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2月16日下午消息,易到用車宣佈,已於近日正式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和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快的”)的合併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併。
2月14日,滴滴、快的正式宣佈合併。兩家公司合併的消息一經發布,有關其涉嫌壟斷的消息便不於耳。焦點集中在兩家公司的合併是否合法及合併后是否構成壟斷。兩家公司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辯解。易到用車認為,合併方之一快的在其官網2014年3月披露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司機賬戶流水達47.3億元人民幣,月均營收超千萬元,僅此一項就遠超相關法規規定的反壟斷申報標準。兩家未經申報而實施合併案件嚴重違法。兩家合併后在相關市場上的市場份額超過90%,在事實上構成了在打車行業的寡頭壟斷,將消滅和排除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嚴重損害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按照相關法規,兩家的合併即使不構成反壟斷申報的營業額門檻,商務部也應有權依法進行調查並禁止兩家的合併。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在未合併前就展開了“燒錢大戰”,在事實上支配了行業內的市場規則,一旦合併成功,無疑會綁架行業規則,排除和消滅市場競爭。此外,兩家公司存在固定和變更相關市場的交易價格以及交易條件的行為,這屬於《反壟斷法》對價格壟斷協議的定義。兩家繞過相關部門審核“私定終身”的做法,一旦造成事實上的壟斷,將給國家反壟斷部門埋下“不作為”的隱患,尤其是對廣大消費者的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根據《反壟斷法》,對於從事價格壟斷協議行為的,國家發改委有權對兩家公司處以最高2014年全年營業額10%的款以及禁止實施壟斷協議。
互聯網市場不乏通過技術創新佔據市場壟斷份額的先例,也不缺乏包容精神,但滴滴和快的兩家合併的做法卻並不屬於以創新技術佔領市場,而是以資本融合形成巨大的壟斷聯盟,反而會限制技術的創新發展。
壟斷的危害不言而喻。滴滴、快的合併后,將會形成干擾供需平衡及市場規則的寡頭壟斷,排除行業競爭,危害廣大消費者利益。考慮到兩家合併將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的巨大不良影響及監管風險,易到用車請求有關部門及時啟動相關調查,遏制壟斷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