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舉進場台股開盤猛漲,企業財報顯示行業挑戰與成長潛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外資大舉買進台股,開盤猛漲452點創次高,貨櫃三雄與台積電成焦點
外資在最近的市場動作顯示出對台股的強烈信心,特別是在美中關稅互降及美國撤銷AI晶片限制的背景下,台股於14日開盤大漲452.87點,成交量達4093.33億元,外資買超447.15億元,創下今年次高紀錄。連續9天的買進行為顯示出其對市場的樂觀展望。貨櫃三雄成為外資的主要加碼對象,合計買超4.9萬張,而台積電 (2330-TW)(TSM-US)也獲得1.7萬張的買進,顯示出市場對其突破千元關卡的期待。相對而言,群創則遭遇外資賣超3.3萬張,這反映出市場對不同產業的選擇性偏好。隨著外資持續流入,台股的整體表現值得關注。
台股市場動態:企業財報顯示行業挑戰與成長潛力,資金流向科技及綠能領域
多家企業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顯示出不同的市場趨勢與挑戰。寶成 (9904-TW) 雖然稅後純益達35.96億元,季增60.41%,但年減22.7%,顯示出運動用品零售及批發業務的疲弱,儘管鞋類製造業務仍然是主要營收來源[2]。與此同時,和碩 (4938-TW) 的表現則較為亮眼,稅後純益達43.03億元,年增32.1%,受惠於資訊與通訊產品需求改善,展望第二季有望持續成長,尤其在筆電及消費電子產品方面[3]。另一方面,地產代銷龍頭海悅 (2348-TW) 雖然第一季獲利年減61.1%,但季增97.11%,顯示出房市需求的穩定性,並對未來新建案的市場調整持審慎樂觀態度[4]。整體而言,這些企業的財報反映出各自面對的市場環境與策略調整,未來的成長潛力仍需觀察各行業的需求變化及市場動態。
市場動態顯示,元大台灣50 (0050-TW) 宣布進行1拆4的ETF分割,這一舉措不僅降低了投資門檻至約4.6萬元,還將吸引更多小資股東進場,進一步鞏固其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0050的市值已突破5000億元,顯示出強勁的資金流入和投資者信心的回升[5]。同時,兆豐銀行等金融機構成功籌組大同公司 (2371-TW) 的140億元聯貸案,超額認購1.5倍,顯示出市場對於綠能發展的高度重視,並強調了銀行在推動ESG永續金融方面的努力[6]。此外,光通訊廠聯亞 (3081-TW) 在4月自結EPS達0.43元,顯示出其業務回暖,並因CPO產品需求增加而持續成長,這一系列的正面消息也助推了其股價的上漲[7]。整體而言,這些動態不僅反映出市場對於科技及綠能產業的信心,也顯示出資金配置的趨勢正在向更具潛力的領域轉移。
裕慶-KY (6957-TW) 在2025年第一季面臨訂單延遲及美國海關查驗影響,導致稅後純益大幅下滑至6397萬元,季減80.49%及年減71.33%,每股純益僅1.16元,顯示商用展示架業務的挑戰仍然存在[8]。相比之下,技嘉 (2376-TW) 則因AI訂單的強勁需求,第一季稅後純益達33.9億元,每股純益4.65元,創下三年來的高點,顯示出在科技產業中,AI相關產品的市場潛力仍然強勁[9]。此外,永豐金證券推出的「股票禮品卡」創新產品,旨在吸引年輕世代進入投資市場,預計將觸及約10萬人,並轉換約3.6萬名客戶,顯示出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及市場需求的潛力[10]。整體而言,儘管裕慶-KY面臨短期挑戰,但技嘉的表現及永豐金的創新策略,顯示出市場在不同領域的活力與潛在成長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動能指標下跌股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