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富士康機器人計劃凸顯資本取代人工趨勢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8-02 16:46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日前表示,目前富士康有1萬臺機器人,計劃2012年增至30萬臺,三年后增至100萬臺。另外,計劃增加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取代工人。公開資料顯示,富士康近兩年正在全國各地招攬機器人應用工程師,以維護生產線上機器人正常運轉。而富士康晉城工業園自動化機器人事業處與相關學校還共建了機器人實訓生產車間,專門培訓機器人應用工程師。

郭臺銘表示,機器人將會被用于做一些簡單和日常的工作,比如噴漆、焊接以及組裝,而目前這些工作主要還是由工人完成。


富士康的一石數鳥

郭臺銘所言的機器人無非是流水線上半智能化的“機械手”,可一旦實現了機械手與人手之間一對一的置換,對于在大陸20余城市共有120萬雇工的富士康,至少可置換出50萬個以上的雇工崗位來。

對于富士康,這個置換帶來的正面效應可謂一石數鳥:勞動生產率提高自不待言;工資集體談判、員工維權這些個大陸媒體緊盯的“麻煩事”甩掉一大半;員工“四險一金”、集體宿舍、文化娛樂、吃飯洗澡等樣樣要現銀的“剛性負擔”也卸掉不少;而大量使用機器人信息的傳播,還額外增加了“內地富士康”們向所在城市政府索取更多優惠政策的議價能力。

該消息帶動富士康集團在臺灣掛牌的鴻海(2317.TW)周一收揚3.28%,報85臺幣,優于大盤的0.66%;于香港掛牌的富士康國際(2038.HK)則大漲4.23%。

凸顯資本取代人工趨勢

中國制造業使用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力的趨勢已現端倪,“這是以中國為大本營的制造商普遍的自動化進程的一部分,”摩根大通(JPMorgan)硬件技術研究主管郭彥麟(Alvin Kwock)表示。“這表明勞動力成本已不再低于資本成本。”

從全球的工業發展來看,目前,汽車工業和電子行業是工業機器人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在汽車生產線上,工業機器人已成為非常重要的設備,各個部件的生產幾乎都需要工業機器人的參與。除了精密度要求較高的汽車和電子行業,目前,包裝業、食品業、紡織業、機械裝備業等傳統工業領域,也開始有大量工業機器人進入流水線。同時,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更新,如新型智能機器人可實現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式控制,而隨著感應系統、視覺應用系統的完善,不少工業機器人已經可以無人化生產。這場機器人革命按照經濟學解釋就是資本取代人工的過程,而且勞動力短缺是長期趨勢。

機器人替代仍將是一個漸進過程

機器人替代工人是一個大趨勢,但它將是個緩慢的、漸進的過程。高級人力資源師王彥博認為,工業機器人相對勞動力主流尚不具備成本優勢,替代現象主要發生在局部工種,可能是簡單勞動力,而且正是現在供應短缺的那一部分。而且總體上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經濟水平的提高,最終有利于擴大就業。從短期看也未必會形成突出的替代效應,從長期看則是正面的。

目前中國電子制造業50%的工序都可以用機器人替代,但實際上大規模投入機器人的資金需五年才能收回成本,且涉及到生產線工藝流程的改變。因此,即便對于成熟的電子制造企業,用機器人替代工人,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以富士康為例,富士康主營的手機代工業務,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還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貼片和后端的裝配、搬運環節,在絕大部分的中間制造環節,還是必須用人工。

遠至工業革命時期的“機器吃人”,工業化浪潮就以其機器化、規模化生產一步步把人從生產環節驅逐(或解放)出來,人在簡單的生產環節中越來越喪失競爭力。這一變革帶來的社會發展趨勢是三大產業及其內部結構的變化,產業服務化、專業化、技能化、信息化的不斷增強,以及由此導致的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持續變化。因此,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其實只是這些發展和變化的一個縮影而已。

(李艷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