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投資因輿論暫緩 未來或有三成將入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財經》綜合報道】據21世紀經濟報道,近日一位接近權威機構的知情人士表示,備受關注的養老金投資方案一度“議而已決”,只不過被輿論耽擱了出臺步伐。
具體是,歷時一年半制定的養老金多元化投資方案,還未公布,便遭遇輿論養老金入市等于“羊入虎口”的論調,從而讓這份方案再度擱置。
作為人社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2012年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要點之一,最新的消息是,《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條例》處于調研起草階段。
然而對之后若干年養老金改革戰略的推進,仍是樂觀論調。此間業內人士預計,在未來的20年中,以社保基金為主導的最大機構投資者,將對金融市場的制度變遷與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能引領金融市場的重大結構性調整。
據社保專家、中國社科院拉美所所長鄭秉文稱,基本養老基金投資股市比例,可能在30%以下;另外70%,首先要投資政府債券,或者特種債券,還有企業債券、股權投資、實業投資等。
人社部數據顯示,去年城鎮五項保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總收入23700億,總支出17900億,累計結余28700億,從2000年的兩千億,迅速增長到目前近三萬億,而且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下去。
“我們是全世界唯一吃銀行利息的社保基金管理體制。”鄭秉文說,據其測算,躺在銀行賬戶上的社保基金,損失是天量的。
統計顯示,2000年至2008年全國養老金賬戶年均收益率不到2%,低于同期2.2%的CPI年均增幅。比較而言,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社保儲備基金(財政撥付)過去11年間的收益比較可觀,年均收益率達到9.17%。
若按照9.17%計算,減去2%名義收益率(銀行利率),那么養老金過去十余年損失達7000億;如果算上社保五險基金合在一起,損失合計1.1萬億,抵消了2000年以來財政資金對社保的全部補貼。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也介紹,盡管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核算,但結存基金受托存儲在市、縣一級,形成了1000多個小規模基金,缺少保值增值手段,貶值嚴重。
根據統計,2007-2008年的養老保險基金的平均利息率分別為1.79%和2.16%,低于一年期存款利息率水平。并且這個利率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
儲介紹,按照1997年建立養老金個人賬戶時的制度理想設計,假定參保人繳費40年,退休余壽12年,每年的工資增長率等于基金投資回報率,按投資回報率5%測算,個人賬戶可以提供的養老金相當于退休前工資水平的38%。
但是制度運行十幾年以來的數據卻顯示,平均每年工資增長率比基金投資回報率要高出10個百分點,從而使得過去積累的養老金水平相對當期工資嚴重縮水,進而使得個人賬戶的替代率水平(替代雇員平均工資的比例),從原來的38%下降到10%。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