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安全“攪局者”們繞不過的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24 10:12
截至2014年底,已有近165家P2P平台由於黑客攻擊,造成了系統癱瘓、數據被惡意篡改、資金被洗劫一空等災難性后果。
作為一個“攪局者”,互聯網金融機構甫一誕生以新科技為武器,衝進金融領域。當互聯網科技+金融啟動,不僅直接衝擊了傳統金融,同時也挑戰了金融生態———互聯網讓金融變得更加扁平,讓金融服務更智能。
不過,互聯網令金融系統變得更加開放的同時也存在安全隱患,不斷暴露出來的金融風險事件向我們表明,互聯網金融安全已經成為智慧金融推進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技術讓金融服務更智能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籌、互聯網銀行讓金融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
例如,銀行卡不再只是簡單的銀行卡,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近期南都記者從珠海獲悉,結合珠海智慧城市的建設,珠海開通了國內首個銀聯卡付費的智能停車收費管理體系以及依托金融IC卡結算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珠海城建資管理有限公司員工馮志剛先生到,通過銀聯卡實現停車電子收費。
同樣在廣州,銀聯廣東分公司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廣州市已有幾條公交線路可使用金融IC卡,未來地鐵、出租、公交等公共交通都將實現金融IC卡的使用。在傳統金融機構不斷髮展智慧金融的同時,第三方支付亦在追趕。不帶現金即可出門已經在生活中可以完全實現。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加大下O2O布點。以廣州為例,目前不少便利店、餐廳、超市,市民已經可以輕易地用手機進行支付了。
在給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新技術也變革金融原有的業態,行業和機構融合在不斷加速。上周,螞蟻金服發布了“互聯網推進器”計劃,表示將與金融機構加大合作,計劃在5年內助力超過1000家金融機構向新金融轉型升級。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金融服務高端客戶的模式,螞蟻金服通過“互聯網推進器”計劃,協同財保險公司,旨在推進普惠金融,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安全隱患亟待解決
此外,過去一年,央行開閘個人征信牌照,以芝麻信用、騰訊征信以及考拉征信在內的個人征信企業,基於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征信系統,打通線上下,打通新型金融與傳統金融的信息壁壘,實現網貸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為網貸企業定製與傳統征信服務不同的服務品。讓原來因沒有信用記錄,而無法獲得金融資源的人群獲取金融資源成為可能。
新技術在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加便利,幫助我們更容易獲取金融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互聯網金融安全問題不斷暴露,對於互聯網金融技術提出更高要求。
據漏洞盒子發布的《2015上半年度金融行業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已有近165家P2P平台由於黑客攻擊,造成了系統癱瘓、數據被惡意篡改、資金被洗劫一空等災難性后果。每天都有P2P平台因為黑客攻擊而面臨倒閉。
來自世界反黑客組織的最新通報,中國P2P已經成為全世界黑客宰割的羔羊,資金安全應當佔據P2P行業安全的首要位置。然而,安全還沒有被這個行業徹底地重視起來,互聯網金融企業對黑客攻擊和對發現的漏洞處置,重視程度普遍不夠。
智能金融與監管安全之間的平衡
盡管技術創新几乎是互聯網金融與生俱來的基因。但在金融領域,新技術的更新必須獲得監管的準入才能切實落地。
以目前互聯網銀行最為迫切需要落地的互人臉識別為例、遠程開戶為例。據悉,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達到了應用的水平,以銀行櫃檯開戶為例,此前銀行一直依靠人工審核,而2006年起,數據證明計算機審核水平已經在人工之上。平安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表示,對於互聯網金融而言,未來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將會用到人臉識別,例如遠程在開戶、移動在支付、ATM報警、下身份驗證自主發卡,以及貴賓身份識別等,但由於相關監管尚不明朗,人臉識別未來是否能夠替代傳統營業網點及人工識別還有待觀察。
由此看來,在通過高科技,實現金融便利性的同時,如何保證金融的安全問題,在監管上設立完整的監管準入也是目前智慧金融實現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
采寫:南都記者陳穎實習生許靈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