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戰爭:市場,權力和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戰爭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日報)
這是一場最複雜的戰爭;
這是一場比雷曼兄西破產、華爾街崩潰影響更深遠、危害更大的世界隱形之戰;
壟斷全球80%交易量的世界四大糧商、食品工業巨頭、超市巨頭如何同時扮演著天使與魔鬼的雙面角色?
數量龐大且處於被動地位的農民和消費者又如何悲歡離合地參與或者不得不參與這場糧食和食品的隱形戰爭?
這場戰爭不僅是國家力量、戰略和策略的角逐,也不僅是金融大鱷資本的血腥和世界四大糧商逐利的陰謀,它最後的指向更關乎生活、生命和道德的批判,是每一個人必須關注、必需懂得的,必需奮起而爭的力量角逐。
在糧食價格高企,食物危機頻發的時代,你懂得這場戰爭嗎?
帝國視野下的糧食戰爭
我們似乎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為糧食問題擔心。其實距離最近一次全國性的大饑荒不過半個世紀,各種肉食、蔬菜、副食品完全通過自由市場敞開供應也只有二十餘年,很多人都還記得什麼叫「餓」。
大自然神秘莫測,為糧食收穫加上一個大大的不確定性。今天我們之所以能卸下這個沉重包袱,主要得歸功於這幾百年湧現出一個了不起的發明:糧食市場,全球化的糧食市場。有學者認為,市場的發明堪與火、輪子等並舉,無論怎麼讚揚都不過分。因為市場會根據價格,自發地調整糧食在世界各地的配置,把天氣的風險分攤到全世界。假若一地受災,另一地豐收,那麼市場自然會以此地之有餘補彼地之不足,輕鬆地對沖掉風險。所以,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開放社會永遠無需擔心糧食問題。張五常說得更絕對:只要糧價足夠高,上海的馬路上都會種滿糧食,怕什麼!
可是在英國學者帕特爾看來,經濟學家的這種看法未免天真。他在世界各地的考察實踐中發現,糧食問題非但沒有被市場化徹底解決,很多時候還陷入極深的陷阱。
控制了糧食 就控制了所有人
2007年,全球糧食價格飆升40%。進入2008年以來,糧食價格依舊我行我素地持續上揚。蘇丹、海地等40多個貧窮國家面臨糧食困境;墨西哥、印尼、菲律賓等國相繼出現示威遊行,上萬市民走上街頭抗議糧食價格的高漲。這些產糧和不產糧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都在糧食的全球分配中遭受最多的損害。
這裡包含了兩種類型的困境。一種類型是自然地理不適合大量出產糧食、經濟又相對落後的國家,他們需求糧食而不可得,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與飢餓作鬥爭;另一種類型,一些發展中國家能夠產出大量糧食,但是在國際市場交易中總是處於不利的地位,價格被壓低、產品被歧視,很難依靠糧食來換取其他足夠的生活用品。糧食問題既是本土的,又是世界的,相互交織在一起,不能天真地完全信任自由開放的國際糧食市場。
糧食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糧食的供給卻不見大的改觀。交易中不斷的摩擦使得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沒有足夠激勵種糧食,張五常形容的「上海馬路上種滿糧食」的情景並未出現。
基辛格幾十年前就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住了整個世界;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所以糧食交易中充滿著權力鬥爭,是控制與反控制的博弈。與兩百年前相比,整個世界食物體系已經高度發達,但也變得高度脆弱。農民不僅要面對自然風險,還要面對人為風險,也許正如作者最後期望的:一種新的世界食物體系正在孕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