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ttip會取代wto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9 08:22


1. ttip“是”什么?

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的裹足不前讓很多國家開始把目光轉向雙邊或多邊特惠貿易協定。有些協定還會擴大成為地區間合作,例如泛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關係協議,在更大范圍內降低關稅和投資壁壘。這種圈子似的特惠協議到底是好是壞?在一些人看來,既然全球性的多邊貿易體系已經名存實亡,為什么不盡快找到替代品呢?


但也有反對者擔心,在全球貿易體系框架下壘山頭,會漸漸蛀空wto建立起來的貿易準則。盡管雙邊貿易協定下的“原產地原則”等規章可以讓兩個或幾個國家受益,但從全域來看,反而會加高貿易壁壘。

但是,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對於一國貿易和經濟產出的積極影響並沒有想象中那么大。根據地理相近原則簽署的協議,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澳新經濟關係協定——其目的是跨境貿易政策並軌。它們給貿易和增長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當締約國或地區彼此間相距太遠,泛泛的基本貿易準則就很難對gdp產生多大刺激。

《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下稱ttip)或許是個例外,它對簽約各方經濟的潛在影響會更加積極。ttip將會成為一個平臺,它的目的是將收益“系列化”。想要實現收益,需要參約各方的經濟原則相一致。ttip的另一個更為長遠且宏大的目標是,“建立21世紀全球貿易準則”。

對於那些在經貿意識形態上有別於ttip的國家而言,ttip是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威脅。無論這種看法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它的出發點一目了然:ttip的影響力絕對不僅限於大西洋沿岸,而且簽約方完全可以以此替代wto。

自然而然,人們就會產生兩個問題。其一,wto是否已經名存實亡?第二,未來的全球貿易是否將會為ttip準則馬首是瞻?果真如此,美國和歐洲將會再一次霸占全球貿易話語權。現在來看,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wto的“激進分子”可能會對這樣的前景感到如坐針氈。但是,經濟強國揮舞大棒的習慣由來已久。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經濟強國將會把世界貿易帶向何方?是更為自由的市場,還是更為閉目塞聽?我建議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歐美不會用ttip固步自封;第二,ttip會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第三,歐美確實有可能以ttip為(通信/連接)埠向世界輸出失敗的規則。

2. ttip“不是”什么?

ttip並不是歐美“合伙欺負中國”,也不是大西洋沿岸國家攜起手來對抗新興市場經濟體。歐盟和美國的外貿談判規則都是外向型的。除了ttip之外,雙方都有各自其他的貿易戰略規劃。美國的tpp,歐盟與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和越南的談判等都說明了這一點。包括中國在內,歐盟的版面很廣泛。

這份名單只會越來越長,但是核心觀點是明確的:ttip不是謀求建立一座只有歐美在內的貿易孤島。如果一個經濟實體想要和外部競爭劃清界限,任何貿易協定都只會南轅北轍。以現今世界的貿易交往深度,再加上wto的規定,特惠貿易協定不會帶來嚴重的拉幫結派。

另一方面,關稅壁壘也早已不再高不可攀,因此任何試圖通過降低關稅來重組世界貿易格局的努力都會顯得有些幼稚。至於說,從非關稅壁壘入手的改革是否會產生壘山頭的效應,可能性也不大。因為這種去非關稅性壁壘的改革往往是無差別的。此外還有貿易彈性帶來的正面影響。

3. 貿易政策的恐懼和貪婪

ttip確實有意確立泛大西洋地區在全球貿易中的領導地位。此外,通過匯聚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力來干預全球貿易政策制定及其效果,ttip還可以進一步輸出自己的經濟意識形態。在目前的全球貿易談判中,有關權力分配的問題也是存在的;而且,只有美國(或歐盟的協助下)才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

經濟行為的動因無外乎兩個,利益和恐懼。一個國家之所以愿意對外部競爭敞開懷抱,要么是相信此舉可以增加本國經濟活力,要么是擔心掉隊的危害會更大。盡管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很多國家的態度還是在發生轉變。它們認為,或者,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擴大能帶來的好處已經十分有限;或者,自由化的政治成本太高。通過種種手段,這些國家抵制了多哈回合談判。

麻煩的是,這些國家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分量很重,任何全球性談判都不可能甩開它們獨自前進。作為戰后最重要的全球貿易體系,wto如果想要繼續發揮作用,這些國家就不能推卸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當今全球貿易發展風向的不確定性在增加,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逐步崛起的國家開始“說不”。

此前的幾十年間,在美國的領導下,全球貿易經歷了長期繁榮。美國則一直試圖借助這一體系來傳播自己所信奉的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本主義。但是,美國挑戰者們的崛起,導致過去15年間,多邊貿易體系開始出現群龍無首的狀態。美國仍然不乏追隨者,但是它們都沒有足夠的經濟、政治和組織能力單槍匹馬挑起維護這一體系的重任。

冷戰結束后,美國的領導力也在弱化;它對於自由貿易理念的堅持似乎也同樣如此。由於缺少政治領袖,多哈回合談判的失敗實在情理之中。面對這一局面,其他國家也只是作壁上觀,而不是積極尋求替代方法。在外部壓力不足的情況下,這種退避三舍的姿態很有可能成為常態。

ttip的出現或許可以打破僵局。當世界上最先進的兩大經濟體開始尋求雙臂那合作,旁觀者——尤其是那些對自由貿易改革不溫不火的“局外人”——將被迫向其靠攏,否則它們很有可能在長遠貿易規則的形成過程中徹底失聲。如果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越早啟動,獲利越大。如果ttip談判獲得成功,那么新興市場經濟體將不得不選擇跟上歐美的步伐,而不是繼續保持沉默。

4. 負面規則輸出

傳統的經貿協定,通過禁止某些政府行為來消除貿易保護主義。ttip則不同,它尋求的是明確政府應該采納哪些政策來增加市場準入。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各國開始對外輸出錯誤或無效的管理規章和模式。

在雙邊貿易談判中,各國貿易管理部門的參與十分常見。但ttip似乎正在提升它們角色的分量。為了防止變相限制自由貿易,各國管理部門之間正在積極協商。但是,這個過程卻進展緩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過去四十年中,有關商品和市場的貿易管理都奉行一個原則,管理者越遠,貿易的自由準入度越高。管理者的原則一般和自由市場原則相悖,他們參與的結果往往是更多官僚主義壁壘。

ttip似乎想要證明,消除各國管理者之間的分歧可以帶來更高的市場注入度,打破各種行政壁壘。對待這種思路,“有罪推定”可能更恰當些:此前的經貿談判都證明了它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在缺乏明確的協議細節的情況下,管理者會顯得更加保守,而保守並不是自由貿易的朋友。

隨著各種隱性規則對市場準入的影響不斷加深(例如可再生能源和開放空域規定),美國和歐盟在制定管理細則時的單邊主義傾向越發明顯,而且設計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寬泛(金融、數據和環境規則等)。雙方都希望通過貿易協定來轉嫁自己的管理成本(例如知識產權政策)。只要先行政策允許,他們希望通過設定規則來限制負面的規則制定行為(例如與經濟援助和國有企業相關的規定)。

從目前的進展來看,歐盟和美國的規定和管理方式都有太多分歧。因此,ttip在短期內也不可能在規則制定領域成為全球貿易的有效范本。但一個可見的發展趨勢是,ttip的談判方式可能推動全球貿易體系塑造朝著限制性的方向前進。去規則化和透明化的自由貿易準則可能會被弱化。

(本文摘編自卡托中心網站報告“ttip and the structure of global trade policy”)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