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五年跨越式發展 成都汽車工業筑夢"大川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9-16 10:35


坐擁中國西部龐大汽車消費市場的成都,正面臨著消費市場和產能的倒掛。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09年成都市汽車銷量為21萬輛,同比增幅為41%,而成都本土的乘用車年產能不到10萬輛。

不過,四川汽車工業正在奮起直追,并自2006年至2010年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同時按照規劃,以成都經開區為主體區域的成都汽車產業群,產能規模將從2008年的年產4萬輛,發展到2015年的60萬輛,屆時將實現打造千億產業園區的目標。

四川省汽車產業協會秘書長黃懷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從地域發展模式看,每個汽車工業較強的地方都有一個主導本地汽車工業的大集團,成都未來的方向肯定是大川汽。”

汽車產業跨越發展


1997年,重慶市被確立為直轄市前,四川省的汽車工業總產值為13.6億元,其中11億元在重慶,重慶直轄后,四川汽車工業幾乎一夜歸零。

2000年,國家級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花落龍泉,經開區和龍泉驛區的目光瞄上發展潛力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汽車產業,“西部現代制造業基地”開始起航。

事實上,成都市乃至整個四川汽車工業產業資源比較分散,單個產業規模不大,無法形成聚集效應。經過多方調研和報告,政府出臺汽車投資環境基礎和重點發展規劃,進一步引導本地汽車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推進汽車強省夢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成都市官方網站發現,2006年7月,網站相繼發布了《成都市汽車產業發展現狀》、《成都市汽車產業發展基礎和環境》、《成都市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成都市汽車產業近期發展重點》等文件。

文件第一次提到產業載體建設重點,龍泉驛區成為汽車整車企業聚集地。

2006年底,成都一汽整體搬遷至龍泉驛區成都經開區;2007年7月19日,第一輛“成都造”捷達在這里下線;2008年7月6日,一汽豐田項目落戶龍泉驛區;2008年7月18日,成都一汽第一萬輛捷達轎車下線;2009年5月8日,一汽大眾成都35萬輛轎車生產項目建設啟動;2009年10月28日,吉利成都基地竣工暨首款SUV車型下線。

成都經開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李樺透露,成都一汽大眾、四川一汽豐田等七大整車企業云集;神鋼集團、普什重機等四大工程機械企業相繼落戶,甚至連剛剛完成跨國收購的沃爾沃S60也落戶于此,一個新興的汽車制造基地正迅速崛起。

在政府主導下,成都承載的四川汽車夢想快速前行,成都市龍泉驛區副區長任聞宇饒有雅興地形容當年的龍泉驛區汽車產業發展情況:“龍泉的桃花樹下,汽車馬達的聲音無比悅耳。”

“大川汽”夢想

“每一個整車企業都有自己的配套體系,每一個整車生產企業的進駐都帶動了一批零部件企業的進駐,成都汽車零部件布局趨于完善。”黃懷桂對記者說。

然而配套不完善也的確是成都汽車工業的薄弱環節。成都要繼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長春之后,成為全國汽車制造的“第六極”,有優勢,也有劣勢。

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五極”都有相似點,每一個地方都有支撐當地產業發展的龍頭汽車集團,如上海有上汽集團,長春有一汽集團等。

黃懷桂承認,成都汽車與各大汽車基地存在差距,“未來肯定是大川汽的方向,但現在談這個太早了,不適合目前成都汽車發展的調子,這個會影響到企業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她說,目前成都汽車局面是散、小,還沒有龍頭企業,但是四川汽車產業還在快速發展時期,還沒到需要整合的時候,“大川汽”計劃的出臺還要與目前進駐的汽車廠商進行協調,必須保證目前企業的利益。

此外,從傳統的汽車工業路徑,成都超越其他“五極”的時間或許會很長,但如今國家純電動汽車的定調給四川汽車工業帶來了機遇。

今年5月28日,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四川汽車工業集團野馬汽車廠的首批10輛純電動客車開始用于成都市區16路和28路公交高峰時段的示范運營,標志著“四川造”汽車正式邁向了新能源征途。首先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四川汽車工業集團能否承擔起“大川汽”夢想?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