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泉:不跨界無未來 明星投資要發揮槓桿效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7 08:46
新浪科技 李根
2015新浪C+峰會向胡海泉發出邀請的時候,這位以“羽泉”知名的歌手希望以“投資人”的身份出現。他希望參加的是一場主題為“Here‘s to the crazyones”的投資人對話,需要在對話中談及自己關於投資方面“瘋狂”的舉動及看法。
坦率來講,在對話開始之前,胡海泉來談投資,讓主辦方有隱隱地擔憂。不過很快,這樣的擔憂就在胡海泉發言時消退。事實上,在對話結束后,無論是參會的投資人嘉賓,還是觀本身,都為“投資人胡海泉”豎起大拇指——他確實不再是歌手藝人那麼簡單。
在現場,胡海泉談到早期投資的邏輯,談到消費升級、人口紅利、經濟周期、互聯網和傳統業的結合、風險規避,和對於文化創意類創業項目的看法以及如何運用明星品牌優勢等,都展現出了專業投資人的基本素養。而且他還表示,明星跨界做投資,需要發揮“槓桿”效應,去撬動更多更大的資源,並非外界誤認為的“玩票”,“跨界不是玩票,玩票不叫跨界。”胡海泉強調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會前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胡海泉就對記者表示:藝術創作和投資的核心邏輯是一致的,創作就是求新求變,而投資就是對未來趨勢做出判斷,不光是看財務回報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看人和項目本身。
在談及為何進入TMT投資領域時,海泉:“從業是音樂行業,但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推平了整個行業之后,也在尋求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學習了很多除了音樂之外的事情,並且對於未來趨勢的判斷上也有了很多收穫,於是自然而然進入了投資這一領域。”
“另一方面來,做早期也相當於聯合創業。除了給錢、給資源,還要花很多時間幫助被投項目梳理商業模式以及投入個人品牌影響力。而且我自己其實也是創業者,我創立了在傳媒和品牌方面很有創新意識的’巨匠’。”胡海泉在解釋為何不直接創業時告訴新浪科技。
此外,海泉還透露,現在大大小小已經投出了幾十個項目,並且在看項目和投后服務上花了很多時間,“物理時間上很難去計算,零碎時間利用會更多一些。而且有時看項目會到半夜3、4點鐘。”
從採訪本身來,如果沒有“歌手”身份的既定認知,談論舉止來判斷,這和新浪科技採訪過的所有頂級投資人並無二致。在現場,胡海泉也展現出了這種跨界轉型。
以下為對話主持人德豐傑龍脈基因管理合伙人王雨荍和胡海泉的對話問答: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的主題是Here‘s to the crazyones,這個是Apple很多很多年前的一句廣告語,向那些瘋狂的人致敬。在所投項目裏有沒有一些“瘋狂”的人?
胡海泉:如果讓我談瘋狂這個形容詞,我覺得早期投資的時候,看很多創業者,他們身上必須有這種基因。我其實希望把他們稱為務實的理想主義者,因為瘋狂是專注一件事情靠理想驅動的,一個創業者心中沒有理想的話,他可能很容易改道。為了創業而創業的時候會很可怕。
我舉一個例子,我剛剛投的一個項目是深圳的做成衣的老先生,他一個六十歲的人每天做創新,每天跟二十歲的人一起研發新的事情,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人生狀態。而且創業者一定不只是年輕,是專注一件事情不遺餘力,不計后果。
這個曾德軍老先生,他我已經這個年齡了,我現在做的事情一輩子沒有機會再像現在這樣了。所以他的瘋狂是在於對的專注,把自己的人生賭上去。我們看一個創業者,至少他能不能把自己的人生賭上去。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主要講我們投資人的瘋狂。最近出現一個詞特別多人在吐槽,風投等於風口,風險投資等於瘋狂的投資,還有其他的熱詞相應出現,比如追風口、堵賽道、扎堆投資。你們怎麼看待和理解這個現象?
胡海泉:瘋狂的瘋這個字,其實在投資界也不能隨便亂用。因為畢竟我們核心的邏輯是保值和增值,投資從來不是慈善。扎堆是正常的,因為早期投資去泡沫化之后,事實上給做早期投資的人來講的話,其實就是如何更精準的看。
這是挺好的,好的項目就顯露出來了,大家有機會篩選好的項目,聯合投資、扎堆投資是現在非常重要的模式。彼此之間有不同的資源,畢竟早期投資需要貢獻資源。這個時候可能聯合投資,去做互補的扎堆行為是很必要的,也是我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但是作為風口來講,我不覺得真正有什麼所謂的風口,風口都是懸崖邊上的風口,衝出去以后大部分都掉下去了,所以投資不能瘋狂。現在來講的話,扎堆投資,尤其我們台上幾位多多溝通,這樣才能降低風險。
主持人:再接下來,我可能會問一個更加讓大家可能會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就是你們自己覺得自己是一個瘋狂的人嗎?自己有沒有什麼瘋狂的舉動過?
胡海泉:如果還是回歸到做早期創投的話,其實有些時候挺任性和感性的,我也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就是看很多項目,研究很多沒有投。但是突然有一個哥們跟我講了幾天,我就投了,這種事情很正常的。
因為早期投資有些時候真的是要靠直覺來判斷。我自己不是個瘋狂的人,但是做藝術的人,做內容創意的人是一定要有這種想像力,所以我自己一直在界定自己左右腦如何互動和平衡的狀態。做投資的時候,我不是一個瘋狂的人。但是做音樂的時候,我的確是一個瘋狂的人。12月24號可以去工體看一下瘋狂的我是怎麼樣的。
主持人:海泉作為跨界的投資人,你們覺得在你們這種跨界思維下做投資是什麼邏輯?你覺得有沒有一些可以顛覆的,在資本界的方式。也給一些其他的跨界投資人一些經驗。
胡海泉:我覺得跨界是常態,無論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所以對我們來講,從文創行業起家的人積累了不少這種娛樂營銷、內容營銷的資源和執行力,反而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珍貴和有閃光點。所以在很多投資項目的時候,我們都會把自己做內容營銷的經驗放進去,這個時候跨界才真正有意義。跨界不是簡簡單單的從這裏跨到那裏,而是把自己累積的作為跨界的槓桿,我想每個人都在跨界,如果不跨界的話就沒有未來。跨界不是玩票,玩票不叫跨界。
主持人:下一階段會投什麼?
胡海泉:讓我看的話,我們自己海泉基金的二期VC主要是投環保類的,大家知道它也是很好的方向,也不算是冷門,而且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是符合社會急需的,亟待解決的,也是國家發展戰略之一。我沒有那麼任性,別人都不看好的,我自己看好。
我們之前投了非常多的項目都是跟新技術、渠道、互聯網應用相關。可是之后我自己非常關注傳統消費類的,很多傳統的衣食住行的東西,即使沒有互聯網基金,到了這個周期,中國的消費類還是最強的東西,最保本的東西。所以你要我現在往一個方向去改變的話,我們最近看很多都是傳統的消費類的東西。
主持人:怎樣看待消費領域的投資?
胡海泉:其實做美發和餐飲都是傳統的消費,也有很多升級和改造的地方,我不是投資做一些連鎖的餐廳,而是在傳統消費的基礎上怎麼去做。而且這個經濟周期來講,中國的人口紅利就是衣食住行。如果找到所謂的冷門就是回歸到傳統行業去看消費類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