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汽車"合資自主"模式難有出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今年上海車展上,上汽通用五菱發布了公司首個合資自主品牌寶駿的第一款車型寶駿630。與此同時,廣汽本田也發布了合資自主品牌理念S1。我國汽車行業近年來興起的合資自主品牌模式,正式有了第一波產品。然而,我國汽車工業10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合資自主品牌不是我國汽車業的發展出路。不斷的提升自主品牌的技術與品牌營銷能力,發展真正的自主品牌并與合資品牌并行的模式才是我國汽車業現實且可行的發展之路。

目前國內車企的“自主品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由國內車企自己獨立打造而成,比如吉利、長安等,也包括通過收購海外破產企業消化其技術而成,比如上汽的榮威和MG。另一種則是國內車企與外資方合資,以雙方各出資50%而形成的品牌,即合資自主品牌,如上海通用、長安福特等。這種模式在誕生之初,就在業內引發爭議。

與以往國內汽車業的“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二元化發展之路不同,“合資自主”是我國汽車業創造性發展而成的一種新模式。這種模式從品牌定位、產品研發到營銷推廣,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賦予了新的內容。但這種模式存在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目前很多汽車廠商對于合資自主品牌的推出仍然持觀望與謹慎的態度。

首先,國內車企發展合資自主品牌的目的,主要還是期望通過這種方式,共享合資企業的平臺和技術,通過建立一個聯合開發載體,用市場來換取技術。然而,這種想法顯然是不成熟、不現實的。


目前遍地開花的汽車合資品牌企業中,外資方大都掌握實質性的最后決策權。當前外資方各主要品牌的產品線都比較完善,在獲取有限收益的前提下,外資方沒有動力去培養一個新的競爭對手。事實上,近年來外資方對于技術輸出的控制不但沒有放松,反而一直在收緊。與外資方合資超過1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能得到的已經都得到,得不到的再過10年也無法得到。

其次,在汽車市場增速明顯放緩的背景下,打造新品牌的財務成本與風險成本明顯加大。目前,汽車行業正從高速發展走向平穩發展,隨著競爭壓力的有增無減,汽車企業的盈利能力也隨之下降。打造一個新品牌的研發與市場拓展投入將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而最終收益還得與外方分享。

在今年上海車展現場可以看到,國內排前幾名的汽車集團展臺上,并列排布著多個品牌,很多品牌都讓人陌生。打造一個新品牌的投入往往是以數十億元的級別起步,成本高、風險大。暫且先把技術問題放在一邊,光是讓消費者熟悉一個品牌,就將是一個長期且投資巨大的艱難過程。此外,營銷渠道的重新梳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另一方面,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需要屬于自己的自主品牌,且經過近10年的發展,國內車企壯大真正的自主品牌也具備一定的基礎。雖然一直面臨外資品牌的持續競爭壓力,自主品牌仍不乏成功之作,比如一汽集團的奔騰轎車,以及做皮卡起家的長城汽車等,近年來無論是銷量還是口碑進步都很明顯。國內自主品牌目前也已占據1/3以上的國內市場份額。

目前發展合資自主品牌剛剛起步,大部分企業還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汽車行業作為充分競爭的一個市場,面對慘烈的競爭,需要不斷推陳出新,但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對未來市場的理性預期以及自身能力優勢的前提下。在汽車業回歸平穩增長之時,也正是行業重新思考未來發展之路的一個重要時點。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