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讓經濟喘口氣
鉅亨網新聞中心
讓經濟慢下腳步有時候并不是壞事,至少從目前的中國現狀來看,現有的模式不能再支撐持續的經濟增長,那么慢下來之后,傳統產業和大型國企對資源的占用度就會減少,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民營經濟反而會迎來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環境,這對于創新性的產業的發展和企業的誕生都將是大有裨益。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1-2月份的一些數據,我們看到,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060億元,同比下降了5.2%。這是一個幅度不小的下降。經濟的放緩不僅僅反映在數據上,事實上,有銀行業的人士也直言,前兩個月的情況“確實很差”,企業不再那么需要錢了,貸款下降的幅度很大。而有地稅部門的官員也證實說,這么些年地稅征收從來都沒有遇到過今年這樣的難度。
對經濟下滑的擔心上一周在股市里也有強烈的反映,上證指數下跌了3.64%。而整個3月份里連續四周股市都是下跌態勢,月度跌幅高達10%。
在中國經濟一直以來保增長的慣性思維下,經濟明顯的下滑已經讓很多人不安了。各類經濟專家以及各路媒體都在出主意,希望有什么好的辦法能繼續保證經濟增速不會明顯下滑。事實上,目前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金融危機延續下,出口下降已成定局;在福利保障體系不完善的背景下,房地產、汽車等大宗商品被限制購買的前提下,內需拉動已成僵局。那剩下的只有繼續加大投資拉動經濟。
這等于說,我們四年前的那四萬億投資拉動的藥效已過。嚴峻的現實正在考驗中國經濟,我們是否要堅守高增長的念頭,再次靠投資這匹獨馬拉動經濟?實際上,今年1-2月份的數據顯示,國有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9.7%;與此對應的是,四萬億投資帶動的整個投資大提速中,國字背景的企業曾拿走了大部分資源、資金,轉眼間,一度因之收窄利潤降幅的國有企業再次疲軟,并且降幅不小。
顯然,我們該對大手筆投資和龐大的國有企業減少點指望。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遵守經濟轉型期的規律,不妨讓經濟也歇歇腳,喘口氣?
當然還會有不少人期待著傳統藥方,大投資似乎是“一貼靈”,這也情有可原。但長遠看,在經濟結構轉型沒有完成,并沒有新的產業發動機的情況下,只能繼續依靠大上項目,依然繼續依靠疲軟的傳統產業做大規模,而這樣的規模對于經濟轉型沒有益處,反而會因為占據了大量的資源而拖了轉型的后腿。題外話,若不提結構轉型的話,即便保持現有經濟結構,普惠性的減稅或會是比投資拉動和背后的大規模貨幣超發更靠譜的辦法。
讓經濟慢下腳步有時候并不是壞事,至少從目前的中國現狀來看,現有的模式不能再支撐持續的經濟增長,那么慢下來之后,傳統產業和大型國企對資源的占用度就會減少,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民營經濟反而會迎來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環境,這對于創新性的產業的發展和企業的誕生都將是大有裨益。
經濟轉型必須要有新興產業的崛起,而新興產業的崛起必須要有新的領袖級企業的誕生。我們都無法想象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會轉身成為IBM,那么在中國,中石油也不可能變身為未來經濟的領袖級創新公司。這樣的創新公司一定是像微軟、蘋果那樣來自于活躍的、創新力強的私營經濟和小的創業公司。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路徑已經充分表明,它們最渴望的并不是國家能給予他們更大的優待和更優惠的政策,只要是有一點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它們就能迸發出無窮的創新能力和發展生命力。
對這一次的經濟增速放緩,中央政府的應對值得肯定,今年把經濟增速目標從8%調整到7.5%就是準確地把握。讓經濟喘口氣,也是讓資源的分配有了調整的空間,而私營企業或會因之爭取到更大的呼吸空間,使更多人看到在產業轉型階段的機會,有創新創業的沖動,這將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宏觀的降幅背景下,私營企業利潤則同比增長24.4%,就是個很好的說明。(經濟觀察報)
(徐志嬌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