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危險的備胎:標準尚無 規格材質與常備輪胎差異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中消協看來,汽車廠商的字典里,或許沒有“有備無患”這個詞。日前,中消協發出“應配備全尺寸備胎”的呼吁,讓許多人第一次關注到備胎問題。

據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稱“重慶消委會”)秘書長羅霞介紹,一位消費者在重慶購買了某高檔轎車后,去廣西自駕游,路上輪胎出現故障需要使用備胎,這時他才發現,備胎竟比原車輪胎窄了許多。雖然消費者在換上窄胎后找到了換胎的地方,但由于其車型、輪胎比較特殊,當地沒有4S店,最后,該消費者只好從重慶空運一只原車輪胎到廣西,額外增加了1萬多元的費用。

一個極端的案例是,符合原車輪胎尺寸的備胎,在行駛過程中因與原輪胎材質不同的輪輞突然爆裂發生事故,造成駕駛人重傷,其8歲的兒子從車里甩出死亡。

汽車“穿小鞋”,安全嗎


《中國經濟周刊》從中消協和重慶消委會日前在京聯合舉辦的“汽車備胎消費安全大家談”上獲悉,備受消費者忽視的汽車備胎,其規格、材質與常備輪胎有很大差異,且此現象在很多汽車品牌中存在,備胎安全問題隨著汽車消費的增加而開始顯現。

中國公安大學交管系道路交通安全教研室主任劉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市場上的汽車備胎存在兩種情況:一類是全尺寸輪胎,即備胎與原輪胎規格質量完全一致,可作為正常輪胎使用;另一類是非全尺寸輪胎,即規格、尺寸存在差異的小型備用輪胎。“這無異于‘大腳穿小鞋’。”

“這類備胎在市場中占有相當大比例,并不能作為正常輪胎使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實驗所副總工程師劉玉光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但一些汽車經營者表示,汽車配置非全尺寸備胎是國際慣例。“備胎本身就有不長期使用性,不僅在行駛中有速度規定,而且要及時更換。”廣汽豐田

售后技術科負責人于淼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備胎其實更多地是從備胎的使用頻次、路況的改變等去考慮其經濟性、環保性和安全性的。“很多汽車廠家是從多方面因素考慮才會有全尺寸和非全尺寸輪胎的出現。”

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爆胎后換上非全尺寸備胎開上幾十公里就能換胎”的理想解決方案在某些時候可能難以實施,這也造成非全尺寸備胎在實際使用中面臨著種種安全隱患。“目前,我國汽車服務網點還不夠健全,尤其是在中西部,存在不少空白區,這都限制了非全尺寸備胎的使用。”羅霞說。

重慶市消委會曾進行過一次調查,八成被訪者希望在汽車上配備與常用胎規格、質量安全一致的備胎。但汽車企業表示,全尺寸備胎不一定是最好選擇。給汽車配備的備胎使用窄胎,其實恰恰是出于安全的考慮。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公司負責產品安全的經理石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備胎之所以比其他輪胎更窄,就是要讓駕駛員不能拿備胎當普通輪胎長期使用。”

劉玉光表示:“別糾結備胎到底是全尺寸還是非全尺寸,備胎的耐用性、安全性,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汽車備胎尚無標準

記者了解到,盡管國家標準表明,汽車可以配置非全尺寸備胎,但關于汽車備胎的相關標準并不健全。

“國家標準對于備胎方面并沒有任何的制作規范和標準。所以廠家在配備備胎的情況下,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形式,沒有一個規范。換句話說,沒有一個標準,就很難確保安全上的要求。”劉建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但是備胎也是輪胎,不管怎么說,備胎必須符合規格輪胎的國家標準,備胎本身不能存在問題,這是一個首先的前提。”律師蔣蘇華說。

“還是要抓緊制定或者完善現有的關于汽車備胎方面的法律規范和技術標準,以便我們在制造、銷售的時候,提高它的產品質量,從根源上保證備胎使用上的安全,也便于出現問題以后明確責任。”劉建軍說。

中消協、重慶市消委會建議:汽車廠商應尊重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使用環境,提高備胎配備標準,統一配備全尺寸備胎。

中消協秘書長楊紅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有關職能部門應將備胎等相關配件的配置標準納入到汽車生產、銷售、售后服務規范中,以便于更好地規范汽車消費市場,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