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科院SELF公益講壇2015年度大會將召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01 13:33


新浪科技訊 12月1日消息,12月6日下午,中科院SELF公益講壇2015年度大會將在北京交通大學召開。屆時,來自生物、科幻、天文等領域十二位行業專家將分享2015年科技界的十二個精彩故事。

你知道深邃的外太空存在震撼人心的美麗星雲嗎?你知道從古代起人們就開始研究天文學了嗎?你知道鳥類是由恐龍過渡而來的嗎?你知道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關係嗎?你知道人工智時代已經到來了嗎?你知道越來越繁榮的共享經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嗎?在這裏你都將找到答案。


此次演講嘉賓包括:

1。 陳科 基因生物學家

精準醫療,這個名詞在2015年的各大媒體上頻頻出現,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組測序、大數據一系列名詞洶湧而來,似乎有大事件要發生?對我們普通人來,可能有點小激動,更多的是迷惑不解,然而對研究癌症基因組學的陳科來,這可能真的是一個醫療大時代的開始。

2。 江波 科幻作家

從清華微電子專業研究生畢業,在一家外資企業從事半導體研發,只是江波的工作之一。更令人矚目的是,作為中國更新代的科幻作家,從處女作《最后的游戲》到《隨風而逝》再到《濕婆之舞》,他用冷峻而優雅的文字、超越尋常的想象力以及對人類未來發展的終極關懷征服了一科幻愛好者。“將機器賦予文明,將文明賦予機器。這是人類的使命,也許是最后的使命。”這是他對人工智能的期待和展望。

3。 黎耕 考古天文學家

銀河璀璨、繁星滿天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曾仰望星空,思考星星們對我們的意義?人類自古以來就對神秘的星空充滿了興趣,他們製作天文星表和星圖、甚至修建各種建築,比如巨石陣來研究天象。現在,我們有一群科學家正通過祖先們遺留的這些遺跡或遺物來探究古代文明和古代天文史的發展軌跡,黎耕就是其中一員,熱衷科普事業的他,可以從天文學侃到社會學乃至經濟學。

4。 馬強 資深科普人

雛鷹計劃、翱翔計劃、科學營……馬強參與了一系列青少年科學教育計劃,有近十年科普工作的實踐和觀察的他對目前國內的科學普及和教育的現狀有較為深入的洞見和思考,他認為自然科學不應該與人文割裂,而是應該與音樂、藝術、繪等人文科學緊密結合,讓更多人能發現科學的樂趣、感受科學之美。

5。 錢莊 Knowyourself聯合創始人

做“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嚴肅心理學科普”是這位90后美女心理諮詢師和她的搭檔正在努力推進的事業。北大畢業、美國社會工作者協會(NASW)會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這些並不是虛名,她還擁有兩年美國家庭心理諮詢經驗,其個案經驗包括物質成癮、抑鬱症、焦慮症、邊緣型人格等,曾進入紐約州精神衛生研究所參與911創傷研究。

6。 時穎 音悅台創始人,首席藝術總監

“MV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止是音樂加上視頻的價值,而是音樂乘以視頻的價值”,從環球音樂中國區創意總監到音悅Stage項目發起人,時穎憑對音樂業敏的洞察力和對互聯網品的滿腔熱愛,將音悅台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音樂網站之一。

7。 談婧 “回家吃飯”APP聯合創始人

美麗與智慧兼具,這是許多人對談婧的印象。曾任瑞士銀行投資銀行部副董事,作為Uber中國初創團隊成員,在擔任Uber中國戰略運營主管之后,再次離開這個紅遍大江南北的平台,開始創辦“回家吃飯”這個家廚私房菜共享平台,主管運營、市場、戰略。敢想、敢闖、敢拼,這也許是新一代中國女性的典範。

8。 王龍璽 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中國代表處教育項目主管

初高中時的你有沒有因為生理髮育煩惱過,有沒有因為早戀被老師和家長教育過?對於性很多家長諱莫如深、閉口不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性教育呢?“我時常幻想,在遙遠的未來,人們會用何種的思維和視角解讀性,人們是否會找到存在的意識能量,並理解性和愛的本質?”曾為國家衛計委、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道達爾公司等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及不同的青少年群體開展過上百次培訓的王龍璽將對性教育提出全新的觀點。

9。 徐星 古生物學家

“徐革新了恐龍進化研究,幫助中國成為古生物學的動力室。他已經給60多個物種進行了命名,比今天其他任何一個在世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所命名的都多,並且他今年(2012年)只有43歲。”這是自然雜誌對徐星的評論。從一個對古生物學毫無興趣的畢業生到準院士候選人,他的故事不同尋常。

10。葉盛 結構生物學家

作為科幻作家,他的中篇小《二時代》榮獲了2014年“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的中篇科幻小銀;作為科學松鼠會成員,他在果和知乎上是科普名人;但最為一名結構生物學家,他參與的研究課題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1。鄭永春 天文學家

“我有兩個優點:一、我從來不為自己話,心底無私,我做科普不為出名,不為賺錢,目的只是希望我的思想和觀點能夠影響其他人;二、我只做社會需要的事情,我個人能力能做到的事情,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只要社會需要,我就會勇敢地做,不計得失毀譽。”鄭永春充滿了天文人的情懷,他從事月球與星空探測研究,參與嫦娥一號、二號與三號探月相關的任務,對人類走向太空這些我們看來遙不可及的事,在他眼裏卻異常緊迫……

12。 張雙南 天體物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973項目《黑洞以及其它緻密天體物理》首席科學家,致力於黑洞、中子星、高能和相對論天體物理、宇宙學等研究,發明了地球掩食成像方法,發現了銀河系內第二個微類星體GRO J1655-40等黑洞,解決了廣義相對論的經典問題“凍結星疑難”。實際上,除了宇宙和星空,張雙南還對藝術、美學有深入的思考,他認為美有特定的標準。

“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的公益講壇。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鼓勵自由獨立的個性和思想的表達。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