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推動更多粵企融入資本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3 09:46

20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廣東多層次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一路高歌奮進,充分發揮了全國排頭兵的探索作用。廣東省金融辦主任周高雄表示,廣東資本市場發展和實體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廣東資本市場的崛起,助推“廣東制造”走向全球,正是這只無形的“資本之手”為鑄就“世界工廠”的輝煌助了一臂之力,廣東經濟的奇跡成就了廣東資本市場的奇跡。

多層次資本市場喜結碩果

經過20年發展,廣東資本市場碩果累累。廣東省金融辦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1月9日,廣東共有上市公司299家,是全國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3萬億元。共有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12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32家,先后超越江蘇和北京,躍居全國榜首。

在證券期貨經營方面,截至2010年9月底,全省共有證券公司22家,代理股票基金交易額達17.5萬億元;全省19家基金公司共管理基金280只,管理資產凈值、基金份額分別達到10465億元和10362億份,均約占全國的43%;廣東期貨市場也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省25家期貨公司今年代理期貨交易額高達32.58萬億元。

經過20年發展,廣東省已形成了包括深圳證交所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以及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深柜市場、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區域性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有力支持了廣東省各類企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曲折中奮勇前行

回顧廣東發展資本市場的20年,周高雄表示,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至今,廣東資本市場20年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劃為試點探索、化解風險、科學發展三個階段。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深交所的設立,廣東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開始了探索。當時廣東經濟發展方式尚屬粗放型,與之相適應,這一時期的資本市場發展也是粗放型。其中,資本市場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更多的資金。伴隨著廣東率先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規模率先迅速擴大,大量資金流向廣東,廣東資本市場規模迅速擴大。伴隨廣東積極推動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工作,廣東成為全國上市公司最多的省份,期貨、證券公司迅猛增加,先后創立了股票柜臺流通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廣東由此成為全國資本市場發展最早的地區。但是,這個階段的粗放發展使廣東資本市場也積累了風險,埋下了后來廣東發生金融風險的種子。

20世紀90年代末到2006年是廣東資本市場的規范整頓、化解風險的階段。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積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逐漸暴露,廣東又直接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最終引發了廣東資本市場的風險。從1997年到2002年,廣東上市公司的數量、平均規模和經營業績均呈下降趨勢,一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02年底,廣東137家上市公司中有107家存在大股東或關聯方占用資金的問題、65家存在為大股東擔保問題,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被關聯方占用資金1.4億元、為關聯方提供擔保4.5億元。這些問題導致廣東資本市場發展放緩。與此同時,省內21家證券公司、85家證券營業網點、111家遠程證券交易網點以及南方證券交易中心和廣東聯合期貨交易所被清理、規范、改組,40多家非法證券期貨交易網點被打擊和取締,南方證券、廣東證券等被列為高風險券商先后被托管、關閉或破產,廣東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風險處置和清理整頓工作持續多年。

2004年,廣東省政府召開了全省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工作會議。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在全省發展資本市場會議上從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廣東要改變金融大而不強的狀況,加快建設金融強省。強調建設金融強省必須解決廣東區域金融中心地位不突出、金融效率不高、金融風險隱患較多等關鍵性問題,必須把廣州、深圳建設成為華南區域性金融中心,要求把金融業列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加快發展。同時,為了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進一步發揮利用資本市場在廣東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廣東省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廣東省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工作領導小組。2004年6月,成立廣東省金融服務辦公室,作為省政府專門負責地方金融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2009年組建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作為省政府直屬部門,并進一步增強了職能和人員配備,為廣東金融健康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從2007年開始,已經化解了系統性風險的廣東資本市場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廣東各級政府金融工作部門將大力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作為地方金融工作的重點和突破口,推動企業改制上市取得突出成效。特別是2007年——2009年,廣東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居全國首位,分別達到22家、25家、37家,分別占全國18%、32%、32%。今年以來新增A股上市公司更是達到了49家,穩居全國首位。

推動更多粵企融入資本市場

周高雄告訴記者,廣東省金融辦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聯合中央駐粵監管部門積極推進企業改制上市,積極指導各地政府按照“申報一批、輔導一批、改制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培育上市梯隊,有針對性地出臺扶持政策,形成了全省企業改制上市的良好勢頭。例如深圳對創新型企業改制、輔導、上市、中小板上市分別給予10萬—100萬元,最高可達310萬元的資助,極大地鼓舞了中小企業上市的熱情。佛山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扶持企業上市的政策體系:一方面制定了《佛山市企業上市綠色通道證管理辦法》,要求各有關部門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對持有“綠色通道證”的擬上市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涉及的各項審批,按照“一企一議”的原則,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改制上市信心;另一方面,佛山市、區兩級政府分別出臺了一系列的上市優惠政策,通過技改貼息、財政補貼和獎勵等方式,降低企業改制上市成本。如南海區實現“零費用”上市,除上市成功后獎勵100萬元外,還拿出300萬元用以支付企業上市服務費用;順德區近期還將企業上市的獎勵標準根據融資額提高到最高1000萬元。

2007年以來,廣東省金融辦在全省開展了上市資源摸查,積極組織力量及時篩選出一批資產質量優、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作為上市后備企業,建立了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儲備了數百家擬上市企業,增強了全省企業改制上市發展的后勁。廣東省金融辦還先后赴廣州、東莞、佛山、中山、惠州等地深入企業實地調研和開展上市培訓工作,根據企業實際,按照“一企一策”原則,同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一道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改制上市工作方案,積極推動企業到中小企業板或創業板上市。一些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陽光雨露滋潤之下,步入了做大做強的快車道,迅速成為引領中國中小企業迅猛發展的排頭兵和風向標。中小板和創業板為眾多廣東科技成長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科技創新資金、培育產業化科技成果開辟了新的道路,有力促進了廣東產業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