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中國科協評選年度科學傳播事件:15件入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23 17:57


新浪科技訊 12月23日消息,中國科協將評選出2015年度科學傳播事件,經過專家初選,共有15起本年度發生的、具有科學傳播元素和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事件入圍。12月30日,經過網絡投票和專家終評,中國科協將公佈最終入選的“十大科學傳播事件”。以下為目前入圍的15起科學傳播事件名單。

(按事件發生時間排序)


1、“陽光動力2號”中國巡游,公直觀體會未來能源應用

3月9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2號”開始環球飛行,途中在重慶、南京短暫停留,並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間創下了118小時不間斷飛行的紀錄。這一事件引起公的廣泛關注,為宣傳普及新能源、新材料相關知識和節能環保技術提供了有利時機。“陽光動力2號”中國巡游還倡導了探索精神,激發公特別是青少年的科學探索興趣和創新熱情。

2、“菠蘿科學”創新科學傳播形式,在“好笑”中關注科學

4月份的杭州,“菠蘿科學”如期舉行。“菠蘿科學”是由浙江省科協支持,浙江省科技館打造的科學獎項,和以往傳統的科學獎項不同,“菠蘿科學”通過廣泛征集科學領域內“好笑而嚴肅”的研究成果,實現線上下的互動分享,讓更多人體會科學的有趣一面。“菠蘿科學”的所有獎項來自正規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組織者從中挑選出充滿樂趣的部分,而評委則分成科學家評委和明星評委兩部分,由此既確保了獲獎研究的科學性又保證了趣味性。可以,“菠蘿科學”是激發全社會對科學生興趣的一次象徵性的代言活動。它集主題創新、形式創新、傳播創新的特點,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有影響力的科學傳播活動之一。

3、MERS疫情傳入中國,及時科學傳播減少大恐慌

5月份,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從西亞傳入韓國,又被一位逃避隔離的患者家屬帶到中國。面對致死率高達40%的惡疾,中國比起12年前“非典”來襲時,已經有了更多心理准備和應對措施。在海量的中東呼吸綜合征科普作品中,相關圖示、漫和視頻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其可讀性和科學性,全面覆蓋了包括病毒來源、癥狀、應對措施等內容。“ MERS的傳播主要局限在特定場所,普通人接觸不到,大規模傳播的可能性不大”,類似知識在新媒體的高效傳播,讓公在這次疫情中既學會了自保,又免於遭受信息不透明導致的恐慌。

4、 “殭屍肉”法起爭議,過期冷藏肉科普成食品安全熱議話題

“海關查獲冰凍長達三四十年的走私肉!”的新聞,在6月底被冠以“殭屍肉”的法成為各大網站的頭條。雖然事后“殭屍肉”的描述被質疑有不嚴謹之嫌,但“殭屍肉”事件確實引發社會對於過期冷藏肉類的關注,不少食品安全領域專家、肉製品行業專業輪番上陣,通過報紙和網絡對過期冷藏肉類進行理性解讀,讓大了解過期肉類安全的科學知識。食品安全人人可談,大媒體如何做到客觀而嚴謹的報導也引發社會思考。

5、《滾蛋吧!腫瘤君》熱映,提供了抗癌話題的溫暖新視角

8月13日,由漫《滾蛋吧!腫瘤君》改編的電影登上大銀幕,並根據作者熊頓的遺願由白百何擔任主演。2012年,罹患非霍奇金縱膈淋巴瘤的漫家熊頓,開始連載自己的抗癌題材作品《滾蛋吧!腫瘤君》。從患者到醫生再到關心患者的人,電影在各大網絡平台得到了無數人關注,也讓更多人發表了各自不同的想法。影片熱映時,除了關於抗癌知識的科普層出不窮外,熊頓的癥狀、接受診療的過程和對抗病魔的樂觀態度,也讓公得以從另一個溫暖的視角審視“抗癌”這一話題。

6、《三體》獲雨果,科幻成公關注科學的獨特路徑

8月23日,中國當代科幻的領軍人物劉慈欣,憑藉代表作《三體》的英譯本,榮獲世界科幻界最高獎項之一的“雨果”,並得到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見。劉慈欣的瑰麗想象,促使我們放下手中俗務,抬起頭仰望星空,經過他持續20多年的努力,科幻終於成為一種被國家認可的科普形式,乃至成為引導公關注科學的獨特路徑。在另一層面,科幻更大的價值或許在於以思想實驗的方式,探討人與技術進步可能的關係,這為思索科技提供了另一個維度。

7、抗戰勝利兵,掀起軍事科普的小高潮

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兵盛典,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此次兵,共編50個方(梯)隊,正式受約1.2萬人,動用40多種型號裝備500多件、20多種型號飛機近200架。國現役主戰裝備84%為首次展示。兵前期,關於本次兵展出的現代武器的科普帖子早早便刷遍了朋友圈和微博。抗戰兵也成為了當天微博熱搜榜第一。通過抗戰兵的軍事科技知識科普,全體國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國防意識得到增強。從全球局勢來看,普及軍事和兵器的科普知識,依然有其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積極意義。

8、最新調查結果公佈,中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提升令人振奮

9月19日,中國科協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6.20%,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 “十二五”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趨勢也表明,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階段,為我國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結果令社會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奮。調查結果在新媒體上被廣泛傳播、多層次解讀,也讓全社會更加認識到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9、火星發現“鹵水” ,太空探索新成果讓公仰望星空

9月28日,美國宇航局宣佈,現有證據表明火星上有液態鹽水間歇性地流動。這一結果雖然在很多人的預測中,卻仍然頗具轟動效應。中國媒體甚至給濃鹽水翻譯成一個中國化的稱謂“鹵水”。從NASA發現火星存在流動“鹵水”,到年底大熱的科幻電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員火星種土豆的情節,到航天時代星際移民的宏偉計劃,再到中國計劃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這顆紅色星球成功引起中國公的注意和對宇宙的無盡遐想。火星在今年連續走紅科學界、科幻界,也為天文學和航天航空知識廣泛傳播提供了良好契機。

10、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獎,激勵國人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

10月5日,屠呦呦女士憑藉她40多年前找到的青蒿素提取方法,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的女科學家。也因為該獎項,使中國的“青蒿素”研究更引人注目,從1967年開始,堪比“兩彈一星”研究的“523”項目逐漸“浮出水面”。她和“523項目組”的研究工作,使千千萬萬被瘧疾威脅的生命得到拯救。她的科研成果得到世界範圍的認可,背后漫長艱辛的科研之路同樣讓公認識到科學的偉大價值和科學精神的不朽內涵。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極大地激勵了國人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的信心,激發了公了解和支持中國科研發展的熱情。

11、英國“石墨烯”實驗室向中國訪客開放,“新材料之王”承載萬千期待

10月23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迎來了中國國家領導人的訪問,這一消息引爆了人們對石墨烯的熱烈討論。石墨烯作為一種新材料,“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超薄超輕型飛機、超級電池、太空電梯……被譽為“21世紀神奇材料”的石墨烯以其神奇特性承載人們的無數想象。新材料業將成為未來高新技術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對全球經濟、科技、環境等各個領域發展生深刻影響。實際上,中國在石墨烯製造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我們仍然期待全球領域的合作研發能帶來下一次業變革。

12、放開“二孩”政策落地,孕婦知識成科普大熱門

10月下旬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放開二孩”從傳聞中正式落地。消息一出,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隨越來越多的高齡婦女即將加入生二孩的隊伍,不少醫療單位的婦科臨床工作者迎來了有關二孩諮詢的空前壓力與挑戰,為了更好地提倡和踐行優生優育政策,許多醫生和專家以開講座、寫專欄、接受媒體訪問、與網民互動的方式進行科普宣教。從高齡孕婦的安全,懷孕前的體檢工作,到長子或長女的心理安撫,在“二孩”政策頒佈之后,相關人群在短時間內掀起了學習相關醫學知識的熱潮,可謂新政未,科普先行。

13、世界機器人大會召開,機器人服務社會腳步越來越近

11月下旬,世界機器人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從國家領導人致辭,到12個機器人國際組織、58家國內科研機構的龐大參會規模,足可窺見智能機器人行業對人類科技發展、對中國智能製造業的影響。從年初《超能陸戰隊》中醫療機器人“大白”受到熱捧,到本屆機器人大會上會賣萌的“美女機器人”,智能機器人風潮席捲全球,各種類型的智能機器人(包括智能機械臂、智能無人機等)進入人們的視野,已引起社會的關注。由於智能機器人在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娛樂業以及醫療、軍事、太空、教育等領域中都有重要用途,社會大對智能機器人的好奇心在不斷膨脹,機器人服務社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14、“我們恨化學”廣告遭科學家抗議,商業宣傳違反科學常識誤導公

11月底,北大教授周公度狀告某化妝品牌央視播出的廣告語“我們恨化學”反科學,隨后中國化學會向央視發函,要求其道歉,引起輿論熱議和共鳴。化學是現代科學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我們恨化學”的廣告是反常識的,近年來,在媒體上不時有“反科學”的言論出現,但毫無疑問,堅守科學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在“我們恨化學”事件中,由於廣告商完全處於下風,輿論傾向於支持科學家,該事件也暴露出有關部門、媒體對各種反科學的言論審核、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同樣值得反思。

15、探測衛星升空前征名,“悟空”尋找宇宙暗物質引大好奇

12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飛向太空。此前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能直接看到的各種天體,僅占宇宙的4%;不發射任何光與電磁輻射的暗物質,則要佔據23%的份額。雖然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暗物質的模樣,卻深知它們和宇宙本質的關聯。這顆衛星,把我們的目光再度引向了無垠的星空。在發射前,這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面向公征集名字,部分獲獎者將有機會獲得現場觀摩衛星發射的機會。它甚至還有自己的微博“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並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和網友進行互動,這種傳播方式大大提升了公對暗物質衛星的關注度,激發了全國民和海外同胞對空間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