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期許"公推公選",更深入的探索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官員的晉升通道,正在慢慢出現明顯的新變化。近來,全國不少地方陸續開展官員的公開選拔任用,包括北京、福建、浙江、陜西、湖南、江蘇、四川、江西、深圳等十多個省市,均面向社會公開選拔較高級別官員,其數量已經創下歷年之最。

其實,“公推公選”并非一個新生事物,在個別基層地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出現了帶有公選性質的試驗。當然,那只是星星之火,且持續性差,好做法不能堅持。2003年,江蘇省宿遷市等地出現了“差額直選”和“公推直選”等官員選拔模式。在此之后,“公推公選”的做法日益增多。直至最近,大范圍地公開差額選拔官員漸成燎原之勢,彰顯出一種明晰的趨勢。

“公推公選”,顧名思義,這種選拔方式更多引入了民主的元素。與傳統的官員選拔任用模式相比,“公推公選”打破了干部任用過程中的暗箱操作,通過不同途徑引入民意因素和競爭機制,以實現公開、公正和公平的目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官員選拔從上級領導“相馬”到“賽馬”的轉變。

從近來范圍越來越大的“公推公選”實踐來看,盡管各地具體操作模式不完全統一,但其中的關鍵詞均為民主、公開與競爭。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公推公選”最重要的意義,就是這種選拔方式建立了民主的民意表達機制與政治選擇機制,變“少數人在少數人中挑人”為“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也能克服委任模式的一些弊端。


民主是個好東西。作為政治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官員選拔制度朝著民主化行進,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公推公選”實行的是民主推薦、民主選舉,應當說,這是從我們的國情出發,通過發展黨內民主來帶動人民民主的積極嘗試。從政治權力配置的角度看,通過“公推公選”,獲選官員依靠的是以更多人認可的方式獲得了政治權力。這相比較于單純依靠“伯樂相馬”的任命方式,其積極意義十分明顯。

“公推公選”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公開。天底下許多事情,就怕公開透明。一公開,暗箱操作的機會就少了,買官賣官的機會就少了;一公開,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也就更有保證了。試看官場中的那些買官賣官的丑聞,相關官員的任命,是絕無公開性可言的。公開意味著腐敗的減少,公開意味著政治的更為清明。

“公推公選”還有一個特征,是競爭。解析各個地方已經或正在進行的“公推公選”,有一個現象值得重視,即黨政官員選拔的競爭性趨勢正不斷加強。在“公推公選”中,差額選舉多了,賢人被舉薦的機會多了。通過競爭選拔人才,意味著能夠使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進而體現出官員選拔任用的科學性。

在這樣的意義上,指稱中國官員的晉升通道正在出現明顯變化,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官員的競崗過程,正變得越來越激烈,也越來越難以被操縱。民主的精神與規則的力量,得到了張揚與凸顯。而當“公推公選”呈現出愈來愈強的示范意義,原有的干部任用模式,必然會得到重新認識。部分官員將通過“公推公選”的軌道,進入到權力中心。

當然,從一些地方的實踐來看,目前的“公推公選”,仍然只能說是干部制度改革有限的探索與嘗試。總體來看,一是官員層級相對較低,有些地方只是停留在最基層;二是核心或關鍵崗位的官員,很少進入“公推公選”;三是有些地方的實踐,形式大于內容,“公推公選”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均都不夠;四是一些地方的探索,興師動眾,成本過高。另外,也有人指出,“公推公選”本身,并不能保證參選官員在獲得權力以后一定能夠長期謹慎地運用權力。

不過,盡管局限難以避免,但探索卻無止境。“公推公選”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中蘊含的民主、公開與競爭精神,彌足珍貴。因此,期許“公推公選”更深入的探索,當是要在層級的逐漸提升、空間的逐漸拓展,以及權利配置主體向更多民眾延伸的方向展開。而能否堅定、深入地探索,將關系到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未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