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迷生產率正困擾著世界 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先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5-29 08:14
有評論文章指出,生產率增長放緩先於金融危機;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成熟經濟體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生產率增長放緩的情況。該機構表示,歐洲和日本生產率增長放緩始於上世紀90年代,與之相聯系的是技術應用變慢。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德魯•格林布拉特(drew greenblatt)的小工廠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一個破敗的地區,他正在視察工廠車間,兩名工人正在操作一個大型的鋼鐵彎軋機器人。
“過去這個零部件在中國制造,”他稱,“但是由於機器人技術,我們將這項(制造業務)從中國偷走了,如今在美國制造它。”
格林布拉特估計,自1998年以來,馬林鋼絲產品公司(marlin steel wire products)引入自動化技術已經幫助將員工的生產率提高了3倍。他的客戶包括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該公司生產率的提升令人矚目,但是這種模式並未在美國得到普遍推廣。
即便美國制造商采用自動化作為反擊制造業崗位向亞洲外流的部分努力,但整個經濟的生產率增長仍近乎處於停滯狀態。類似的景象正在全球各地上演,這暴露了當今世界經濟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只有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看上去並未出現生產率增長放緩。
由於生產率提高放緩將導致生活水平下降以及公共財政穩定性降低,經濟學家對此日益擔心。從中期來看,生產率增長是繁榮最重要的推動因素。自金融危機以來,即便失業率已經下滑,但發達國家仍未能擺脫低增長率趨勢,這其中的核心問題就是近年來生產率增長疲軟。
上周,美聯儲主席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在發表演講時提到了美國“相對疲軟”的生產率,敦促推出新的措施以加強教育、促進創業以及提升資本投資。
智庫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新數據顯示,由於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表現日益走下坡路,成熟經濟體的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速由2013年的0.8%降至2014年的0.6%。追蹤勞動力、資本等投入使用效率的生產率,往往經過長期演化形成。但是,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數據證實了生產率增長低迷的長期趨勢,這一趨勢正在全世界范圍敲響警鐘。
“過去10年,美國生產率增長表現糟糕,而其他國家相對於美國的差距持續加大,”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san francisco fed)的經濟學家約翰•弗納爾德(john fernald)稱。
英國的生產率已經8年未出現改善,打破了一個世紀以來每年增長約兩個百分點的趨勢。上周,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向新的保守黨(conservative)政府承諾將提高生產率。
面對人口迅速老齡化以及就業增長放緩,成熟經濟體如果想擺脫生活水平停滯不前的問題,就需要大幅提高生產率。據咨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估算,為了完全彌補未來50年就業增長放緩的影響,生產率增速將需要比過去半個世紀快80%。
這種加速能否實現,部分取決於能否確定生產率增速下降的原因。對於樂觀主義者來說,糟糕的數據只是衰退的暫時性後遺症。全球需求下滑暫時性地打壓了公司投資新設備和新想法的意愿,人們更加謹慎的觀點拉低了生產率。
但是,生產率增長放緩先於金融危機;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成熟經濟體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生產率增長放緩的情況。該機構表示,歐洲和日本生產率增長放緩始於上世紀90年代,與之相聯系的是技術應用變慢。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的首席經濟學家馬可•安農齊亞塔(marco annunziata)擔心,由於缺乏冒險活動、研發支出較低以及勞動市場缺少靈活性,歐洲可能存在結構性問題。
在美國這個生產率最高的主要經濟體中,生產率增長從2005年開始放緩。弗納爾德表示,這是上世紀90年代資訊技術革命帶來的暫時性增長紅利消失所導致的。
這帶來了一種可能性,即美國近期生產率增長低迷實際上是對一種更老、更疲弱趨勢的回歸。即使在生產率正迎頭趕上的新興經濟體,生產率增長也已經放緩。
這會造成重大影響——稅收不足的狀況延長、公共債務增加。正是這種情況,即2010年至2015年英國生產率增速下降,導致了英國規劃的4年緊縮期延長為公共部門十年困難期。
樂觀主義者反駁稱,生產率出現迅速提升只是時間的問題,並把希望寄托在矽谷(silicon valley)等美國it中心的創新上。
位於加州的農業機器人公司blue river technology的研究員描繪了未來農場的樣子——成群無人機在空中巡視,大批機器人以及無人駕駛拖拉機照料著生產。該公司的“生菜機器人”隊伍已經在工作,它們分布在亞利桑那州和加州的田地間,每小時識別150萬株植物並決定如何施肥。
一些人認為,科技進步最容易的目標已經實現。其他人則認為,世界已步入機器驅動的增長井噴時代,無人駕駛汽車和機器人將取代人類,blue river之類的公司就是明證。
另一種更加樂觀的觀點認為,將生產率作為生活水平衡量指標的看法如今已過時,因為在教育等公共服務中,質量很難衡量,而在許多消費者技術中,進步也很難捕捉。例如,10年前與skype發揮同樣功效的產品貴得離譜,而如今卻是免費的,這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而無須麻煩統計師編纂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
“這將你帶入一個關於進步在發達經濟體中意味著什么的未知領域,”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university)的教授黛安娜•科伊爾(diane coyle)稱,“消費者福利明顯有所增加,增幅很可能還極大,而我們不知道這與gdp有何關聯。”
許多消費者看上去實際收入並未提高,日子卻更好過了,原因或許就在於統計失靈。但是,統計學解釋無法提高收入或稅收,也無法讓之前生產率增速較高的行業獲得之前那種水平的成功。
如果發達經濟體無法實現以前那樣的生產率快速增長,經濟增速就將會永久性處於較低水平,政府收入也是一樣。公共部門的緊縮將成為持續性特征,父母將無法再指望其子女比自己過去賺得更多。對於全球經濟來說,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