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230億美元:紫光盯上美光科技謀變“中國三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15 08:08


編者按超級併購案起航

一場金額高達230億美金的併購案正在啟動,雖然參與的雙方——中國的紫光集團不予置評,美方的美光科技則稱未收到收購要約。但據本報記者的了解,雙方已多次接觸,紫光的收購工作也早已啟動。


這起併購案從原則上目前尚未開啟,在可預期的未來也面臨重重阻力。但是如果一旦達成,這將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無論是對於中國海外併購案的量級,還是對於中國高科技企業而言都是如此。中國的跨國併購正在超越過去單純為獲得資源和能源的目的進行,邁向更高端的晶片製造領域。

核心提要

不過,數位與紫光集團關係密切的企業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紫光的收購工作已經啟動良久,並且與美光談過多次。這次的報導,只不過是兩家企業在‘投石問路’。”

本報記者 陳寶亮 北京報導

由中海油保持的“151億美元”海外收購紀錄即將被打破,新的紀錄可能是230億美元。

7月14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稱,中國清華紫光集團已經出價230億美元收購美國存儲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

美光科技是美國唯一的存儲晶片製造商,根據Gartner數據,2014年,美光以168億美元收入位列全球第四大晶片廠商,僅次於Intel、三星、高通。紫光集團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晶片設計公司,但需要指出,2014年,紫光集團年收入約15億美元(超過90億元),尚不足美光年收入的10%。

目前,紫光集團對該消息表示不予置評,而美光科技發言人Dan Francisco則回應稱,美光尚未收到清華紫光的收購要約。

不過,數位與紫光集團關係密切的企業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紫光的收購工作已經啟動良久,並且與美光談過多次。這次的報導,只不過是兩家企業在‘投石問路’。”

畢竟,在這場超級併購正式拉開帷幕之前,每個參與者都需要評估來自各方面的反饋,以及隨之出現的政治、經濟、業博弈。

中國再造存儲

中國政府再造晶片的決心,正在改變全球晶片業的格局。

2013年,在制定“信息消費”、“寬頻中國”、“網絡安全”等國家戰略之初,中國政府把目光投向了所有信息戰略的核心——晶片業,並由國務院組成專家組對全國晶片格局進行大規模調研、分析。

在此基礎上,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整合電路業發展推進綱要》,公佈中國晶片業的15年規劃,並提出到2030年實現跨越式發展,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的目標。2014年10月,國家整合電路業基金公司(簡稱“大基金”)成立,超過1500億元大基金落地,並計劃撬動過萬億社會資本流入中國晶片業。

好風憑藉力,紫光集團、中國電子、長電科技、中芯國際等公司相繼通過數十億美元的收購大手筆佈局,躋身晶片國家隊。目前,紫光集團、中國電子主要佈局晶片設計業,長電科技主導晶片封裝、測試環節,而中芯國際則肩負晶圓製造的重任。設計、製造、封測系晶片業的三大環節。

但是,國家隊並未彌補中國晶片業的空白,比如存儲晶片、CPU晶片、FPGA等等。其中,存儲晶片是整個晶片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

根據國內知名分析機構賽迪顧問提供數據,2014年,中國晶片市場規模達到10393.1億元(約1690.4億美元),占全球晶片市場50.7%。其中存儲晶片市場規模達到2465.5億元,占國內市場比重23.7%,其比重超過CPU、手機基帶晶片。賽迪顧問整合電路諮詢事業部總經理饒小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國存儲晶片業基本空白,几乎100%依賴進口。”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三星、美光、東芝、海力士等企業壟斷的存儲器市場高達800億美元,其中,我國每年進口的存儲晶片就達600億美元。”

但是,存儲晶片投資巨大,三星、美光、東芝、海力士等企業每年的資本支出都在數十億、百億美元級別,這種投資規模讓中國企業望而卻步。過去多年間,國內部分企業曾嘗試通過國際併購的方式進入存儲器業,但均以失敗告終。

如果紫光能收購美光,這一問題將得到解決。美光為全球第二大存儲晶片公司,其出貨量僅次於三星,擁有獨立的設計能力,以及製造工藝,“在晶片行業,先進的晶圓製造工藝都最先應用於存儲晶片,美光的晶圓製造能力是非常強悍的。”知名存儲晶片專家趙宇如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趙宇此前曾就職於美光科技。

難點與轉機

但是,先進的晶圓製造工藝或許也會成為本次收購的最大阻力。

趙宇告訴記者:“美國政府禁止一些最先進的科技流入到‘Control Country’中,先進晶圓製造技術屬於被禁止內容,中國很可能在‘Control Country’的名單裏。”

事實上,技術管制是美國政府長期執行的基本國策。2014年,Intel曾15億美元入股紫光集團。據知情人士介紹:“美國政府明確禁止Intel向中國企業開放X86架構的設計技術。”也正是因此,展訊、Intel原計劃合作研發的手機晶片遲遲未能面世。

除此之外,Intel在中國建設的製造生也被限制。此前,Intel曾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建設晶片廠,但廠房目前僅引入了intel的65nm製造工藝,更先進的40nm、28nm、14nm工藝均沒能引入。

此外,美國外資安全審查委員會(CFIUS)也是阻力源之一。CFIUS是由美國財政部牽頭,國土安全部、情報部、能源部等其他9個部坐陣,其主要職責就是審查指向美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給國家安全造成的潛在影響。此前,華為退出美國通信市場,三一重工風車項目被勒令禁止,都與CFIUS有關。

饒小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美光跟美國軍方關係密切,軍方使用了很多美光科技的存儲品。”這一原因會使得收購很難通過CFIUS的評估。

不過,這並非沒有轉機。趙宇介紹:“在美國,晶片業務並不樂觀。博通、飛思卡爾等晶片巨頭都通過出售業務尋求轉型,ATMEL也希望自己被收購。”2015年以來,由於市場表現不佳,美光股價已從34美元跌至17美元,跌幅50%。同時,美光與三星之間的價格戰愈發激烈,這使得美光不得不逐漸縮減研發投入。

出售業務,對美光股東而言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多位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30億美元的出價,有點太低了。美光半年前股價34美元,市值接近380億美元。”他們預測美光最終收購價格很可能上浮至400億美元以上。

此前,IBM也曾出售旗下晶片製造業務,收購者為阿聯酋的Global Foundries公司,這一收購在本月初通過了CFIUS的審查。此外,2014年4月,IBM曾向中國開放了核心的Power晶片架構授權,一位IBM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美國政府給IBM施加了巨大的壓力,但考慮到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IBM頂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向中國開放了Power。”同時,IBM還向中國開放了很多核心軟件的原始碼。此外,同為美國晶片公司的高通,也曾與中國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開展深度技術、資本合作。

“Intel持有紫光集糰子公司紫光展20%的股份,紫光集團與美國HP有資本合作。”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認為:“紫光能夠用來服美國政府的資源並不少,而且紫光也有運作經驗。”老杳判斷,“美國政府能否通過應當在兩可之間。”

紫光轉身“中國三星”?

“如果紫光能夠成功收購美光,那麼紫光會逐漸彙集中國的基礎業。”工業4.0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胡權表示:“從紫光集團的佈局來看,紫光想構建一個‘中國的三星’,這種佈局是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

事實上,2013年之前,紫光集團名不見經傳。但是,2013年6月到11月的半年間,紫光集團相繼以17.8億美元、9.1億美元要約收購在美國上市的展訊通信和迪科,紫光集團成為中國晶片設計龍頭。

需要指出,在收購展訊之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裏取得多個主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並完成了接近150億元的大規模融資,其影響力、資源調動能力可見一斑。收購展訊、迪科之后,趙偉國迅速聲名鵲起,成為資本界競相追逐的大。其后,紫光集團與武漢、合肥、廈門等多個地方政府簽約投資。

2015年2月,趙偉國出資10億認購手機廠商TCL的增發,成為TCL股東,並且收購了火狐OS的中國團隊,打造自有作業系統,紫光集團手機晶片生態佈局逐漸成型。4月,趙偉國再出資30億元認購瀋陽機床的增發,成為瀋陽機床第二大股東。當時,趙偉國接受記者獨家採訪,並表示:“投資瀋陽機床,是紫光集團在智能製造領域的第一步,下一步我們將生智能製造的晶片。”

5月底,紫光集團宣佈與HP達成合作,以23億美元收購HP子公司新華三,后者是中國最大的企業網絡設備公司。此次收購之后,紫光集團佈局雲計算、大數據。

當時,趙偉國在發布會上曾透露:“很快,我們會公佈新動作,影響力還要超過這次收購。”或許,趙偉國當時已經准備了此次美光科技的收購計劃。(編輯 譚翊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