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金融與國家安全:治國理政建言獻策的奏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04 10:26

金融與國家安全:治國理政建言獻策的奏折

書名:《金融與國家安全》

作者:張紅力、周月秋、程實、萬喆等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內容簡介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定是一個正氣浩然而又困難重重的復雜過程,修昔底德陷阱、西方民主化陷阱和中等收入國家陷阱共同構成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挑戰。直面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指明了迎難而上的大方向。

《金融與國家安全》以國家利益為主線,既是一本為治國理政建言獻策的“奏折”,也是一本增強中國金融國家安全意識的“警言”,更是一本為金融正本清源、提氣塑性的“手冊”。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金融制勝,綱舉目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之路上,金融大有可為。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實金融,做強金融,支援國家安全,引領創新發展,朝著“中國夢”的方向,揚帆起航!

自序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兩次世界大戰后,和平與發展漸成時代主題,文明的摩擦從高政治領域進入低政治領域,國家的對抗從兵戎相見模式進入發展決勝模式。當今社會,發展是硬道理,安全的核心在於利益,國家利益是最現實的普世價值,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既順理成章又堂堂正正。一個萬眾一心、蒸蒸日上的民族,必定是國家利益和商業利益高度協同、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統籌兼顧的民族。因此,和平年代,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決勝在發展,制勝在金融。

金融制勝,因為金融是現代社會調節利益最廣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中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否用好、用活、用對金融手段,是一國能否在利益博弈中占得先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總體國家安全的關鍵。應該說,美國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的表現就提供了正反兩個層面的例證:一方面,超級衍生、超弱監管、超級杠桿、超級借貸、超級貪婪和超前消費共同引致了危機,金融體系的風險出清讓美國社會付出了巨大代價;另一方面,憑借著金融政策的及時救市、股市繁榮的消費激勵、寬鬆貨幣的長期呵護和美元霸權的超然地位,美國經濟快速實現了復甦,並再度鞏固了其在國際社會的領先地位。勝敗之間的須臾轉換,利益得失的天壤之別,取決於金融的正確定位和作用發揮。放眼全球,縱觀歷史,金融從來都不是“無色”的,而是為一定政治目的服務。大金融家必須要有政治素養。

反觀中國,經濟規模已可媲美美國,金融競爭力卻和美國相去甚遠,金融制勝思維更是十分稀缺,這就使得中國的穩健崛起缺乏金融的有效引領和保駕護航。寫作本書之時,中國金融正在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股票市場和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系統性風險驟然上升,經濟社會大幅動盪,人民利益面臨威脅,國家安全遭受沖擊。雖然在托底政策的有力干預下,中國股市最終企穩,但教訓值得深省,警鐘需要長鳴。“股殤”之后,中國金融穩健發展的信心沒有動搖,但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需進一步強化。

現實是一面鏡子,金融動盪暴露了中國發展的軟肋:其一,我們不能身體已經進入金融大時代,思維還停留在金融只是一個行業的小格局上,當今社會,金融牽一發而動全域,輕視金融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其二,金融是個技術活,金融又不僅僅是個技術活,我們既不能動搖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也不能完全被西方原教旨主義的市場化所綁架,缺乏實踐經驗的拿來主義很可能同時帶來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需要堅定符合國家利益的價值取向;其三,金融現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超出風險管控能力的過快開放弊大於利,金融改革要重視次序問題,輕重緩急需要拿捏到位;其四,金融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並不局限於金融自身安全,金融強則國強,金融亂則國亂,金融既是國際博弈的主戰場,也是全面發展的主動力,需要立足於“總體國家安全觀”來思考金融應發揮的作用。

本書的寫作,就是希望能拋磚引玉,用我們的聲音喚起全社會對金融重要性的關注,激發金融人對自身歷史使命的更多思考,並對如何用好金融利器實現中國國家安全提供可落地的建言。我們不是學院派,但尊重理論精髓和市場規律,我們試圖呈現的,是一本系統、嚴謹、理性、求實、務實、樸實的學術著作。基於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論和國內外的金融實踐,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系統性的研究框架,立足金融,對中國國家安全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金融解決方案。當然,我們視野所及和研究能力是有限的,總體國家安全內容豐富,我們從金融角度進行的探討還未能窮其所含,我們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案可能還存在值得商榷之處。我們真心期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激發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這個專題的研究,並讓更多金融人達成這樣一種共識:我們不做金融改革激進派,要做金融改革促進派;我們不做金融引領空想家,要做金融引領實干家。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金融制勝,綱舉目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之路上,金融大有可為。金融不僅是“錢袋子”,承擔著資金融通的核心任務;金融還是“處理器”、“防火墻”、“急先鋒”和“領頭羊”,發揮著整合大數據、緩和內憂外患、適時適度反制和引領轉型發展的重要作用。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實金融,做強金融,支援國家安全,引領創新發展,朝著“中國夢”的方向,揚帆起航!

自勵之,共勉之,是為序。

張紅力

序一

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何毅亭

(一)

縱觀近代中國,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的一敗再敗,舊王朝的破落受辱是國家機器長期腐壞的命運歸宿;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的一勝再勝,共產黨的攻無不克是理想信念星火燎原的力量使然;從國家新生到改革開放的一進再進,新中國的不斷強大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的必然結果。

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物質層面的建設和積累已然達到一個高度,精神層面的建設和積累也需要達到一個與物質層面相適應的高度。尤其是中華民族百年苦難所積淀的自強信念和擔當意識格外需要倡導和弘揚。我欣喜地看到,在金融這樣一個商業氣息很足的領域,出現了《金融與國家安全》這么一本有硬氣、有底氣的專業論著。字里行間,讓人能清晰感受到作者內心的自信源於對國家人民的深愛,作者無畏的擔當源於對民族復興的渴望,作者胸懷的坦蕩源於對理想信念的執著。

(二)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條件。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對國家安全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金融安全本身,金融還事關國家安全全域。在當今社會,金融的力量無處不在,金融已融入人類社會發展全過程,滲透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軍事等領域莫不受到金融的影響。金融正以其龐大的產業基礎、強大的資金供給、靈活的設定能力、流動的風險機制、精巧的治理工具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成為人類文明演進的驅動器和加速器。在當今社會,金融已經突破經濟工具的角色,成為現代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當前世界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碳排放、“顏色革命”、伊朗核問題、科技革命等背后,都可以看到金融的影子。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可以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理解鄧小平同志曾經作出的一個重要論斷:“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就是說,金融如果搞好了,金融的作用如果發揮恰當了,經濟社會發展全域都將被激活,國家安全全域都將有保障。當然,反過來講,如果金融搞不好,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金融能夠以其功能助力國家發展,也能夠以其風險危害國家安全。金融的這種重要性,要求我們不僅要有金融安全意識,更要求我們善於運用金融手段來維護國家安全。

(三)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把住了發展大勢,穩住了發展大局,沒有出現金融危機。正是因為三十多年的穩定發展,我們才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國家落后面貌,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如果我們能夠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高增長的基礎上再保持三十年的穩定發展,那么黨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發展目標就有了基本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有了堅實基礎。但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越往后風險和挑戰可能越多越嚴峻,其中金融風險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最大威脅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風險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切實鎖定和防范化解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從歷史上看,不少國家在一個階段的經濟趕超型高速增長后,都遭遇了金融危機,有的甚至由於危機中斷了經濟增長的步伐,倒在了崛起的道路上,發展之夢斷於金融危機。拉丁美洲債務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日本泡沫經濟等都是前車之鑒。當前我國金融領域的風險明顯增多,高桿杠、影子銀行、資本外流、匯率波動等風險不可小視,2015年6月中旬發生的股市風波更是暴露了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四)

《金融與國家安全》一書的作者對金融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我國金融領域的狀況是有深刻體會的,認為:“金融是現代社會調節利益最廣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中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否用好、用活、用對金融手段,是一國能否在利益博弈中占得先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總體國家安全的關鍵。”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基本認識,作者對“金融與國家安全”這一主題展開版面,從六個維度論述了新時期金融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作用的實現手段,分核心價值安全、軍事國防安全、政治社會安全、經濟金融安全、科學技術安全、生態資源安全六個方面詳細論述了金融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以金融手段來維護各領域安全的對策建議,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見值得細讀細品。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對於一些復雜的金融專業學術問題,作者都能從歷史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從國際到國內,作出深入淺出的解答,這成為本書的一個特征,使本書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五)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融入世界大潮,外部世界對中國的實質影響至關重要,探討很多問題都無法離開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形勢迫使我們必須建立與國家發展形態相適應的外向型思維模式。我們特別需要關注國際政治形勢和全球金融動態,分析哪些可能對中國國家安全造成影響。今天,中國正走上崛起之路,更需要有一種大國的責任、一種大國的意識、一種自覺向外看的思維,更加主動地關注我們的外部環境,不僅管好我們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還要在更大范圍思索中國的發展,維護中國的利益。《金融與國家安全》是具有外向型思維的,其整個研究框架都基於中國對外開放的現實,並充分考慮了外部因素和國際經驗。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未盲目推崇或“山寨”華爾街的做法,而是結合中國實際和國際要素,提出了有效解決中國問題的具體辦法,體現了一種大視野和大格局。這也是本書的一個顯著特征。

(六)

國家安全是每一個國人都需要關注並盡責的事情。當前關於如何維護國家安全的書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從金融角度思考國家安全的書則更是少之又少。正如作者自謙之語,這本書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拋磚引玉,喚起全社會對金融重要性的關注。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有更多人關注國家安全建設,能夠激發更多金融從業者對自身歷史使命的思考,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實現奮斗不止。這也是我應邀為本書作序的根本著眼點。

序二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厲以寧

中國正處在一個新時代,這是中國崛起的時代。這個時代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既有光明的前景和極大的機遇,也有多方面的安全隱患和相伴而來的挑戰。當前中國經濟已轉入新常態,新常態就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常態。但這個“常態”能否實現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需要有大智慧(601519,股吧)的改革和創新。這種創新不僅是微觀的、實務的,也必須是理論的、宏觀的。

從既有理論來看,幾乎所有的經濟學著作中所談的都是“經濟人假設”。“經濟人假設”就是說人們總是從最低成本和最大收益的角度考慮,他們是經濟社會中的理性個體。這是傳統經濟學的出發點。然而,今天的世界正在變化,只講“經濟人假設”是遠遠不夠的。“社會人假設”漸漸抬頭了。“社會人假設”就是指,人不完全從“經濟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從“社會人”的角度考慮。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尤其是今天我們進入“互聯網+”時代后,人作為“社會人”的想法逐步增加,單純從“經濟人”的角度考慮不符合實際,而且決策的效果也可能是有限的。

從中國發展現狀來看,金融已經起了重要作用,可能還要起更大的作用。當前中國金融業正面臨一系列問題。金融業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發展?中國金融業和資本市場如何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資本設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都把技術創新看成是本國在市場競爭中立足的根據,所以它們不惜投資,不惜投入人力,力求在技術創新上有大的突破。國際社會今後在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產業等方面將有重大技術突破。這是可以預料的。那么,在轉型升級的競爭中,我們一定要更加抓緊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和產品升級,使產業和產品有更大的競爭力,即使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也需要有自主創新。

於是問題來了。“社會人”的經濟模式帶來的沖擊將是一種全新的、全方位的沖擊。也就是說,經濟、金融和社會、政治將更加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互支援、相互影響。創新升級帶來的沖擊將是既深刻又廣泛的。也就是說,產業發展、國民經濟發展都需要金融發揮更大也更有創新意義的支援,並與之結合,成為國家整體進步的堅實支柱。這些都意味著,在新常態下,金融應該起到一種樞紐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從何入手?如何實現?值得學術界研究。

本書作者是一個研究集體,他們從一個全新角度出發,探索著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創新。他們將金融與國家發展的各個方面結合在一起,同時,又把金融置於國家安全和戰略的層面上,全面詮釋和剖析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的金融與安全之間的關係。這樣,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落到實處;既有國際視野和國家戰略思維,又有社會關注和產業競爭思路。換句話說,本書既有“經濟人”的考慮,又有“社會人”的視野。本書的新穎之處,相信廣大讀者自有公論。

比如說,談到金融,我們必定會談到安全與風險問題。但在過去的討論中,都是就金融談金融,對於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影響整個市場的安全,繼而影響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雖然常常提及,但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更沒有人能夠將之系統敘述,形成體系,使之完善成熟成新理論。這實在是一大缺憾。從這個角度來看,本書可以說是一種突破。

新常態體現了配套改革的綜合成果。眾所周知,在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但是在市場化、國際化的過程中,如何保證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保證國家經濟的順利轉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創新,這是改革路徑選擇的難點。但是,如何讓頂層設計落地?如何讓金融與新常態下的新理論有機結合?本書作者在這個領域做了有新意的探討,盡管這種探討仍是有待深化的。這是我對本書的總體評價。

本書主要作者張紅力是我的博士生。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多年在國際金融機構工作並擔任要職,不僅有家國情懷,而且在金融實務的操作層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是我國迄今為止引進的金融界海外任職最高的人。與此同時,他謙遜勤勉,愛思考。我指導他撰寫的博士論文是國內金融課題,他思維活躍又縝密,富有創見。這本書是他在國家金融機構任職后的精心之作。當他把書稿交給我閱讀時,既在我意料之外,又在我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這個領域雖然非常重要,但在國內研究中幾乎是個空白,因此這本著作的出版說是意外之喜,一點也不為過。在我意料之中則是:因為這個命題的完成,的確需要一名有豐富實務經驗、有寬闊國際視野、有深刻政治認識、有廣博理論知識的人。而紅力同學真正是這本書和新理論完成的不二人選,這是閱歷和沉淀、積累造就的。

社會經濟的未來變化遠遠會超過我們大家的預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談幾十年后的經濟和金融是什么樣子。很多問題是我們今天想不到的。所以我們更要為之思考。因為誰占領了思想和理論的高地,誰才能真正掌握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應紅力同學之請謹以此序推薦給讀者。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