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關系仍有上升空間
鉅亨網新聞中心
作者:俄新網記者高懿潔 10年前,2001年7月16日,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了《睦鄰友好合作條約》。10年後,2011年7月15日,中國駐俄大使李輝在《條約》簽署10周年的招待會上說,正是在《條約》的指導下,俄中兩國在各領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果,雙方關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俄駐華大使日前在媒體採訪時說,“人到了山頂上,下一步只能往下走”,他不希望把類似比喻用在俄中關系上。確實,《條約》為俄中兩國關系創造的機會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雙方“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關系仍然有上升的空間。 貿易結構仍有待改善 俄副總理茹科夫當天在招待會上指出,《條約》對俄中兩國的經貿合作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條約簽署的10年間,兩國貿易額增加了6倍多,中國在去年更是一躍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 就在慶祝《條約》簽署10周年的一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俄羅斯期間,兩國元首宣布雙邊貿易額在2015年前將增加至1000億美元,在2020年前增加至2000億美元。 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東亞和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盧金15日在接受俄新網記者採訪時說:“我並不十分支持在舊計劃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制定新計劃。不要忘記,俄中兩國原計劃到2010年把雙邊貿易額增加至600到800億美元,但實際上,去年的貿易額沒有達到600億美元。我們需要的不是宏大的計劃,而是在具體領域開展具體工作。” 提到俄中雙邊貿易領域存在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必然是結構問題。俄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傑尼索夫在接受俄新網記者採訪時也承認,俄中雙邊貿易主要依賴能源,“我們對這一結構不滿意”。 “貿易結構取決于俄羅斯。如果俄羅斯主要發展原料產業,那麼就只能賣原料。”盧金一語道破貿易結構單一的關鍵。 不過,中國駐俄大使李輝在接受俄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中俄能源合作並不僅限于油氣等低端原料產品。他指出,雙方能源合作共有六大領域——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核能與生物能源領域。李輝特別提到了生物能源合作:“胡主席訪問期間,雙方簽署了在生物能源方面開展合作的協議,這是個很有發展前景的新領域。” 他還透露說,近年中國特別重視從俄羅斯進口機電產品,“這恰恰是俄方所希望看到的”。年底前有望簽署天然氣合同 不久前胡錦濤訪俄期間,俄中雙方期待已久的天然氣合同因價格問題沒有得到簽署。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堅持按照與歐洲相同的價格條件對華供氣,中方無法認同這點。與此同時,俄中在沿東線管道對華輸油方面也存在價格糾紛,中石油子公司中聯油單方面下調了付款數額。盡管後來中方支付了部分欠款,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仍不排除就該問題訴諸法庭。 李輝在採訪中談到油氣價格分歧時表示:“這是正常現象。雙方應當通過商業渠道解決該問題。據我說知,中石油和俄石油運輸公司正在進行商談。我看到俄媒報道說,近期內有望達成一致。商務上的問題都不是嚴重的問題。我相信,雙方本著友好協商、互利共贏的原則,必將達成一致。” 盧金也認為,公司之間的問題——哪怕是國企之間的問題,不應被看作國家間的問題。"油氣價格是公司之間應當解決的細節問題,無論如何都不影響整體關系。"他說。 俄中油氣價格分歧也許可以用中國央視名嘴白岩松在《走進俄羅斯》專題節目中所說的那句俗語來形容——親兄弟,明算賬:雙方關系好不意味著在利益方面大家就會去當冤大頭;雙方這個東西沒談下來,也不意味著哥倆不好。 盧金認同這一看法。他說,雙方的合作必須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即便最終無法達成一致,也沒什麼可怕的。”他說。 而當記者向傑尼索夫問道,是否可以指望俄中年內簽署天然氣合同時,他回答說:“當然(可以)。外交部會盡最大努力予以幫助。我想,在年底前能夠談妥。” 民貿發展目標:從“大市場”到“大商場” 莫斯科切爾基佐沃市場關閉至今已有兩年。這個曾是眾多華商安身立命、發家致富的所在,由于和俄羅斯的"灰色清關"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被俄有關部門以"違反消防和衛生條例"為由,在2009年6月29日突然關閉,在俄華商因此遭受了巨大損失。 盧金在談到切爾基佐沃市場關閉後兩年間俄中民間貿易面貌的變化時說:“關閉市場不過是規範貿易經營的過程之一,莫斯科現在也有很多市場在陸續關閉。據我所知,中國也經過了這樣的時期。原則上講,情況在好轉。” 李輝認為,大市場的關閉標志著俄中民貿規範化的開端。“就我所知,中國絕大部分商人都尊重俄方、特別是莫斯科市政府的決定,並開始考慮轉變經營方式,實現自主經營的轉型,通過正當的貿易渠道,以更好的質量走向俄羅斯的正規市場。中國政府特別支持這一點,也正在這方面做努力。”他說。 李輝指出,俄中民貿合作同兩年前相比,已經有了一些新的嘗試。“例如,莫斯科現在開辦了格林伍德商貿中心,這里能吸引一些經營附加值高的產品的企業。中俄民間貿易在逐步朝真正成為兩國貿易重要組成部分的方向發展。”他說道。 在回答是否可以認為華商在大市場關閉過程中所受損失沒有白費的問題時,李輝說:“我們希望華商能在市場關閉這件事中得到有益的教訓和啟示,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現在俄羅斯人的需求也和10年前不一樣了,他們需要技術含量更高的商品。華商應當爭取從大市場轉向大商場,這是我們的目標。”上述文章內容由俄新網提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