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西安形成最強產業集群 定位直指中國航空業引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11 09:29

西安航空基地目標定位于中國航空產業引擎,預計到2015年,在大飛機試飛成功之時,有望實現工業產值1,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實現年產值2,000億元。

據中華工商時報11月11日報道,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以前的航空市場大致只有軍機制造和民航運輸兩塊構成,在通用航空領域幾乎一片空白。

據權威研究人士預測,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以及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飛行開放,未來10年,中國內地將成為世界上公務航空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至少需要1,200架公務機,年營業額可望達到600億元人民幣。到2012年,中國需要各類通用航空飛機1萬-1.2萬架,按國際通行的航空產業拉動比例1:10估算,將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航空業的大門真的打開了!機會真的來了!”

這是最近頻頻造訪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的、包括溫州、陜北、臺灣在內的一批批企業家參觀完后的一致的興奮感受。

不僅僅是這些企業家,實際上,自“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西安航空轉包生產暨國際合作論壇”分別于2009年10月和11月在西安閻良航空基地通用航空產業園成功舉辦后,來自美國、法國、荷蘭、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到航空基地實地考察就絡繹不絕。航空基地通過組織基地入區外資、內資對口企業與外來考察團直接交流對接等方式,讓投資者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投資少、見效快、回報高就在航空基地”。

新加坡航空企業考察團中的幾家企業考察后當即決定要在航空基地投資;荷蘭航空企業考察團與航空基地共同成立的“中荷航空產業合作辦公室”已于今年5月26日下午在航空科技企業孵化器正式揭牌,并與多家基地航空企業形成了多個合作意向;世界最大的航空系統供應商——古德里奇公司副總裁一行在航空基地考察后明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推動合作項目發展。

沖擊、吸引這些企業家的,毫無疑問來自于對他們來說是突如其來又巨大無比的中國航空市場的歷史性機遇。

萬億航空市場面臨井噴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以前的航空市場大致只有軍機制造和民航運輸兩塊構成,在通用航空(是指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

根據中國民航局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09年年底,中國擁有通用航空器997架,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每百萬人擁有不足0.5架,機場70余個,年產值17.9億元人民幣

而同一時間節點下的美國,擁有通用航空器23萬余架,約占全國航空器的98%,每百萬人擁有743架;通用航空機場1.68萬個,約占全國各類機場的96%,產值超過1500億美元。

由此可見,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市場空間有多么巨大,可以說,通用航空業是中國最后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

另外,根據國際經驗,人均GDP過1,000美元時,消費以家電滿足為主,人均GDP過2,000美元時,家庭汽車消費開始,人均GDP過4,000美元時,飛機將進入家庭。相對應的是,中國正在做著這樣的“證明題”,在2003年和2007年人均GDP分別過1,000美元和2,000美元,幾乎在重復著這條消費曲線,尤其是這兩年汽車消費的“井噴”式增長,完全可以推測現在才剛剛起步的航空產業接下來的爆發能量。

實際上,經過30多年的民間財富積累,只要稍加注意,就能發現一些端倪。據了解,在江浙、廣東等一帶經濟發達地區,擁有私人飛機已不是鳳毛麟角,只是囿于包括空域限制在內的種種復雜原因,不愿為人所知而已。上半年東莞企業家駕自己私人飛機抓賊的新聞,就是露出的冰山一角。

據權威研究人士預測,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以及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飛行開放,未來10年,中國內地將成為世界上公務航空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至少需要1,200架公務機,年營業額可望達到600億元人民幣。到2012年,中國需要各類通用航空飛機1萬-1.2萬架,按國際通行的航空產業拉動比例1:10估算,將帶動超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兩年前中國甚至不存在私人飛機市場,但在未來十年里,這一市場規模將每年增長20%至25%以上,十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飛機擁有國。”亞洲最大的私人飛機銷售商“亞洲jet”執行總裁邁克爾·沃爾什的看法聽上去或許有些難以置信,但業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隨著中國大飛機項目的啟動,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航空產業,將催生一個萬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并將保持10年以上的黃金發展期。

體制創新構建新型發展模式

僅僅是5年前,航空業還是國有企業的一統天下,行業之外的企業要進來幾乎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到現在很多人說起航空業,還是感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難怪,航空業由于事關國家安全和國防,一直以來是中國管理和控制最嚴的行業之一。從研發到生產封閉在一個自成體系的軍工系統,其特征是圍繞項目開展科研試制,形成小批量軍工生產。而現代飛機制造業可以說是現代工業尖端技術的集大成者,幾乎現代工業的所有門類都有涉及。原有的軍工體系顯然不能適應,造成中國的天空飛的幾乎都是外國的飛機,中國這樣一個制造大國,民用航空產業卻弱小的可憐。

在國際上欣欣向榮的通用航空領域,由于低空空域的限制,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唯一沒有全面發展的產業空白。

隨著近年來中國航空產業政策的調整,商用大飛機項目的上馬,低空開放也開始走上了“破冰之旅”。2004年,中國民用航空局先后頒布了第130號令和135號令,即《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登記管理規定》和《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學校合格審定規則》等,中國航空產業終于迎來了一縷曙光。

陜西抓住了這次機遇。

陜西是中國航空第一大省,也是航空工業產業最密集的省份,其航空產業總資產和總產值均占到了全國的1/4強。其中閻良是著名的航空城,有中國的“西雅圖”之稱,這里聚集了中國最強大的航空研發生產能力和最雄厚的航空產業發展資源,中國最大的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唯一的承擔飛機適航審訂的飛行試驗研究院、唯一的飛機強度試驗基地都在這里。

經過多次爭取,2004年8月國家發改委批復設立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2005年3月正式啟動建設,這是國內首家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面對原有體制的弊端,航空基地剛一成立即確立了創新發展定位,全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一是積極為以軍工企業為主要力量的原有航空產業集群做好服務配套工作,加速推進軍工研發制造力量向民用航空領域轉移;二是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民營資本和社會產業資本向航空產業投入,參與航空產業分工;三是積極培育處在產業價值鏈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項目,促進整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體制是第一生產力,良好的體制環境讓各種要素向基地聚攏。

一方面,航空基地盤活了原軍工體系的優質資源,聚集了全國最大的大中型飛機設計研究機構(中航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全國最大的大中型飛機制造企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國唯一的飛行試驗研究鑒定中心(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全國唯一的飛機強度研究所(中國飛機強度研究所)等。另一方面,又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參與,聚集了亞洲最大的飛機防冰/除冰液生產基地(西安高科理化技術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8萬噸模鍛液壓機(三角航空公司)、民用飛機飛行模擬器(西安藍天仿真科技公司)、高性能碳纖維(康本公司)、高強度輕質鎂鋰合金(四方機電公司)、高性能撓性覆銅板復合材料(航天三沃公司)等一大批投資過億元項目和民營企業入區。

西安四方集團是一家有18年歷史的電力監測行業著名企業,看中了基地發展環境和看好航空產業的未來,2006年入園,很快就找到了發展機會,現在在基地已成立了3家公司并參股多家公司,分別進入了鎂鋰合金、無人旋翼機、航空檢測等領域,其中“輕質高強度鎂鋰合金材料”就是在基地撮合下與西安交大合作的成果,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集團的發展重點也轉向了航空領域。

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使得西安航空基地徹底打破了航空業原有的堅固壁壘,打通了一條通往萬億市場的通道,大批民營企業在這里創業發展,來自英國、德國、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的知名企業在這里投資興業。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區內注冊300余家企業中,90%以上是民營和外資企業。

打造中國最強航空產業集群

如果說體制創新從制度上解決了航空基地活力問題,那么基地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呢?這是金乾生這位曾長期從事開發區管理和產業發展研究、有著豐富開發區產業運作經驗和深入研究的航空基地管委會主任一直思考的發展戰略問題。

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并沿用到如今的、以土地為依托主要依靠招商引資推動開發區建設的模式,顯然已經無法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市場形勢,更與航空產業的特征不符。航空產業是一個關聯度高、

專業性強、帶動力大、門類異常復雜的高新技術產業,世界航空產業的發展也證明,一個領袖型航空企業,在它的塔尖下必然存在著從系統集成商、大部件供應商、小部件供應商,直到零部件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等等成千上萬個配套企業構成的龐大塔基,這是現代航空業的一個業態特點,因此,要實現基地“亞洲第一、世界一流”航空城的遠大目標,只能走、也必須走“產業鏈構建,集群化發展”之路,通過專業化分工、市場化配套、規模化運營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經過5年的產業聚集戰略實施,航空基地形成了全國唯一的集飛機設計、整機制造、試飛鑒定、強度檢測、專用裝備制造、航空材料制備、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務等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航空產業鏈條,以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為分支產業,以航空零部件加工、航空維修、轉包生產、航空相關設備、航空教育培訓、航空旅游博覽等為配套產業的完整產業體系,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現在在西安航空基地,任何航空企業都可以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實現就地配套。西安航空基地已經成為中國最適合發展航空產業發展的特區。

從世界產業發展歷程看,航空和汽車業都是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都是需要大配套和高技術的。而中國汽車產業合資當初忽略了自主創新,寄希望于“用市場換技術”,最終成為了汽車制造大國卻不是強國,這是一個應當汲取的教訓。

西安航空基地一直立足于整合西安領先全國的優勢科研資源,打造產學研一體平臺,為基地乃至中國航空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引擎。陶瓷基復合材料工程中心、碳纖維工程中心、大型模鍛件工程中心、激光快速制造工程中心等一批院士項目和國家或省級工程中心在西安航空基地建設,形成了科研在院所、工程中心在基地、企業圍著技術中心這樣一個良性的技術生成與應用的鏈條,將科研院所、政府、企業各自的優勢和有效的聚合起來,保證了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能夠源源不斷輸出并得到應用。

在整個航空基地,最強大的是每個企業的技術自信,因為在這里行業領先比比皆是,填補國內空白也不鮮見。

“再過三五年,這些企業就會起來,你那時再看航空基地發展的后勁和爆發力,那會發生聚變反應。”金主任最后堅定地說。

西安航空基地一直把目標定位于中國航空產業的引擎,預計到2015年,在大飛機試飛成功之時,有望實現工業產值1,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實現年產值2,000億元,實現進出口額10億美元,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航空產業園區。

(尹薇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