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別拿信貸資金流向對股市說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上海證券報)


投資股票的慾望是預期的產物。儘管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面上看穩住了某些依賴外貿的企業,間接地穩定了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增信貸如果真進了股市反而沒有這種效果了),但是,扶穩的背後卻是延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阻礙了預期的進一步上升。因此,即使下半年收縮信貸,如果真能因此產生結構調整推力的話,對股市倒是件好事了。

最近市場上盛傳:下半年央行可能要採取縮緊貨幣政策了。不管真假,有人信了,而且還把它演繹成最近股市橫盤甚至預期未來逆轉的理由。無獨有偶,在總結上半年股市行情時,也有很多人都把這輪行情歸功於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認為是新增信貸推升了行情。上周,某學者撰文稱:新增7萬多億貸款,「你想都想得出,這些錢一定是跑到股市上去了」。

十年前,我曾在某國有商行做信貸,上崗前領導要求熟讀《貸款通則》,幾年下來,其中的條款雖不能說「倒背如流」,可也算「熟記於心」,至今難忘。對照通則,我怎麼也想不明白,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怎麼就是「一想就想明白」的事,如果是信貸資金可能轉移到股市,那會是通過怎樣的途徑呢?

通過一次轉賬進入股市基本沒有可能,因為貸款行的會計部門必需審核資金轉賬用途是否符合貸款合同條款,符合條件方可將資金轉出去,儘管確實存在違規操作,但一般來說是少之又少,因為這不是一般的操作責任,而是法律責任。因此,信貸資金要想轉入股市,借款人就必須通過二次轉賬,但如果資金轉入行負責的話,這筆資金也不可能轉入股市,因為按規定,轉入行必須調查轉賬人是否在原行有貸款,並有義務通知原行。這麼一來,這筆資金想通過二次轉賬進入股市也可能性不大,於是就必須通過三次、四次轉賬了,而且必須是利用下遊行的疏忽才有可能轉入股市賬戶。


但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第一,憑什麼認為所有銀行都疏忽對待轉賬資金呢?那些認為信貸資金一定流入股市的觀點建立的前提是,我們的制度全都形同虛設,銀行員工全都玩忽職守。事實是這樣嗎?第二,上述分析只是一種可能性,但不能說「可能的就是必然的」,這在邏輯上講不通。然而,那些認為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是「想都可以想得出」的人恰恰就是這個邏輯。

判斷信貸資金是否流入股市必須有科學的證據,其實這是可以查清楚的。央行清算中心直接掌握著轉賬資金的去向,為什麼不能通過實實在在的調查和明明白白的數據來給公眾明確的說法呢?

系統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站在系統內判斷系統未必客觀,站在系統之外判斷系統未必真實。系統外的人之所以能做到客觀,不是因為他們站在了系統之外,而是因為他們可以運用系統之間的科學比較手段發現系統的特徵,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站在了系統之外就以為是客觀的,無疑是犯了唯心主義錯誤。那些靠「想都想得出」的命題來支撐結論的人,又有多少瞭解信貸資金運行方式,並用不同運行方式來判斷資金流向的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站在系統外的人不是運用科學方法去做判斷,那他既不會真實也不會客觀,這樣的言論又怎麼可信呢?

當然,我相信一定有人會反問我:你說我沒證據證明信貸流向股市,那你有證據證明信貸資金沒有流向股市嗎?我當然沒證據,正因為我沒證據,所以我不拿信貸資金流向說事,更不會把沒有證據證明的事實與股市的漲跌聯繫在一起。我說過,那些把本輪牛市「歸咎於」新增信貸資金的言論出自兩類人:一是年初唱空現在兌現不了「預言」,又不願承認錯誤的股評家,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自己開脫;二是多年以來篤信供求原理適用中國股市的人,他們這樣做雖沒什麼目的,但很有危害。

前不久參加一個朋友聚會,其中一位朋友對新增信貸推升股市篤信不疑,辯論中我問他:既然信貸資金可以推升股市,而信貸的大門從來沒有關閉過,那請問:去年怎麼沒人貸款炒股呢?朋友諷刺我說:你傻呀,去年大熊市,誰願意把錢投到股市裡?我無奈道:去年股市不好,所以沒人貸款入市,這說明預期決定投資;今年股市大好,是因為新增信貸,也就是說是資金決定了股市。這怎麼反過來倒過去都是你的理?在場人無不大笑。

這實際上是一個既陳舊又沉重的話題,就是資產價格與供求無關的論斷。說它陳舊,是因為這幾年來我就和非主流圈的朋友們不斷地宣揚這個觀點,說它沉重,是因為雖然無數的事實已證實了這個觀點,但多數主流學者和股評家依舊不願接受它。最可笑的,是有人甚至聲稱:這個道理在西方是對的,但在中國不適用。

今天我之所以還要老調重彈,其實就是想闡明一個道理,有人說如果下半年央行實施適當緊縮的貨幣政策,也就是減少信貸規模,那麼這一輪的牛市行情也就到此為止了,這顯然還是在供求理念的圈子裡打轉。投資股票的慾望是預期的產物。儘管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表面上看穩住了某些依賴外貿的企業,間接地穩定了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從這個意義上講,新增信貸如果真進了股市反而沒有這種效果了),但是,扶穩的背後卻是延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阻礙了預期的進一步上升。因此,即使下半年收縮信貸,又怎麼樣呢?如果真能因此產生結構調整推力的話,對股市倒是件好事了,又何來唱空的道理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