質發放的時間點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所以當前正是多懷有造車夢想的企業,進行申報籌備的衝刺階段。
本報記者 范文清 北京報導
8月末,主打汽車設計的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將登陸新三板市場,該公司董事長陸群8月18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稱,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設計,而是為了造車。
自去年長城華冠電動車前途K50在北京車展首發亮相后,該公司一直在為此車量做准備。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為長城華冠進入電動車市場提供了可能。
根據《規定》,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首先必須在中國境內注冊,並在技術上具有純電動乘用車品從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樣車研製、試驗、定型的完整研發經歷,同時需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整合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陸群稱,在目前申報企業中,長城華冠最符合《規定》要求。事實上,自去年《規定》徵求意見稿發布之后,就有近10家企業積極籌備電動車資質申報。今年上半年,這股申報之風有增無減,很多企業為了達到要求,通過掛靠、合資、合作等方式申請,競爭呈白熱化狀態。
“孤身作戰”的長城華冠希望自己能在首輪競爭中勝出。“10月左右,我們將向有關部門遞交申報材料。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希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能被批准。”陸群已經為前途量上市制定了詳細的時間表,一切能否如願,他信心十足。
全力備戰資質申報
長城華冠進入電動車市場的心願由來已久。作為國內一家知名的汽車設計公司,之前它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內多知名車企承擔設計、研發工作。從2009年開始,長城華冠通過對多個傳統汽車的電動化改造項目,逐步掌握了一些電動車核心技術,比如在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方面,它至今還在為一些整車企業做配套。
但長城華冠並不願一直躲在“幕后”為他人做嫁衣。5年前,它成立了電動車事業部,開始設計和研發純電動超級跑車——前途K50。當時,長城華冠沒有料到相關部門會為電動車專門預留資質,只是在潛意識裏認為,未來決定電動車成敗的核心因素是技術,而長城華冠需要為此做儲備。
陸群也許沒有料到,這一舉動成為今天長城華冠申報電動車資質的巨大優勢。根據《規定》,投資主體必須有3年以上純電動車乘用車的研發基礎;擁有純電動乘用車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已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投資項目必須滿足“具備純電動乘用車整車正向開發能力的研發機構”,“與生綱領、品結構相適應的車身成型、涂裝、總裝等整車生工藝和裝備”等條件。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根據這些條件要求,目前几乎所有IT企業都沒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智慧財產權,也不具備整車製造能力。而長城華冠現在僅需在整車製造環節做最后准備。
“我們已經開始在蘇州籌建生基地。目前,長城華冠的首條生已經落戶於此,初步規劃年目標雙班5萬台。”陸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根據他們制定的時間表,蘇州工廠將在明年年底落成,“前途”也將在這個時間點實現量。
現在,長城華冠正試圖通過資本市場為此募集資金。陸群對記者,公司登陸新三板后兩到三周實現做市,上市募資將主要用於前途電動汽車的整車技術開發及其隨后的量化,也不排除部分募集資金通過併購、收購方式增強技術積澱。
除籌備上市外,長城華冠團隊也在從資金能力、方案、樣車、工廠建設等四個方面准備申報資料。“10月左右,我們將向有關部門申報,根據40個工作日的審批流程,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希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能拿到電動車生資質。”陸群。
“牌照”爭奪進入白熱化
事實上,現在籌備資質申報的不僅只有長城華冠。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互聯網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他們也在積極籌備電動車生基地,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能夠滿足《規定》要求。
自去年10月,《規定》徵求意見稿發布后,包括萬向、億緯鋰能、成飛整合等10多家廠商便在第一時間籌備新能源汽車的生資質申請。今年上半年,這股申請之風有增無減。有行業分析師曾向媒體預估,當前申請電動車資質的企業有可能超過了100個,但這一數字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是負責電動車市場準入政策的起草單位,當前它的主要任務是對資質申請企業進行初步篩選,然后再上報給發改委等部門進行審批。據記者了解,為了讓企業了解電動車資質的申報事項,中汽研近期曾舉辦了一次相關講座,企業的報名熱情超過預期。而包括長城華冠、和諧汽車等企業近期都對中汽研進行過拜訪。
不過,至今沒有人知道首批發放的電動車資質名額究竟有幾個。去年7月,中汽研在起草電動車市場準入政策時,曾提議給非汽車生商發放兩到三張專門的電動車生牌照。但至今這一法並未得到官方證實。
國家發改委業協調司裝備處處長吳衛去年12月曾表示,由於想要獲得純電動汽車生資質的企業太多,所以要設立更高標準才能選出更具競爭力的企業。吳衛的法得到了陸群的證實。他對記者,當前電動車資質申報並未設定名額,而是通過制定標準選擇企業。
而從陸群透露的時間表來看,首批電動車資質發放的時間點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所以當前正是多懷有造車夢想的企業,進行申報籌備的衝刺階段。
不過,在嚴格的標準面前,有的企業也開始放棄正規渠道,試圖通過買“”的方式曲線進入汽車市場。7月中旬,一份兜售農用汽車整車資質的“資源”信息曾在汽車圈流傳,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前來與其接洽的企業已經有十多個,包括互聯網企業、新的創業公司等。
與這些公司相比,長城華冠對成為首批電動車資質的獲得企業信心十足。“100%沒有問題,目前我們的競爭對手只有自己。”陸群對記者,除了前途K50,他們已經在規劃第二、第三款品,除純電超跑平台外,還會開發低端電動車平台,通過“一高一低”兩種品主打沒有補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編輯 范文清)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