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前瞻】學者指不應再「派糖」,開徵新稅莫因加得減
經濟通新聞 2024-02-23 14:01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許英略23日報道》政府預期連續4年錄得財赤,同時面對賣地收入及稅收減少。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接受專訪時表示,現時財赤屬於周期性或結構性仍有爭論,需觀察多1至2年,待經濟由低位反彈,赤字或會完結,或證明是否結構性財赤。
不過,他稱政府對於民生服務等收費多年未經調整,建議可按累積通脹、累計成本,並考慮市民承擔能力合適增加費用。雖然此舉不會為政府帶來很大收益,但以審慎理財而言,「慳得一蚊得一蚊」;在用者自付角度來看,應要原則性上增加部分收費。
他亦指出,去年本港GDP增長3.2%,在全球已發展中經濟體中增幅不算少,因此《財政預算案》再「派糖」亦不適合,應集中資源幫助有需要市民,同時限制及重新審視個別福利開支,令支出不會爆炸式增長,導致長年赤字。不過,若經濟增長未達應有回報,政府亦應進行收入再分配工作,惟不等於絕對公平或「人有我有」。
另一方面,他反問過去政府在盈餘時期,財政處理是否理想,稱未來在不加稅及削減服務前題下,當經濟好轉時,政府有儲蓄需要。
*結構性財赤有待觀察,盛事經濟助推動就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今年初時表示資本增值稅屬「研究範圍」,但隨即改口指短期不具備開徵該稅項條件。麥萃才指出,就算要開徵新稅種,原則上亦不希望「因加得減」,他舉例指資
產增值稅、消費稅、離境稅均可能不利香港經濟。此外,政府要考慮新稅種或擴闊稅基是否能增加大量收入,並衡量會否損害持分者利益。
政府近期力推盛事經濟。他指出,旅遊業GDP於2017年至18年佔比少於5%,雖然此舉未必為政府帶來巨大收益,但能為社會帶來非技術就業機會,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時,各個國家亦爭相推動旅遊業,因服務業所需資源不大。
- 投資孩子「這件事」 讓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