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經濟已遇轉折點 世行行長敦促中國完成市場經濟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28 11:11


新浪財經訊 世界銀行今日公布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京演講稿,羅伯特‧B‧佐利克敦促中國須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通過企業、土地、勞動力和金融部門改革,加強民營部門,開放市場以促進競爭和創新,確保機會均等,籍此實現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結構的目標。

這是世界銀行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編著的一份研究報告的部分重要結論,報告列舉理由建議中國採取新的發展戰略,調整政府和市場、民營部門以及社會的作用,以達到2030年建成高收入社會的目標。


《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報告提出了中國應對未來二十年所面臨的風險的措施建議,這些風險包括短期內出現硬著陸的風險,以及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人數減少、不平等程度上升、環境壓力和外部失衡構成的挑戰。

佐利克說:“中國領導人已認識到,中國的增長模式在過去30年非常成功\,但需要加以改變以適應新的挑戰。

他說:“改革具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中國現已到達發展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管理好從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國家的轉型充滿挑戰性;此外,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全球環境很可能仍不確定且跌宕起伏,轉變戰略的必要性就顯得愈加重要。”

他說:“中國有機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促進包容性增長,同時防止進一步侵害環境,並繼續努力成為國際經濟中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

報告為中國的未來發展提出六大戰略方向: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加快開放型創新步伐;推進綠色發展,變環境壓力為綠色增長,使之成為發展的動力;增進機會均等,擴大面向全民的衛生、教育和就業服務;加強國內財政體系及其現代化;將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經濟變化聯系起來,與世界各國建立互利共贏關系。

佐利克說:“報告結論的中心內容是中國需要推進國內金融基礎的現代化,在各級政府建立一個公共金融體系,這個體系具有透明度和可問責性,在更精簡、更強有力的機構監管下運作,協助為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議程提供融資。”

“有了更強大、更靈活的金融部門,促進創新,以綠色增長為發展動力,改革議程就能帶來國內增加就業和提高生產率的機會,同時也為外國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隨著中國到達在目前經濟結構中以目前技術水平所能帶來的增長極限,中國的增長速度在2030年之前將會逐漸下降,這一點也得到研究報告結論的支持。報告主張,中國的決策者須從只注重增長的數量轉向兼顧增長的質量。

報告列舉理由建議政府重新界定其職能──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制度、規則和法律上──以促進高效生產,促進競爭,減少風險。報告建議重新界定國有企業的作用,打破某些行業的壟斷,實現所有權結構的多元化,降低私營企業進入的壁壘,疏通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改革須包括推進銀行系統的商業化,逐步取消利率管制,深化資本市場,進一步建立獨立的、強有力的監管機構來支持中國的金融部門最終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未來二十年的金融部門改革應該是果斷、全面和配套的改革,按照一個合理排序的路線圖推進。一個優先重點是按照市場原則推進利率的自由化。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優先重點須放在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推廣土地登記和租賃。為了配合勞動力市場改革,改變戶籍制度(戶口制度)是一個優先重點。雖然戶口制度改革的進展還取決于通過財政體制改革平衡各級政府的收入籌措與支出職能,但須開始著手,並在2030年前完成。

為了加快創新速度,報告主張加大力度建立覆蓋\全國的研究網絡,採取措施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及其與全球網絡的聯系,配合加強法制和知識產權執法。報告指出,形成這樣一種開放型的創新體系是從全球創新網絡中充分受益的先決條件。

中國要推進綠色發展議程,就需要著眼于長期的市場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和居民走向綠色。這包括增加公共投資,改進法規的設計和執行,與稅費、可交易的排污許\可和配額、綠色生態標簽等市場激勵機制相互配合。中國實施嚴格且有效的政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可能成為全球綠色技術的領導者。嚴厲的減排政策,如碳交易、碳稅等,可以刺激綠色技術創新。

報告指出,要扭轉不平等程度上升的趨勢,中國需要把重點放在建立適合2030年的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上,尤其要重視貧困人口的社會保障。報告闡述了提供“靈活安全性”的理由,這可以確保養老保險的全面覆蓋\,尤其是對農民和城市里的農民工。報告還告誡說,要把目前城市同等水平的服務和社會保障擴大到超過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村居民和農民工,會給財政帶來很大負擔,實施時須審慎。

為了給中國今後幾十年的優先重點籌資,也為了應對外來衝擊,報告建議進一步推進財政體系改革,包括提高收入籌措的效率,改革政府間財政關系,以及加強公共支出的效率。在財政收入方面仍有尚未挖掘的潛力,可以通過提高對能源消耗的稅收,收取國有企業的紅利,征收個人所得稅、機動車稅和房地產稅等方式挖掘潛力。

報告建議了改革的順序,提出了見效快和應對短期風險的措施建議。報告認為,將改革計劃建立在社會各層面充分參與的基礎上,改革就能獲得更強有力的支持。最大的風險來自既得利益者試圖阻礙改革。

中國作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個關鍵的利益攸關方,可以考慮如何將自身的結構性改革與全球為實現再平衡而進行的變革聯系起來。中國應支持自由貿易,支持有關投資的多邊協定。中國的長遠利益取決于全球自由貿易和一個穩定、高效的國際金融與貨幣體系,依靠多邊框架來幫助塑造全球治理議程。

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大,加上其經濟規模和作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的地位,可能會使得人民幣國際化不可避免。但人民幣是否會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將取決于金融部門改革的速度、改革能否成功\,以及資本賬戶開放的情況。

以下為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實現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發展:中國的戰略選擇與國際經驗”高層研討會上的講話全文。

引言

尊敬的部長閣下,女士們,先生們:

我很高興出席今天的《2030年的中國》報告發布活動。

這項研究的構想肇始于18個月前,當時我與李克強副總理會面,慶祝中國與世界銀行合作30周年。

我們討論了如何在過去30年的知識交流、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基礎之上,進一步深化中國與世界銀行的合作伙伴關系。

李克強副總理表示,支持雙方開展合作研究,面向2030年,甄別和分析中國中期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胡錦濤主席和習近平副主席對此表示歡迎。

我感謝李副總理對這項研究所給予的堅定支持。

感謝謝旭人部長和李偉主任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邀請眾多貴賓參與討論。

此外,我也感謝張玉台主任在啟動和指導本項研究方面發揮的作用。

我還要感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領導劉世錦副主任,他對整個課題研究的領導作用堪稱典範。

背景

我們探討中國令人矚目的發展經驗和未來面臨的挑戰,無疑是恰逢其時的。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多極化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其中多數來自亞洲──彌補了發達經濟體步履蹣跚\的經濟表現。過去5年里,發展中經濟體對全球增長的貢獻率達三分之二。

中國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過去32年來,中國取得了非凡的經濟成就,經濟年均增長9.9%,6億多人擺\脫貧困。

中國已經躋身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到2030年,如果中國的人均收入從目前的5000美元左右提高至16000美元,那麼其經濟規模就相當于增加了15個今天的韓國。

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對國際經濟、社會和政治產生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但是,我們應當警惕這種“直線趨勢”。中國的領導人知道,目前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

中國已經認識到,從出口導向和過度依賴投資轉向更多地依靠內需和消費拉動增長所面臨的挑戰。

中國還要面對一些特殊國情的挑戰:

人口未富先老;

全球能源、糧食、原材料和水資源供給壓力;

環境危機;

5年之後,退休人口將超過新增勞動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需求;

不平等現象加劇產生的社會風險。

中國將沿著建設現代化和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的獨特道路發展──一條能夠戰勝這些挑戰的道路。

一個成功\的中國不僅可以繼續為億萬人民提供發展機會、改善生活水平,也可以給其他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樹立典範,証明實現經濟發展不必以犧牲社會和環境績效,或是全球責任為代價。

中國還可以將自身的改革與建立更加強大、相互聯系和相互合作的國際經濟體系相結合。

中國領導人基于對結構改革必要性的認識,提出了這些問題,我對此表示敬意。

那些正疲于穩定經濟的發達國家的明智做法是,思考其自身經濟增長和創新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現在不是敷衍塞責的時候,而是未雨綢繆、順應全球和國內經濟重大變化的時候。

中國的決策層已經明確了需要做什麼。政府“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中反映了變革的目標,這些規劃著眼于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進以加強創新和提升經濟效率為導向的結構改革,增強社會包容性以彌合城鄉分化和縮小收入差距。

現在,中國需要將這些規劃付諸行動──從“做什麼”到“怎麼做”。

研究報告

六個月前,我們在同一個會場討論了《2030年的中國》報告初稿。那時,與會中外專家為進一步完善報告提出了富有見地的寶貴意見,李偉主任也就如何使報告對中國領導人更有助益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聯合課題組認真研究了這些意見和關切,對報告分析研究的結構、論証和應用進行了完善。

我相信,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作為合作研究的成果,這份報告不是簡單地提出教科書式的解決方案,而是基于對政治經濟學挑戰的認識。

報告是務實的。根據李偉主任的建議,報告避免了過度規範的建議,而是提出了發展方向,並充分認識到這些觀點仍需在中國國內進一步討論,之後才能制訂和執行詳細的政策、法律、規則和指南。

報告也是現實的。改革並不容易,經常會遇到阻力。我們試圖甄別改革的障礙,提出改革順序和速效方案──易于實施改革的步驟。我們努力應對短期風險,同時也關注如何推動參與式改革,贏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建立基于實踐的反饋體系。

這是一份能夠吸引國際受眾的報告,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所處的狀況相似、面臨的挑戰相同的其他中等收入國家。所以,我特別高興看到,今天的與會者有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背景的發展問題專家。

最後,這也是一份提出各種難題的報告,它著眼于中國及其他中上等收入國家需要面對的主要政策挑戰:

政府在未來經濟中應當扮演什麼角色?

個人、家庭、企業和公民社會組織應當發揮什麼作用?

國家如何協調經濟增長與環境和自然資源保護,實現向綠色發展轉變?

國家應該採取哪些措施,確保人人享有均等機會、基本社會保障和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而且這些服務又是可以負擔的──無論對政府、企業還是家庭?

國家如何適應城鎮化的快速發展?

怎樣才能建立一個能夠與發達國家進行國際競爭的、有創造力和創新性的開放型經濟?

如何從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汲取教訓,使財政和金融體系不僅具有韌性,而且公正、透明、人人享有服務機會?

為回答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中國未來20年的新的發展戰略。

這一戰略旨在充分發揮中國自身的多重優勢──包括高儲蓄率,充足且不斷增長的熟練勞動力,規模較大的市場,善于解決問題以保持經濟增長的良好記錄,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的空間等,同時把握經濟全球化、其他新興經濟體快速成長以及應用前景廣泛的新技術不斷湧現等外部機遇。

報告以六個戰略支柱為基礎提出了改革建議。

第一,重新界定國有部門和私營部門的作用,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目前,中國依靠市場和非市場手段共同構成了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激勵機制,政府、國有企業和私營部門的作用缺乏明確劃分。中國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戶籍制度改革是具體措施之一,還應重點保障農民的土地權利,擴大土地登記制度和土地承包權。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需要更多地依靠市場和私營部門。

第二,推動創新,建立與全球研發網絡相連的開放型社會。這需要與資本市場和企業家市場相聯系,並得到法治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有力支持。

第三,促進綠色發展。中國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可以將自身的環境挑戰轉變為促進發展的綠色增長。

第四,為所有人提供均等機會和社會保障。這意味著在就業、融資、社會服務和可轉移的社會保障等領域提供均等的便利條件,加強能力建設、透明度和問責制。

第五,加強財政體系建設,改善財政可持續性。這涉及三個關鍵領域:確保各級政府有充足的財力以滿足支出需求;籌集更多的財政收入;調整支出結構,提高社會和環境方面的支出比重。

第六,確保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利益攸關方繼續融入全球市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利益攸關方──盡管她可能還在評估如何將自身的發展需求與國際責任相結合。展望未來,中國應當在國際發展、開放貿易、全球金融穩定、開放投資、能源和商品、環境等領域,成為全球解決方案的一個重要合作伙伴。

《2030年的中國》研究報告所勾勒的結構改革,也為建立更強大和更具建設性的國際關系提供了機會。

2001年,也就是10年前,我作為美國貿易代表完成了中國加入WTO的進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江澤民、朱鎔基利用入世的國際化進程推動了國內改革。此後,我又看到中國下一代領導人、工商界和勞動者如何努力從這些改革和WTO體系中獲益。

因此,我們應當致力于將中國這一輪的結構改革與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議程相聯系──重新平衡增長、儲蓄和消費;在更大的國際競爭下,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和有競爭力的服務業市場;通過技術開發提高生產率,保護智力投資和知識產權;鼓勵國際農業發展,關注糧食安全;更加高效、明智地利用能源;開放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投資機會;實現主要貨幣的國際化,向開放的資本賬戶和靈活的匯率制度過渡;利用全球供應鏈提供的新的和更大的機會,推動全球貿易發展。

當前,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在關注宏觀經濟穩定政策,這是必要的,但還不夠充分。

世界經濟需要改革以拉動增長,而實現增長又需要改變結構以提升生產率、競爭力和創新性。

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結構改革能夠開啟深入合作和互利共贏的新渠道。與其說在一些傳統問題上爭執不休──其結果是“零和”博弈,不如共同推進結構改革,這可能為制訂聯合戰略提供機會,以克服阻礙共同增長的既得利益影響。

結束語

我希望《2030年的中國》報告能夠給決策者提供有益的參考,給各國提供分享知識和經驗的寶貴機會──借用中國現代化發展之父鄧小平的說法,提供一個“實事求是”的交流機會。

我也希望這份報告僅僅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標是,利用雙方過去一年半開展的研究、分析、合作以及建立的伙伴關系,使這項研究成為制度建設和政策制訂的基礎,尤其是在財政支出、社會保障、法治和競爭等領域。

中國成功\的發展經驗的一個亮點是,從地方層面開始,先進行試點,然後擴大規模。試點項目可能成為極其有用的學習工具,積跬步可以至千里。

世界銀行集團准備支持中國採取下一步的行動措施。這項合作研究的一個重要收獲是,雙方在報告起草過程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世界銀行課題組領導尼赫魯告訴我,在課題結束時,世界銀行和中方團隊已經真正成為一個有著共同目標和深厚友誼的聯合團隊。

所以,我要再次感謝中國政府和中方伙伴的出色合作,希望我們的合作能夠繼續。

謝謝大家,我期待著聆聽各位的見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