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打造"10大軟件園區" 創造15萬就業機會 年產值上看千億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大連日前啟動「10 大軟件園區」建設項目。項目主體位於大連市旅順南路,包括華信 (國際) 軟件園、 IBM 軟件園、海輝軟件園、龍湖科技園區等 15 個特色園區和產業基地,總投資 500 億元 (人民幣,下同) ,建成後形成 15 萬從業者、 1000 億元年產值的規模。
香港《大公專訊》報導,大連軟件產業飛速發展始於 1998 年,最早採用「官助民辦」模式建設運營的大連軟件園,如今已成為大連市眾多軟件園中的「龍頭」園區,在大連軟件園始建的 1998 年,大連軟件業的產值僅有 2 億元左右,但經過 10 幾年的努力,大連軟件產業的產值已經突破 400 億元。
而軟件和服務外包業的無汙染、高附加值的特性,也?這座城市綠色、低碳經濟未來指引暸方嚮。大連市長李萬才致辭中表示,旅順南路軟件?業帶是遼甯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國家戰略的重點發展區域,是大連未來綠色產業和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大連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極。
大連軟件園內的服務外包產業樓按 1:1 的容積率建造,即 1 萬平方米的土地建 1 萬平方米的產業樓。每萬平方米產業樓可容納 800-1000 名軟件工程師,每位軟件工程師 1 年大約可創造 20-30 萬元的產值,這意味著軟件園 1 萬平方米的土地 1 年的產值約 2-3 億元。
由於軟件業基本不消耗原材料,其對經濟的貢獻幾乎是 100% ,這個數字是來料加工型制造業的 20 倍,而其單位 GDP 能耗還不足製造業的 20% 。經實際測算,大連軟件園內唯一一家加工製造企業, 2008 年實現?值 3.8 億元,占軟件園總?值的 1/40 ,耗電 497 萬千瓦時,占整個園區的 1/8 ,而軟件園現有軟件辦公樓 24 座,平均每座建築的?值是該企業的 2 倍,而耗電卻不到它的 1/5 。這說明這個?業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業。
目前軟件園的從業人員已經擴展到 5 萬人左右。據統計,每增加 1 名軟件工程師,可帶動其他社會就業 5-8 人。意味著這個?業能真正把中國龐大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