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特瓶變身 MIT球衣世足賽發光
兩岸網記者劉曉霞 台北
(圖片提供:行政院)
兩岸網台北6月9日報導 台灣在今年世界盃足球賽中不缺席!行政院副院長陳冲透露,今年世足賽有9支球隊球衣,是「MIT」由台灣廠商從回收寶特瓶製作而成。目前全球寶特瓶抽絲製成衣物技術,僅台灣和日本居領先地位。
世足賽11日在南非開踢,包括巴西、荷蘭、葡萄牙、美國、南韓、澳洲、紐西蘭、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9支球隊,將穿上百分之百「Made In Taiwan」球衣,這批球衣是以回收寶特瓶經過融化抽絲後再製成,平均每8個寶特瓶,才可以製作出1件球衣。
負責轉移技術的紡織所副所長連榮盛表示,這批世足賽球衣是由Nike向台灣廠商訂購,至於向哪些紡織廠下單,連榮盛以涉及Nike商業機密為由,不願透露。他說,目前台灣機能性紡織每年有4000多億元的產值,其中布料輸出占60%。
連榮盛還透露,台灣紡織大廠,幾乎都有投資將寶特瓶抽絲、聚合成化纖技術,包括:南亞、新光、遠東、中興和力麗等廠商。他說,目前全球將寶特瓶纖維細緻化的技術,只有台灣和日本居領先地位。
連榮盛指出,台灣研發將回收寶特瓶回抽絲製成纖維技術已經超過10年,近2年纖維細緻化技術才突破。他透露,台灣每年光是由寶特瓶抽絲纖維所需的寶特瓶瓶磚數量就高達9萬公噸,甚至還供不應求,必須向國外進口寶特瓶。
連榮盛解釋,寶特瓶變成球衣,必須經過回收、處理、重製成為回收聚酯纖維,纖維經過抽絲、紡紗成回收聚酯布料,由一開始的16條紗、32條紗提升到144條紗,順利提升紡織手感。
經濟部工業局說,這一系列國家球衣及零售球衣,估計使用超過1300萬支寶特瓶,這是台灣科技傲視全球的表現,也符合綠色環保潮流。
身兼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召集人陳沖指出,因各國球衣顏色有其特殊意涵,在製作及染整上要求更嚴謹,台灣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代表台灣製造的技術與品質再次獲得國際肯定,也驗證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節能減碳方面的努力。(記者:劉曉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