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上海金融國資整合難產:PE尋求突破后來居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11 11:10


在“世界第三”的背后,是上海經濟實力與金融地位的不相匹配以及由此帶來的金融話語權旁落,這成為上海新一輪金融國資重組的動力所在

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有多遠?

2010年4月7日,在上海浦東發布的“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指數”排名中,上海排在紐約和倫敦之后,位居世界第三。

排名甫一公布,即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上海更多地應該體現在發展潛力上,(第三)排名讓人無法信服。”上海金融學院院長陸紅軍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隨后,在“第二屆亞洲金融合作論壇”上,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坦言,就實力而言,上海排第三確實太高,但如果以全球金融中心的增長力和發展力指數而論,上海可能會取得較好的名次。

過去一段時間,上海市進行了多起金融國資重組和運作,上海實業、上海國際集團等上海本地金融公司都曾試圖擔當起上海金融公司整合的重任,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效果不彰。

另一方面,按照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的格局,上海至今沒有一家金融旗艦公司,在北京、深圳等地的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以及中國平安(44.98,-0.69,-1.51%)集團的金融控股集團路徑已定的襯托下,上海金融資本的短板更加彰顯。

在“世界第三”的背后,是上海經濟實力與金融地位的不相匹配以及由此帶來的金融話語權旁落,這成為上海新一輪金融國資重組的動力所在。

市場化轉向

陸紅軍認為,盡管2009年上海在證券交易量和期貨交易量方面取得重大成績,但另一個硬指標——外匯交易量不及紐約和倫敦的1%,此外在軟件、法制環境以及全球認同程度方面,上海還不具優勢。

在2009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有關意見之后,如何具體實施和推動,成為上海方面的當務之急。

目前的一個困局是,上海地方國企集中,缺乏活力,此前的非市場化重組,又導致市場效率不高。而本地的金融機構,除銀行和證券之外,其他領域實力不強。

為此,上海市已成立了由市發改委等部門組成的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組長由屠光紹擔任。

“屠光紹主管上海金融后,提出了市場化金融重組和市場化建設的思路。”陸紅軍說,這已成為當下上海金融發展的主要抓手。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上海擬將上海市金融辦升格為金融局,以提升行政級別為金融國資重組鋪路。2009年8月,浦東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已經先行升格為金融服務局,原金融辦主任施海寧擔任局長。

在市場化方向確定和監管框架搭好之后,謀劃金融控股集團成為2010年金融國資重整的重要任務之一。此前,上海當地的浦發銀行(13.92,-0.20,-1.42%)、上海實業、上海國際集團、申銀萬國以及上海國資經營公司都上報過相關方案,但均未獲批。其中,上海國際集團一度被外界寄予厚望。

上海國際集團成立于2000年4月,目前管理著上海市屬大部分金融資產,旗下金融機構包括上海國際信托、上海證券、浦發銀行、上投摩根、國泰君安、華安基金等,并參股中銀國際等多家金融機構。

“已經有了金控雛形。”上海國際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當年的浦發銀行以及國泰君安的高管人員都由上海國際集團選派。

但隨后上海市調整部署,將16家市屬金融機構的相關事權劃歸到上海金融辦。上海國際集團變身為“戰略控制型”金融投資集團,開展以金融為主、非金融為輔的投資、資本運作與資產管理業務,與金融控股公司越行越遠。

此時,陸家嘴金融取代上海國際集團,擔當了重任。

2009年4月,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陸家嘴金融)進行增資,注冊資本增加到20億元。股東主要是上海陸家嘴(集團)公司和上海浦東發展(集團)公司(下稱“浦發集團”),分別出資8億元。

陸家嘴金融成立之后,即按照金融控股模式進行相關布局。2009年6月,收購愛建證券,又于當年12月全資收購青島海協信托,一年內就擁有了證券和信托兩張金融牌照。

“上海國際集團做存量,陸家嘴金融做增量。”一位接近陸家嘴金融的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陸家嘴金融側重于金融服務,著力開展金融租賃、擔保、信托以及基金管理等業務。在銀行方面,陸家嘴金融已經獲得了消費銀行的業務。

上述人士透露,陸家嘴金融完全是按照市場化方式經營的金控公司,并以市場化重組獲得金融牌照。

PE突破

在陸家嘴金融漸具金融控股雛形之后,上海的外資PE(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也躍居國內前列。

4月14日,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徐權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上海正在考慮制定相關管理辦法,引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參與發起設立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

上海PE發展,屬于后來居上。

此前,在外資PE落地的政策上,上海落后于天津。后者借助國務院批復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方案,一度打開時間窗口,吸引外資PE開設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點。隨即在國家發改委備案通過的很多全國性股權投資和創投機構,都選擇天津濱海新區注冊。

2009年6月,上海出臺了《浦東新區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試行辦法》,上海成為國內首個允許外資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投資(PE)等境外股權投資資本,以“股權投資管理”身份,進行合法登記注冊的地區。

為此,上海金融辦公室選取6家外資PE作為試點,分別為凱雷、KKR、啟明創投、方源資本、香港第一東方集團和普凱投資基金。

一時間,外資PE機構開始搶灘上海,“政策出來之后,許多外資PE都有落戶上海的意向。”浦東金融局的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

目前,上海PE發展速度開始加快,已經超過此前風頭正旺的天津等城市。截至5月,共有17家公司制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機構登記注冊,其中包括美國百仕通集團等知名機構。

金融產業基金難題

在國務院批準上海設立200億規模的金融產業基金之后的兩年多中,這家名為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金浦基金”)的募集一拖再拖。

“還沒有募集起來。”4月中旬,金浦基金總裁呂厚軍在電話中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

呂是接替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貝多廣擔任這一職務的,此前,媒體已經報道說,中金公司將退出金浦基金。

金浦基金正式成立于2009年8月,注冊資金2億元人民幣,上海國際集團和中金公司各占50%的股份。當時的董事長為上海國際集團總經理萬建華,總裁由貝多廣擔任。

但僅半年時間,基金高層相繼變動。除了總裁由呂厚軍擔當之外,萬建華也從金浦基金去職,接替者為上海國際集團副總經理邵亞良。

據接近中金公司的人士透露,中金公司欲退出金浦基金的主要原因在于,負責基金募集的上海國際集團市場化運作不力,募集工作在兩年多時間里幾乎毫無進展。

而上海國際集團此前計劃以公司制募集資金的方式,由雙方股東直接出資來完成募資,這樣與原先設計的有限合伙制方式設立基金的初衷相悖,才導致擅長管理而不具資本優勢的中金公司考慮退出。

近日,上海國際集團行政管理總部的人士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電話問詢時說,目前基金股權結構沒有變化,具體籌建不清楚。

上海國際集團的軟肋

金融產業基金的一度擱置,讓上海方面頗覺尷尬,而外界對于上海國際集團的市場化運作能力也存在一定質疑。

據知情者透露,在最初上海國際集團和中金公司協商設立產業基金之時,雙方就有過較為明確的分工:上海國際集團主要負責募集資金,中金公司負責管理。

“當時,上海國際集團以其在上海金融圈內的地位,本以為募集200億元不會存在什么問題,而且也能掌握到不少的金融項目。”接近上海國際集團的人士說,或許上海國際集團曾考慮過一旦募集資金困難,可以通過行政方式由政府出面,從而獲得地方金融企業的支持。

但最近幾年,上海市政府對于國資運作提倡以市場化為主,“政府開始避免通過行政指令指導企業經營。”同時由于上海國際集團手上又沒有好的項目儲備,導致許多潛在的LP(有限合伙人)最終選擇了放棄。

“關鍵還是以前的成功經驗不足,沒有市場號召力。”上述人士說,上海的國有企業頗為保守,加上上海國際集團比較封閉,外界很難與之深入合作,一些民營資本更是擔心投資效益。

上海國際集團之前多次依靠行政劃撥獲得集團外的大量優質資產,其中最重要資產——浦發銀行和國泰君安,均為行政劃撥而來。

上海國際集團的這一軟肋,讓原本走在國內前列的上海產業基金,被其他一些地方趕超。比金浦基金晚近兩年獲批的天津船舶產業投資基金,就是以有限合伙制設立,于2009年12月29日揭牌,并很快募集到28.5億元資金。同時,該基金已針對性選擇了約50億元的項目儲備。

為此,上海國際集團在中金公司的貝多廣退出后,引進了上海本地專業人才呂厚軍,以增加基金管理的市場號召力。

呂厚軍此前是海富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其掌管的中比基金(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在業內鶴立雞群,基金在5年多時間里完成了20多家公司的投資。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上海國際集團還在籌劃的另一只產業基金——上海航運產業投資基金。

該基金首期計劃募集30億元,仍然以公司制形式成立。在金浦產業基金開局不利的情況下,航運產業基金能否順利誕生,尚不確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